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1 萊菔子。 [制用法] 將萊菔子200g,研成極細末,用紗布包成藥墊狀,置于臍部(神闕穴),用TDP治療儀照烤加溫,至腹脹緩解為止。 [療效] 用萊菔子外敷穴位治療術后腹脹患者65例(其中急性腸梗阻術后21例,外傷性腸破裂修補術后18例,化膿性闌尾炎切除術后13例,外傷性脾破裂切除術后7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后6例),腹部腹脹全部緩解。治程中未見不良反應[吳超杰,湯坤標.萊菔子外用治療術后腹脹.中醫(yī)雜志,1998,39(8):456]。 處方2 萊菔子。 [制用法] 將萊菔子用文火炒黃,研為極細末,裝入瓶內(nèi)備用。用時取藥末10g,用米酒制成直徑3cm的薄餅,囑患者仰臥,臍部常規(guī)消毒后將藥餅蓋于臍孔上(神闕穴),紗布固定,每12小時換藥1次。 [療效] 用萊菔子末敷神闕穴治療中風后腹脹30例,有效(治療12~18小時19例,48~72小時8例)27例,無效(48~72小時仍未見效果)3例,總有效率為90%。附驗案1例,某女患者,59歲。突發(fā)語言不利,右側肢體癱1個月收入院。CT診斷為腦梗死,給予減輕腦水腫、改善腦代謝治療。入院后第2日出現(xiàn)腹脹、納差、心煩、噯氣,大便2日未解。腹部檢查:腸鳴音低,每分鐘1次,未觸及包塊和壓痛。診斷為中風后腹脹,經(jīng)用上法治療,敷臍11小時,矢氣有聲,大便下,腹脹緩解,有饑餓感[許朝剛.萊菔子敷臍治療中風后腹脹30例.四川中醫(yī),2000,18(2):32]。 處方3 大黃(第2煎入)、延胡索粉(分沖)、枳實、厚樸、赤芍、牡丹皮、生地黃、黃芪、黨參各10g,桃仁12g,甘草5g。 [制用法] 兩組各20例。治療組將上藥水煎,取液300ml,加芒硝粉,溶解后,取濾液,藥溫39~40℃,保留灌腸。配合心理護理等。對照組不用藥。 [療效] 應用上藥防治術后腹脹,兩組分別排便時間<36小時,11,2例;36~48小時各8例;>48小時,1,10例;排氣時間<24小時,14,4例;24~36小時,6,5例[李慶梅.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2):264]。 處方4 消脹散(含甘遂、薄荷、萊菔子、厚樸、三棱、黑丑、白丑、沉香等)。 [制用法] 兩組各32例。治療組用消脹散,加食醋調(diào)敷,平涂于紗布上,敷臍,膠布固定,每次8~12小時,每日1次;7日為1個療程。用大黃、萊菔子、茵陳蒿、桃仁等。水煎,取液200ml,保留灌腸。對照組用乳果糖15ml,每日3次口服(或乳果糖45ml,加生理鹽水100ml,保留灌腸15~30分鐘;每日1次)。均利尿,用胃腸蠕動藥。 [療效] 應用消脹散敷臍聯(lián)合中藥灌腸治療肝源性腹脹,兩組分別顯效(腹脹明顯減輕,能正常進食,肛門排氣頻繁,腹圍減少)17,10例;有效11,13例;無效4,9例;總有效率為87.5%,71.9%(P<0.05)[陶軍秀.消脹散敷臍聯(lián)合中藥灌腸治療肝源性腹脹的療效觀察.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33(7):40]。(李世文,康滿珍,王仲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