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明朝地圖上為什么是一條橫線擋著,看不見上面地方,原因很多。元朝和明朝兩個王朝很特殊,是明朝繼承了元朝疆域,兩者以北都抵達到了西伯利亞,可竟究抵達哪里不得而知,反正已經(jīng)統(tǒng)治很大了。所以這條橫線出現(xiàn)了幾種可能: 第一,橫線代表著未知,留著人去想象,到底這兩個王朝是不是統(tǒng)治過線以北的地方,尤其是大塊的疆域,甚至比以南整個中原地區(qū)都大。在橫線大都是有西伯利亞無人區(qū),當時連個像樣的城市都沒有,氣候惡劣,土地貧瘠。 第二,橫線代表著尺寸,由于南北跨境大,緯度高,在著重講中原的時候肯定得忽略一些沒必要的地方。本身就是講的是中國歷史,中國以南到南海還有部分東南亞,要詳細一點學習,往往會把一個地方放大。至于貝加爾湖以北地區(qū),唯獨元朝疆域圖有注解,單獨有個小圖,以證明元朝統(tǒng)治過西伯利亞,加上尺寸過大,從貝加爾湖到北冰洋距離很長,相當幾乎中國面積,所以不好引用。明朝亦是如此,東北地區(qū)雖然勢力伸向外興安嶺以北,可不知道最北邊到哪,南北尺寸過大,沒必要添加。 第三,有橫線肯定上面這些地方不重要,不值得提及,因為這些地方幾乎就和元明兩朝關系微乎其微,也沒有什么重大相關事件,只是后來俄羅斯出現(xiàn),才改變了這里的歷史。有些元明疆域圖甚至都沒有這些地方,元朝可控制的北面最遠到林中禿麻部,還有個插曲,最容易讓人記住,當時成吉思汗招降此部時,派來豁兒赤,可他偏偏為美女而來,最后被塔爾渾夫人扣留。成吉思汗決議征討,開始時派了他的母親的養(yǎng)子博爾忽曾被編入四杰之一,博爾忽戰(zhàn)死,貝加爾湖地區(qū)直到最后才被納入版圖。在其以西還有斡亦納部,吉利吉思部在成吉思汗長子術赤施壓下都相繼臣服,以北的部落基本臣服蒙古,可不完全臣服,原因是更北方地方太遠,無法到達,尤其是北冰洋地區(qū)和勘察加半島。明朝在東北設置了奴兒干都司,省會是黑龍江出???,就是今天廟街,它是離極北最近的城市之一,如果再往北,就是北山兀者以北野人女真和明朝雖然屬于臣主關系,但是他的北面以再沒有什么,所以被省略。 第四,橫線以北和以南關系不大,聯(lián)系也很少,只做表面歸屬而已,畢竟元朝是漠北起家的王朝,北方部落基本臣服。在東面還有成吉思汗四個兄弟的封國,其中哈撒兒和別勒古臺封地都控制以北未知區(qū)域,過了這個線,北面就屬于通古斯地區(qū)了,他們活動和元朝關系走得很遠。歷史上,元朝雖然是唯一個和西伯利亞密切的王朝,可是還有一些飛地。到了明朝,明朝并沒有接管漠北,而是接管了東北遼陽行省,仍沿用元朝官職和統(tǒng)治范圍,前提是采取了衛(wèi)所制,它的最北面正是兀的河衛(wèi)而并沒有西伯利亞更北的衛(wèi)所。 第五,橫線代表著王朝以北地區(qū)勢力大體已經(jīng)到這里,再往北細說,不好說,只有稍微省略一些,原始資料的缺陷,不能足夠證明元明真正統(tǒng)治到北冰洋。元朝測景所有個北海測景所,和鐵勒測景所,它曾是郭守敬提的,所謂北海測景所到底在不在北冰洋不得而知,最高北緯77度43分泰梅爾半島切柳斯金角,有的說是貝加爾湖北緯51度,元朝一定程度也是依照此說法來判定西伯利亞歸屬的,在北面有個別吉大營盤轄地,至于它是否伸向以北北冰洋,仍待考證。所以這條橫線很重要,恰恰就前面所說的都劃在內(nèi)。明朝晚期,沙俄已經(jīng)抵達東海之濱,可明朝卻為所未聞,就連清朝也不知道,正當沙俄入侵黑龍江時,清朝才開始注意了,可見其真正以北勢力就在外興安嶺一帶。 第六,橫線以北的地區(qū)只是形勢上的統(tǒng)治,那時的元明對北方統(tǒng)治已達到極限,不清楚在哪,故此才做這樣的劃分。直到俄羅斯到來,真正的統(tǒng)治才算到來,它比任何時期統(tǒng)治都很全面,而且實際占領性強,為能有效的開發(fā)西伯利亞,他們的統(tǒng)治者將囚犯和士兵們流放到這里,組建城市,到現(xiàn)在他們的城市由于氣候惡劣,有的都沒人了,荒廢了,俄羅斯人主要還是集中在以南,而且更南地區(qū),大都是從元,明,清最北勢力范圍內(nèi)搶奪的,就是橫線以南地區(qū),難怪以北忽略,原來哪里幾乎就住不了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