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2355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點擊上圖▲讀書明理 |全文共1600字,深度閱讀需5分鐘,受益終生| 我們都知道,“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也是整個儒家文化的中心范疇??鬃右簧薪虩o類,周游列國,心心念念推行仁政。可老子在《道德經》中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span>因此就有人質疑,這不是和孔子的思想大相徑庭嗎?到底圣人是要仁,還是不仁呢?二者有什么聯(lián)系嗎?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孔子的“仁” 中國人相信天人合一。天道與人道相通之處,孔子認為那就是“仁”。“仁者,人也”,表示仁是人的美德,是上天給予人類的寶貝。人道與天道合一,也就是仁道。因此,人道即為仁道?!疤烊撕系隆?,表示道德就是仁。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也可以解釋為由仁來貫穿為人之道。我們常說“仁人志士”,“仁人”的意思,是無往而不合乎道德者,“志士”則是有志于追求道德情操的君子。儒家的教化,以“仁人”為最高標準,因為“仁”是眾德的總稱。“義”則是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合理行仁的意思。孔子說仁,孟子說義,合稱為仁義道德。實際上,“德”得之于天,而行仁道合理而有所得,即為“仁人”。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人除了尊重自然之外,還要重視人倫道德。我們中華文化的中心就在這里了,一個是順應自然,一個是自我修煉,提高品德修養(yǎng),沒有其他了。這也符合《易經》的思想,整部《易經》不是自然哲學,也不是倫理道德,而是自然加倫理。自然就是天理,倫理也就是良心。所以,作為人,既要循天理,還要講良心道德,就是仁。老子的“不仁” 在《道德經》中,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我們祭拜天地,祭拜過世的圣人,祭拜自己的祖先,一定要準備些祭品,表示我們的誠意?!捌c狗”,就是用草結扎而成的祭品。這個“芻狗”非常有意思,在沒有祭拜以前非常重要,不能亂動,不能搞臟,可是祭拜完了以后,根本不把它當一回事,隨便就丟掉了。這是什么意思?四個字,叫作“自生自滅”。天地讓萬物自生自滅,這看起來好像不仁。但是正因為天地不主宰萬物,任萬物自化,所以萬物才得以生生不息,這正是大仁的體現(xiàn)。圣人體會到了天地之心,讓老百姓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好像圣人不存在。所以圣人也就好像不仁,這跟天地是一樣的。事實上圣人做了很多事情,但他不居功,像沒有做一樣。老百姓也沒有感覺到,好像圣人都不管他們,實際上這是老百姓不對,不是圣人不對。如果圣人做了很多事情,讓老百姓感覺到了,那就要自我反省。你給人家壓力,給人家強制,還要人家感謝。這在老子看來都是不自然的,都不是“上德”。上德的人,凡事都按照自然規(guī)律來做,不自恃有德,秉持天道自然,順性而為,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如果過多地考慮利害,就已經失道了,就是下德,心里頭老想要得到,不能放棄得失之心,也就忘記了“道”,最終無所得。可見,天地、圣人遵循自然天道,不是不仁,而是無私的大仁,是真正的行道有德。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孔子的仁,和老子的不仁,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由孔子的“仁”和老子的“不仁”來看,仁或不仁是相對于人來說的,天道無所謂仁與不仁。且天道“不仁”也是“仁”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天道沒有親戚,沒有朋友,你求也沒有用,但是天道常常跟那些遵道貴德的人在一起。道本來是跟每個人在一起的,只不過你不遵道貴德,離天道越來越遠,天道也愛莫能助。老子講這句話,并不代表天有偏心,天絕對沒有偏心,它是自然無為。合道的人,當然占便宜;不合道的人,當然吃虧,這跟道本身沒有關系,是你自作自受。“常與善人”,是天人自然感應的作用,而不是天有心來照顧你。《大學》中有句話叫“止于至善”,就是人有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xiàn),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升華,最終追求到一個合乎天道的標準。也就是孔子所說的“仁”。你順自然,講道德,不是老天照顧你,而是你本來就應該得到善的結果。綜上可知,孔子的“仁”和老子“不仁”是一體兩面,本意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人遵道貴德。為什么圣人老教我們修德。修德就是歸仁,就是說你道德好,才能循天道;循天道,做事就比較順利。天道一直都在,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也說,“我欲仁,斯仁至矣”。你自己要主動向道求仁,那仁就來了,道也發(fā)揚了。孔子為上天代言的范本 學做人做事的必讀經典 ▽ 點擊下圖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