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有四種福相,一定要修成。 咸豐八年(1858年)三月的一天,曾國藩在日記中記下這樣四句話: 端莊厚重是貴相, 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 心存濟物是富相。 曾國藩從做人、做事的角度,提出了人的兩大貴相和兩大富相。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 第一福相:端莊厚重 端莊厚重,端莊和重,都是厚的效果??梢哉f,這四個字的核心就是厚。只有做到了“厚”,才能真正端莊、重。 《易經(jīng)》曰:君子以厚德載物。《道德經(jīng)》上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論語》中同樣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個人不莊重,就會輕佻,沒有威嚴,流于散漫,心不能自守,所學的東西也不會牢固。 曾國藩統(tǒng)軍十數(shù)年,與當時的皇親、攝政王奕訢卻無一私下聯(lián)系。據(jù)說就緣于他曾見過這位親王的一張相片。看了他的相片,曾國藩徐徐地說: “聰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舉目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p> 又說,“身處周公之位,卻無周公之望,這也是國家的不幸?!?/p> 一張相片竟能看出國家的不幸,曾國藩別無神仙術,他只是覺得奕親王“輕佻”,不厚重。 為什么說端莊厚重是貴相?其實是有因緣的。端莊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個有敬畏感的人就不至于放肆無忌,思慮就會深遠,處事不至于魯莽,說話就會謹慎,交際不至于隨便。 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別人也會敬畏他。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遠離禍端。 端莊厚重不是裝出來的,是修身修煉出來的工夫。因此,曾國藩多次申斥兒子力戒輕佻,多多修煉些舉止。 據(jù)后人記載,曾國藩“行步極厚重,言語遲緩”。他走起路來腳步很沉穩(wěn),說話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所以明代大思想家呂坤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zhì),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zhì),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zhì)。” 頭腦聰明、能言善辯不過是三等資質(zhì),英雄豪杰氣象不過是二等資質(zhì),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在《神雕俠侶》中,楊過從獨孤求敗眾多的寶劍中選擇了重八十一斤的玄鐵劍,他手握玄鐵劍,喃喃念著“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可以說,金庸借楊過向世人昭示了這一深邃的道理。 第二福相:謙卑含容 為人謙卑,待人寬容,從做事的角度講,這樣的人必然更容易成功。 謙,在《易經(jīng)》是一個卦名,叫做“地山謙”。它的卦像,是高山峻嶺,伏藏在地的下面,也可以說,在萬仞高山的絕頂之處,呈現(xiàn)一片平原,滿目晴空,白云萬里,反而覺得平淡無奇,毫無險峻的感覺。 萬事退一步就叫謙,不傲慢就叫謙,讓一步就叫謙,多說一聲謝謝、對不起,就叫謙,謙卦六爻皆吉。 除了謙卦,其余的卦,有好就有壞,有吉就有兇。謙卦的道理就是這樣。你到了最高處,就要平實,不要認為自己高,這就是謙的道理。 所以地山謙,山最高,像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頂,那多高呀!但是高有什么用呢? 高要能下才好。山頂上面是平地,意思就是:最高處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的就是謙卦。 含容就是包涵寬容、寬宏大度,能容人、容事、容言。在人際交往中,寬容是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曾國藩這樣教導我們: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平日里做任何事都應該低調(diào),因為歷代的經(jīng)驗教訓告訴我們,人民大眾主體總是相對弱勢的,可以用貧富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窮人多少有些仇富心理,這時候富家子弟的一點小不對,會被放大無數(shù)倍,導致是非不分,黑白顛倒。 最能表現(xiàn)曾國藩寬容的,就是他與左宗棠的關系。 事實上,左宗棠之所以有后來的成就,離不開曾國藩的提攜。 但左宗棠有一個壞脾氣,就是喜歡罵人,當年罵總兵叫樊燮“王八蛋”,事情鬧到京城,皇帝下令要殺左宗棠,幸好曾國藩、胡林翼等人從中斡旋,左宗棠才死里逃生。 左宗棠在曾國藩的舉薦下,步步高升。左宗棠謾罵曾國藩,可以說到了不擇時、不擇地、不擇人的地步。 左宗棠有時在家里罵曾國藩“挾私”,結(jié)果家庭教師范賡聽得都不耐煩了。 左宗棠還多次鼓動大臣彈劾曾國藩。1864年,曾國荃率領湘軍攻下江寧,由于疏忽,讓幼天王以及洪仁玕等人逃了。 左宗棠抓住這一點,極力攻擊曾國藩、曾國荃兄弟。 此后兩人斷交,但左宗棠征戰(zhàn)東南、西北需要糧餉、軍械,作為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的曾國藩都是傾力支持。 曾國藩和左宗棠兩人名氣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稱。 曾國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經(jīng)對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為人非常自負,從沒有把曾國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滿地問身旁的侍從:“為何人都稱「曾左」,而不稱「左曾」?” 一位侍從大膽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則無曾公?!?/p> 侍從的話讓左宗棠深思良久。 無論左宗棠如何罵,曾國藩都是相逢一笑,他曾經(jīng)這樣評價左宗棠:“論兵戰(zhàn),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爭光,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p> 曾國藩的大度,也讓左宗棠放下了心中的隔閡,當曾國藩離世時,人們紛紛猜測左宗棠可能不會致祭。而左宗棠卻送來了他的挽聯(lián):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國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第三福相:事有歸著 所謂事有歸著,就是辦事沉穩(wěn)有著落。言下之意也是腳踏實地。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要抓落實。件件事都做得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既是克勤小物,又是持之以恒。 經(jīng)商做生意,很多人都希望一夜間暴富,不懂得薄利多銷,日積月累;居家過日子,很多人都不懂得節(jié)約,喜歡大手大腳,最后導致生活沒有著落;謀身干事業(yè),很多人一鳴驚人,一件事沒做完,就放下去干別的事,卻不懂得事業(yè)起于積微,功名需要寸累。 曾國藩在家書中,有這樣一句:男雖身在禮部衙門,為國家辦照例之事,不茍不懈,盡就條理,亦所深愿也。不茍不懈,盡就條理,就是這里的事有歸著。 第四福相:心存濟物 心存濟物就是要懂得關心“外物”,包括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天下。 有一顆慈善之心,懂得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這樣的人即便物質(zhì)上不富有,精神上也是大富大貴者。有施有舍,不表明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富礦嗎? 心存濟物,就是“達則兼濟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 一個人心存濟物,格局就大了。 格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有多敬業(yè),就有多專業(yè);能夠幫助別人多少,獲得的回報就有多少。這就是心存濟物的真諦,富相的內(nèi)涵。 02 人有兩大兇德,一定要戒掉。 咸豐八年,曾國藩給國荃的信中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歷觀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 曾國藩在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兩大兇德和弱點:傲慢和多言。 某種程度上說,年輕的曾國藩犯過傲慢和多言的錯誤,但他都能在事后認真反省、改正,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曾國藩說的“兇德致敗者”是他從人生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來的寶貴訓誡。 第一兇德:傲,敗亡之道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會在各個方面放松警惕,禍亂、失敗也必然接踵而至。 傲是自取滅亡之道,所以古人說驕公必敗。在西方,莎士比亞也曾經(jīng)說過:“一個驕傲的人,結(jié)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一個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別人,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王陽明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 《三國演義》中過于高傲自戀卻讓關羽敗亡。 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就有些得意了,東吳方面當關羽聽說孫權拜陸遜為將代替呂蒙時,他說:“孺子陸遜代之,不足為慮!” 而富于謀略的陸遜代替呂蒙后,又是寫信又是送禮,極盡阿諛奉承之能事,關羽更是麻痹大意。 對于別人的話,關云長根本聽不進去,每每都感覺自己下的結(jié)論是完全正確的,而別人說的都是沒用的。最終被殺害。 第二兇德:多言,貽害無窮 曾國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當時他剛進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風得意,一次在給父親過生日時,對前來祝壽的好友鄭小珊夸夸其談,有些得意忘形,結(jié)果引起鄭小珊反感,拂袖而去。 事后曾國藩后悔萬分,他在日記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錯。 一是平常就自以為是; 二是嘴上說話沒把門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三是明明說話得罪了人,還跟人強辯,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總結(jié)這三點,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里說的“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能成什么大事呢? 曾國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僅經(jīng)常批評自己“每日言語之失,真是鬼蜮情狀!” 也經(jīng)常反問自己“言多諧謔,又不出自心中之誠”,這種言語習慣、個性缺點,“何時能拔此根株?” 他不僅對自己有這個“戒多言”的要求,還把它當成家訓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內(nèi)容,尤其是對他的兩個兒子和幾個弟弟反復灌輸、強調(diào)這一點。 如果想用言語超過壓制別人,即使勝了,別人也不會服氣,為人處世上,還是應當謙遜一些為好。 爭吵往往沒有是非可言,結(jié)果常常會意氣用事。 一個人牢騷太多,結(jié)局必然抑塞,無故而怨天,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抑郁不平之氣,往往傷人害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