便秘為大便秘結(jié)不通,數(shù)日一行,干結(jié)不下,或大便難下。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外感與內(nèi)傷之分。外感發(fā)熱,飲食失節(jié),多食辛辣,恣飲酒漿,或房勞失節(jié)均可致燥結(jié)之證。故臨床上治療便秘,需詳加辨證,分清虛實(shí),對證下藥,方可收效。 一、辨證施治 1 外感便秘 多在外感發(fā)熱,表邪未解,里癥又急,陽明胃實(shí)。證見發(fā)熱煩渴,心煩尿赤,腹脹便結(jié),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治宜清熱通便。 大承氣湯加減: 大黃10克,芒硝6克,厚樸10克,枳殼10克,甘草6克,陳皮10克,黃芩10克。 2 胃熱便秘 乃飲食失節(jié),過食辛辣,膏粱積熱,積熱聚于胃中。證見胸滿腹脹,食納不下,噯氣腐臭,大便干結(jié),舌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 治宜養(yǎng)陰清熱。 竹葉石膏湯加減: 竹葉10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麥冬12克,茯苓1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胡黃連10克。 3 肝火便秘 肝氣郁結(jié),肝陽上亢,火盛水涸,使大腸津液不足而便秘。證見頭暈?zāi)垦?,煩躁易怒,二脅脹痛,舌紅苔膩,脈弦數(shù)。 治宜清肝瀉火。 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6克,梔子10克,柴胡10克,黃芩10克,大黃10克,當(dāng)歸10克,杭芍10克,生地12克。 4 氣虛便秘 《癥因脈治》中說:“若質(zhì)弱形弱,言語力怯,神思倦息,大便不出,此氣虛之癥也”。對氣虛便秘作了詳細(xì)的描述。并認(rèn)為其原因是“肺氣不能下達(dá),則大腸不得傳送之令,而大便亦結(jié)矣。這種便秘有時(shí)大便并不很干結(jié),而是腹中無力排便困難,舌淡,苔薄,脈沉細(xì)。 治宜益氣溫陽。 四君子湯加減: 黨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shù)10克,茯苓10-12克,甘草6克,桔梗6克,枳殼10克,麻仁10克。 5 血虛津枯 便秘病人形弱神衰,心煩口渴,發(fā)熱盜汗,舌紅,脈細(xì)數(shù)。多見于久病后或老年人,乃津血虛少,腸道津液不足,大便不下。 治宜滋陰養(yǎng)血,潤燥通便。 潤腸湯加減: 沙參10~12克,麥冬10克,當(dāng)歸10克,麻仁10克,桃仁10克,酒軍6-10克,生地10-12克,杭芍10克。 二、臨診體會 1.便秘可分為二大類,“結(jié)”癥多實(shí),宜急下存陰,常用大劑清熱通便之劑,大黃、芒硝之類,但不可久用。生大黃后下通便作用強(qiáng)。酒軍或大黃久煎則通便作用弱,實(shí)證便秘用生大黃。大便燥屎,亦可用玄明粉沖服,通便作用好。 2.肝火實(shí)熱,除用湯劑外,可用牛黃解毒丸,每日2次,每次2丸。 3.津液不足便秘,可用麻仁滋脾丸,每日2丸。 4.氣虛或津液不足便秘,可用番瀉葉3-10克泡茶飲。 5.老年人腎虛,津枯便秘,可服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各1丸。也可以黑芝麻、核桃仁等量研末,每日2次,每次10克,久服,有補(bǔ)腎潤腸作用。 6.年老及病后體虛而大便干燥,可服蜂蜜每次10~15毫升(一湯匙),有潤腸通便作用。 7.肥胖人胃熱便秘,食欲不減,體重增加,血脂高者,可服清脂1號片,每日3次,每次3~5片,飯前服;亦可服決明子粉,每日3次,每次3~6克。 8.久病臥床便秘可用香黃膏(大黃、藿香)每日2~3次,每次10~15毫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