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橋的故鄉(xiāng)"之稱,四通八達的橋,連接著祖國的各地,其中有不少大橋可以被稱為世界之最。在青海,有這樣一座特殊的“橋”,無論從建筑原材料,還是養(yǎng)護方式都非常特殊,它有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萬丈鹽橋。 萬丈鹽橋坐落在柴達木盆地南部的察爾汗鹽湖之上,青海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鹽湖,其中國民知名度最高的當屬天空之鏡——茶卡鹽湖了,但其實在柴達木更深處,還有著中國最大的鹽湖——察爾汗鹽湖。穿過察爾汗鹽湖有一條懸浮的路,沒有橋墩,沒有扶手,是敦格公路中一段32公里長的路,折合成市制,可達萬丈遠,所以得名:萬丈鹽橋。 遠遠的望去,它好像與普通的路并沒有什么區(qū)別,但是這樣的路,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條了。它是鹽做成的,不要懷疑你的眼睛,沒錯!確實是鹽。如果說它是世界上最"咸"的32公里,也不為過。 可能大家想象中的鹽橋,陽光底下是晶瑩剔透的,是潔白無瑕的。那君君可要打破你們的幻想了,這樣的場面只能去博物館找了。 雖然萬丈鹽橋看上去是類似棕黃色的,但的確沒有用到任何混凝土、鋼筋之類的材料。它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鹽蓋,厚度可近達十幾米且非常堅固,所以不用擔心它的承重能力。 當然這座鹽橋能建成,主要還是因為筑路師一個偶然的想法。那時在修建敦格公路時,修到察爾汗鹽湖時,就被溶洞區(qū)阻擋住了。鹽蓋底下有無數(shù)個由地下淡水溶蝕鹽形成的溶洞,溶洞里面是深達十幾米的晶間鹵水和結晶鹽,所以如果在這樣情況下建路,汽車行駛會非常危險。于是筑路師萌生了用鹽來建路的想法。 其實用鹽來建路并非易事,因為在常規(guī)建路中,如果土壤含鹽量大于5%,就要盡量避免選擇,大于10%就不符合標準。顯而易見的是,中國第一大鹽湖的察爾汗鹽湖,含鹽量肯定是超過10%了。 這個想法當時被國外的一個專家質(zhì)疑了,但是被總建筑師慕生忠將軍霸氣回擊:那你們有鹽湖公路么?對方的答案當然是沒有。慕生忠繼續(xù)回道:你們既然沒有,那就向我們學習吧!當然,最后我們肯定是成功的揚眉吐氣了。 其實建鹽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將鹵水溶洞填平,于是索性就地取材,用鹽蓋來填補鹵水溶洞。鹽橋的兩側(cè)附近現(xiàn)還留有許多濃度較高的鹵水坑,雖不起眼,但其實用處很大。 鹽橋建成不易,其修護也是重中之重。鹽橋的修護方式很特別,當鹽橋有坑洼之時,拿來鹽蓋敲碎,然后灌注在坑洼之處,最后再灑"水",這個水就是剛才說的鹵水坑里的高濃度鹵水,最后經(jīng)過粉蝕結晶、汽車碾壓,路面又會恢復平整堅固。 雄偉的青藏鐵路從身邊飛嘯而過,縹緲的白云在遠方徐徐飄動,這里的湖水下無游魚、地上無草木、空中無飛鳥,但卻還是造就出了如此"不可能"的萬丈鹽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