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清新 俊逸深沉——讀汪寅生先生的書法 新華報業(yè)網(wǎng) 葉鵬飛 有高格的心態(tài),才能有高格的作品,這是歷代書家孜孜以求又難以達到的高境。而汪寅生先生即是當代在書法藝術上有著高境的書家。最近,赴南京參加江蘇省書協(xié)理事會,最大的收獲是又遇到汪寅生先生,讀到他許多書法新作,讀到他的書法心語,讓我受益良多,增加了對他的敬佩之情。 清人楊守敬在《學書邇言》中說:“學書者除了要有天分,要多見、多寫之外,還有二要:一是品高、二要學富。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學富則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溢于行間。”讀了汪寅生先生的書作,覺得正合楊守敬所言。 汪寅生先生的書法,首先體現(xiàn)的是他的勤奮與識見。 從汪寅生先生的心語中得知,他成長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徽墨之鄉(xiāng)休寧,這是歷史上曾出現(xiàn)十九位狀元的地方,保持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習慣,讓他自小即以晉唐書法為范。唐人楷書的嚴謹、晉人行書的俊逸,催發(fā)著他的耕硯意志,山川的靈秀純凈,孕滋著他的藝術天分。因此,在改革開放初期,書法藝術方興未艾之際,他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時,即脫穎而出,以端莊的楷書、俊逸的行書而讓人矚目。 然而,有天分的人,對藝術總是有著獨特的思考。汪寅生先生大學畢業(yè)投身新聞工作后,他視野開闊,深深地意識到,書法要適應新時期社會大眾實用與審美的文化需求,而硬筆書法是最迅速、最易被人們所接受的。于是,他利用新聞平臺,通過舉辦各類型的展覽、多層次的交流、多視角的研討和多形式的教育,推動了硬筆書法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培養(yǎng)了難以計數(shù)的龐大愛好者隊伍,汪寅生先生也成為“播譽遐邇、功績卓著的領軍人物”(言恭達評價之語)。 在硬筆書法如火如荼的同時,汪寅生先生清楚地意識到,要在書法藝術上有所建樹,必須軟硬兼施。他說:“硬筆書法字體較小,線條變化不大。毛筆書法講究虛實空間、枯澀相宜、濃淡結合,在練習硬筆書法的同時練習毛筆書法,在實踐中逐步掌握硬筆和毛筆的書寫規(guī)律,雙管齊下,軟硬兼施……”,這充分體現(xiàn)出他的睿智。由于硬筆書法直接發(fā)軔于毛筆書法,起點就有著一定的高度,其藝術效果雖不同,可美化漢字的基礎和宗旨是相同的、追求的藝術境界是相同的。所以,汪寅生先生將硬筆書法的普及作為自己的社會擔當,而將書法藝術的追求作為自己的志業(yè)。由此,也顯示出他高格的心態(tài)。尤其是在書法市場日顯熱鬧,對硬筆書法日漸冷落的狀況下,他仍不忘初心地關心著硬筆書法的發(fā)展。他在“雙管齊下,軟硬兼施”的觀念的堅持下,書法藝術不斷精進。硬筆書法的細小精微的結體優(yōu)勢,也為汪寅生先生的書法奠定了精到、耐看、清新的基礎。 讀汪寅生先生的書法,能感受到他扎實的功底和創(chuàng)作能力。 我一向認為,不會寫楷書的書家,任其多著名,肯定是基礎欠佳或半路出家者,或識見不高者。故而,我認為的書家,必須看其楷書,否則不以為然,這也可能是我的偏見。 汪寅生先生平時多以行草書鳴世,卻是一位精于楷書的書家。我讀到他的楷書作品有:《曹丕典論論文》《劉伶酒頌詩》《劉禹錫陋室銘》和《杜甫秋興詩冊》等。從這些精妙的作品中看,他的楷書是立足于唐人而上溯晉人的,既有著當前很少有人涉及的柳體楷書意味,又蘊含了鐘繇式的古樸意味,顯示出既儒雅又俊逸的特色??梢哉f,不論在用筆上、結體上都顯得精致入微,這正是他追求精到的硬筆書法在毛筆書法中的作用所致,是他軟硬互補的結果。況且,用柳體改良,形成了他的楷書特色,這在當代書壇還是罕見的! 讀汪寅生先生的書法作品,最引我入神的是他的行草書。 從他的作品上分析,他掌握的技法是非常純熟的。不論行書還是草書,用筆的提按、頓挫及枯濕、疾遲都及其自如。正如宋人黃山谷在論用筆時說的:“心能轉腕,手能轉筆,書字便能如人意,古人工書無他異,但能用筆耳?!彼裕粢壬浅Vv究用筆,他的點畫挺拔中包涵韌性,講究中鋒運筆,以剛柔相濟、枯濕兼容為特色,尤其是一些局部,放大后更讓人看到其中的變化,用筆的俊逸、筆跡的深沉,顯得內涵非常豐富。 行草書的結體最能體現(xiàn)個人風格和學古出新的能力。汪寅生先生的行草書有純粹的行書作品,也有行草書和草書作品。從他的行書《自解老子上善若水》和《宋太祖緣識詩》看,保留著濃郁的晉、唐意味,明顯地感覺到他的行書與楷書的師法同源。我認為:真正的書家是能夠各體互補的,當代一些人,所寫楷書與其行草書風格不一,判若兩人所作,這就是不會融會貫通。而汪寅生先生的成功之處,即是各體都能互補。再則,用純粹的行書創(chuàng)作的作品,還是有難度的,這體現(xiàn)出他的實力。所以,我讀他的《辛稼軒詞》斗方和《孫肇圻句聯(lián)》印象特別深刻。清人梁聞山在《承晉齋積聞錄》中說:“孫過庭云: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如平正,務追險絕,復歸平正。須知終之平正與始知平正不同,始知平正,結構死法;終之平正,融會變通而出者也”。汪寅生先生書法的結體正是他復歸平正的體現(xiàn),也正是因為能如此,才能給人以儒雅清新的高格感受。細讀他的行草書,覺得比行書更加開張,蘊含著米芾的刷字風采和黃山谷的舒展體態(tài),已是取法多樣而合而為一了。有著俊逸深沉而生趣盎然的特色。讓人看到他從楷書到行書再到草書這一脈相承變化的軌跡。在布白上,他堅持傳統(tǒng)形式,他的《張耒偶題詩》《陶淵明詩》和《李白桃李園序》等條幅,注重掌握墨色的輕重調和,將重墨、濕墨和枯墨的應用,隨字勢節(jié)律而自然變化;在字形大小方圓等變化上,注重穿插、起伏,行氣上下呼應又左右相顧,給人以整幅的美感??梢哉f,他的這種布白能力是經過艱辛磨練的體現(xiàn),也是他天分所致,更是他多見后的自然流露。當前,書法創(chuàng)作走向展廳化、裝飾化、制作化的弊端,而汪寅生先生單純的傳統(tǒng)布白方式,反而讓人耳目一新。正如元人盛熙明《法書考》中所說:“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積學累功,心手相忘,當其揮云之際,自有成于胸中,乃能精神融會,悉高于書,或遲或速,動合規(guī)矩,變化無常,而風超逸”,是他成書在胸的流瀉! 讀汪寅生先生的書作,又顯示出他對篆隸書不落塵俗的取法。 汪寅生先生是一位全能型書家,走的是一條真草隸篆四體同研的創(chuàng)作之路,這在當代書壇,尤其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的書家中是少見的。傳世的篆書和隸書碑版極多,風格迥異,有粗狂的、稚拙的,也有古雅的、靜穆的和清逸的。而汪寅生先生的取法,似乎有著自己的識見。我以為他的篆隸多取法于清人,從鄧石如入手,而以楊沂孫作補充。他追求的不是“高古”或“金石氣”,而是與他的楷、行草書的風格相協(xié)調的書法,追求儒雅清新,其實,這更有難度。因為秦篆的莊嚴、金石的神秘、石鼓的奇?zhèn)?、漢隸的渾樸都是不可逾越的高山,而清代的篆隸的復興期,清人發(fā)展了篆隸書風格創(chuàng)造:鄧石如的厚實深沉、楊沂孫的流暢俊逸是秦漢時代所沒有的。而秦漢都是鑄和刻,清人則多為墨跡,更易向前賢取法。雖然,當前對清人篆隸不重視,卻更引發(fā)他對清人篆隸的繼承創(chuàng)新,這也顯示出汪寅生先生的識見來。 從他的《遠想出宏域,高步超常倫》五言聯(lián)看,他的書風是端莊清雅的。在用筆上穩(wěn)重而顯輕松,筆隨心轉,自然而暢達,可謂是其篆書代表作。而《虢季子白盤銘》雖是大篆,卻與他的小篆書風相協(xié),并不突出“金石氣”,而是注重“書卷氣”,讓大篆也加入楊沂孫筆意,透露出俊逸之氣。再看他的隸書《治學當思日精進,為官應效清正廉》聯(lián),是師法鄧石如而來。其實,隸書要創(chuàng)新,比行草書似乎更難。歷史地看,漢代以后的隸書皆不足觀,只是到了清代鄭谷人、鄧石如等人的出現(xiàn),才給隸書注入了新的活力,可見汪寅生先生的隸書取法是有明確選擇的。此聯(lián)用筆扎實,結體厚重,形態(tài)靜穆,有著儒雅深沉的氣象。與當前書壇隸書創(chuàng)作不是簡牘即是上大下小的流行書體,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也是他不落塵俗的體現(xiàn)。 讀汪寅生先生的書法,感受到他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學養(yǎng)。 當前書法展覽頻頻,而所書內容卻雷同單一,影響了書法所要表現(xiàn)的藝術內涵。而汪寅生先生所選擇的古典詩文,都是他自己所鐘情之作,與平時書家所書唐詩宋詞有明顯不同。前面所舉他的作品例子就可明顯覺察到這一點。除此,他還有許多自撰聯(lián)語和詩文,有自己讀傳統(tǒng)經典后的感想,能讓人一讀再讀,有著“文也者,其道煥焉”的風采,達到了翰墨互輝的高境。這說明了“品高”“學富”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唐人張懷瓘在《書議》中說“玄妙之意,出于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間,豈常情所能言,世智所能測!”由于汪寅生先生有著深厚傳統(tǒng)文化學養(yǎng),對書法藝術總能究其幽深之理,其審美積淀、創(chuàng)作思考,都會滲透到作品的杳冥之中去,才會有“煙波浩渺學無窮”(汪寅生詩句)的境地,這也是自古以來,評論書法一直重視書家的品格修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的原委。但是,并非所有具有文化學識積淀的人,都可以不經他力地成為書家的。作為個人,讀書是強化文化學養(yǎng)以助藝術的主要途徑,還必須以天分和勤奮作為支撐,這才能將學到的知識來促進書法藝術多角度進取,而不是知識的粗糙擴展和知識量的簡單堆積。學養(yǎng)差的人,哪怕他技巧再成熟,但在審美上往往內涵單調貧乏,再也提不高藝術品位,這在當代書壇一些獲獎作者中有著明顯的例子,最后固步自封,或走向俗氣。而汪寅生先生可貴之處在于不斷思進,花甲之后又能更上一層,這在當代也是罕見的,這都得力于他的思考、得力于他的勤奮。更由于他不論是硬筆還是軟筆、不論是楷書行書還是篆隸,都能觸類旁通,做到“因之為用,相須而成”,進入創(chuàng)作佳境,書品自高——正合于楊守敬所說的“二要”,有著儒雅清新的氣象和俊逸深沉的內涵。 總之,汪寅生先生的書法,是他遵循孔夫子“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藝”思想修煉的結晶;是他社會責任的體驗,也是他抒發(fā)內心的流露,是“豈常情所能言,世智所能測”之作。當然,對于一個現(xiàn)實世界的書家來說,必須在筆墨形式中充滿激情、充滿干勁,才能為進入高境而蘊蓄力量,這也正是汪寅生先生的書法既有著傳統(tǒng)文人的特色,又有著鮮明時代特征的緣由!是他書法人生、藝術思想和社會責任的綜合體現(xiàn)! (葉鵬飛 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書法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標準草書學社副社長) 責編:鄭亞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