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傳入中國用香的歷史非常悠久,而佛教傳入中國之后,同時大量引進各種重要的香料,及用香的觀念和方法,于是,香從生活中的附屬用品,一躍而成為皇室貴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場景。 春秋時期,已出現(xiàn)專供室內(nèi)取暖的銅炭的“王子嬰次爐”。而這類銅炭爐后世仍然沿用。 王子嬰次爐 歷史考古表明,中國人在室內(nèi)焚香自戰(zhàn)國時代就已開始了,但是專門為焚香而設(shè)計的香具,卻遲至漢代才出現(xiàn)。此后歷代出現(xiàn)各種式樣的香爐、香熏、熏球、香盒等……形制繁多的各式香器也成為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載了源遠流長的中國香文化。 香爐,“香道”必備的器具,也是華人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供具。使用的質(zhì)料主要包括銅、陶瓷、金銀、竹木器、琺瑯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種,或熏衣﹑或陳設(shè)﹑或敬神供佛。 晉青瓷熏爐 西晉青釉鏤空三足熏爐 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爐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漢族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見的為青銅器和陶瓷器。 博山,相傳是東方海上的仙山。博山爐蓋上雕鏤的山巒之形,山上有人物、動物等圖案。當(dāng)香爐中飄出裊裊香煙,就宛如神山盤繞終年的云霧。 漢代博山爐 博山爐的爐蓋裝飾著神山、異獸、珍禽和仙人,代表漢代流行神仙思想。博山爐爐頂多半站立了一只鳳凰。博山爐中有的設(shè)計奇特,例如有設(shè)計成一騎異獸的胡人,手托著博山爐爐身,人與獸成為基座,爐身的蓋面為仙山、四靈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和其他異獸及仙人等。爐中的香爐就從鏤空的孔洞飄逸出來。博出爐的蓋面上,一般都有山峰禽獸和神仙故事。 明宣德-銅沖耳乳足爐,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銅沖耳乳足爐,故宮博物院 南宋哥窯魚耳爐 金鈞窯天藍釉三足爐,北京慶壽寺出土 唐代絞胎三足爐(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 此爐造型端正,爐身與三足比例合理。利用絞胎的紋理將器身的紋飾搭配成不規(guī)則的團花圖案,是絞胎器物中難得的佳作。三足爐是河南鞏義窯常見的器形,其造型仿自唐代的金銀器,品種以唐三彩較為多見,此外還見有白釉、黑釉、藍釉等品種。此絞胎三足爐亦應(yīng)是鞏義窯制品。 南宋青白釉凸雕花卉紋鬲鼎式瓷爐(現(xiàn)藏于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北宋越窯青瓷熏爐(現(xiàn)藏于浙江寧波博物館)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