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貧窮限制了想象,而是想象限制了我們的貧窮!網友有一個很有名的吐槽帖子:
你所認為的天價奢侈品,只是富人的一次性用品。 網友一陣驚呼: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看未必,當初王健林給王思聰5個億,王思聰作為創(chuàng)業(yè)資本賺了40億,于是有人調侃,“給你5個億,你準備干什么?” 答案出乎意料的一致:啥都不干,5個億夠我花一輩子了。 看到沒?這就是窮人和富人的選擇。富人往往對未來有長遠的打算,有足夠的勇氣敢于嘗試、創(chuàng)新,把賺錢當成自己的工作。 而窮人則局限在自己的一片天地,擁有井蓋大小的視野就心滿意足了,在他們眼里,天空就這么大,生活也一眼望到了頭,所以35000的香奈兒竟然不耐用,這不符合他們心中的性價比。 很多人會說,窮人和富人的起點根本不一樣,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觀念,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仇富心理。 我們要明白一點:思維決定財富,格局決定成??!如果硬要追溯的話,任何一個富人都是從白手起家開始的,大家都是同一個起點。 同物不同價,關鍵在于誰在用? 同樣一筆錢,放到不同的人手里會產生不同的價值!就像一件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一樣的美感。 人生的眼界不同,產生思維的差異;思維有了高低,財富自然有所厚薄,命運也自然千差萬別。 《莊子》里就有這么一個故事:
同樣的一個秘方,由于人眼界的不同,發(fā)揮的作用有了天壤之別。在宋國的那個人家,多少代人以來只能夠養(yǎng)家糊口,但是到了這個不惜用百金購買的人那里,卻真的變成了價值連城的瑰寶,成為兩個國家戰(zhàn)爭勝負的砝碼。 古人言:君子善假于物也。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是對工具的利用,但是同樣是用一根木棍,有人能舞出一套絕美的功夫,有人能翹起十倍重的石塊,而有人卻用來當柴火用。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些成功的企業(yè)家,他們能夠獲得如今的財富,自然是眼界高于一般人,能夠把自己的才能發(fā)揮到最大限度。 沒有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本事,卻幻想獲得與自己能力不匹配的財富,這樣的人不僅要遭受物質上的匱乏,還會受到心靈上的折磨。 你陷入窮人思維多久了?正所謂:真窮不可怕,最怕心窮! 一個人窮太久了,就會安于現狀,不再思考改變。這就是貧窮的惡性循環(huán)! 于是便有了開頭的那個爭議:如果突然有錢了,人就能實現圈層的跨越嗎?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做過一個調查:最近20年來,歐美彩票頭獎得主,5年之內,破產率高達75%。錢來得快也去的快,無論你擁有多少財富,在危機或者其他外力的干擾下,很可能瞬間清零。 網上有個節(jié)目比較火,叫《Rich House, Poor House》,也就是「英國版變形記」。 講的是讓貧富差距巨大的兩個家庭,互換一周生活。
如果看不懂這些,即使金錢從天而降砸到你頭上,你都無法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正如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言:“財產這東西是不可靠的!但是,辦一項事又必須有錢。在這種意義上說,又必須珍視錢財。但‘珍視’與‘做奴隸’是兩回事,應該正確對待,否則,財產就會成為包袱—看起來你好像是有了錢,實際上它卻使你受到牽累。這是人類的一種悲劇。” 可見,富人只是把金錢作為一個工具,去博弈更多的財富,從而獲得自由的生活;而窮人卻把賺錢當成最終目的,守財成性。因此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 沒有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企業(yè)家會把堆積財富當成首要目標。真正令人陶醉的是賺錢的過程——在商業(yè)游戲中取勝的艱巨而刺激的工作,而非金錢本身。 就像馬云說,他不愛錢,他享受的是工作中的樂趣和成就感,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價值。 比爾蓋茨也曾公開談到賺錢這件事:“即使在今天,讓我真正感興趣的也不是賺錢本身。如果我必須在工作和擁有巨額財富兩者之間進行選擇,我會選擇工作。領導一支由上千個有聰明才智的人組成的隊伍比擁有一個巨額的銀行賬戶更令人激動。我很善于讓資產增值,但是我從來不看股票的價格,所以我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span> 見識與財富不匹配,注定成為窮人!我曾認識一個南方的小伙伴木木,一起聊到搬遷的事。 當時國家搞基礎建設,需要搬遷,當地農民一夜之間獲得大量補貼,甚至有人拿著錢激動到落淚:這輩子就沒見過這么多錢。 然而,不到半年時間,一半的農民就返貧了。原來,有錢了之后的農民平時太閑,養(yǎng)成了賭博的惡性,一開始賭資很小,但漸漸地大家開始控制不住自己,把全部身家都投入進去了,結果輸得血本無歸,反倒欠了一屁股債。 其實,這就是窮人思維在作怪。這些農戶拿到錢之后不想著去投資孩子的教育,或者去做個理財增值,而是想著吃喝賭博,最終還是淪陷在貧窮的怪圈里無法自拔。 這就好比夢想與能力不匹配,注定會產生痛苦一樣。見識與財富不匹配,也是如此。 所以,看到這里的朋友,好好反思自己是否也處于這樣的怪圈里,與其坐以待斃、自暴自棄,倒不如整裝行囊,懷著夢想前行,人,只有不斷往前走,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