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是詩歌的重要元素,對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研究詩的用韻規(guī)律和技巧,其目的就是通過提供一些理論上的參考案例,進一步探索和推動詩歌的繁榮與發(fā)展,為指導創(chuàng)作實踐服務,同時為豐富、完善現(xiàn)代詩歌用韻的多元形式,發(fā)揮積極的和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價值,使傳統(tǒng)詩歌用韻形式,更加豐富和更加完備。
中國傳統(tǒng)格律體詩歌的用韻,一般都認為是一韻到底,“同韻相應”---隔句韻形式,一般用平聲韻居多,而徹底否定了仄韻詩的價值作用和歷史地位,這是非常不妥和不公平的,嚴重地違背了詩歌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藝術規(guī)律。我們從詩歌的發(fā)展史、韻學史、詩律學、詩歌美學、比較學等多元角度來探討和研究,中國傳統(tǒng)格律體詩歌并非完善和十全十美,存在著很大的不科學性和不規(guī)范性?。ㄔ谶@里暫不作討論)就其用韻規(guī)律來講,實際上仄韻詩理應受到和平韻詩一樣的同等待遇,不應該被忽視。 從唐、宋、元、明、清、現(xiàn)代,一些著名的詩人都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實踐和嘗試,并有大量的詩歌流傳至今,受到人們的喜愛。尤其是流行的《唐詩三百首》,就有很多仄韻詩收錄在里面,千古不衰!因此,仄韻詩的價值和歷史地位,我們應當重新認識和思考,如果摒棄了格律體仄韻詩,那么格律體詩就顯得不夠完備和完善,顯得更加虛弱。 其實,中國傳統(tǒng)的格律體詩歌用韻,不是一韻到底的一種,一首格律體詩歌并不是“同韻相應”---隔句韻的一種形式。大多數(shù)的人都誤人為只有一個韻部的單韻式,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它還應當包括雙韻式(含有兩個韻部的)。 總之,我們可以把符合傳統(tǒng)格律規(guī)則的詩歌,不妨稱為“正格”和“正體”,把其他的形式稱之為“異格”和“異體”,這樣的歸納和劃分,更有利于現(xiàn)代傳統(tǒng)格律體詩的繼承、發(fā)揚、發(fā)展、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和繁榮。這種劃分我們并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而是尊重藝術規(guī)律,遵循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藝術多元化的原則,藝術需要寬容和包融,藝術更加需要藝術個性和風格,藝術更加需要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 下面,本人就中國現(xiàn)代傳統(tǒng)格律體(齊言體)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和技巧,進行初步的探討、學習和交流。 中國現(xiàn)代傳統(tǒng)格律體新詩用韻的分類 一、從韻部來分,可分為:單韻式(AAOA)和雙韻式(BABA)兩種。 1、單韻韻式,包括單韻平聲韻、單韻仄聲韻、單韻平仄韻。 a、單韻平聲韻。例1: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全詩只有“光”、“霜”、“鄉(xiāng)”,押同一個平聲韻部。b、單韻仄聲韻,例2:岑參的《春夢》,“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全詩只有“起”、“水”、“里”,押同一個仄聲韻部。c、單韻平仄韻(特例),例3:放入雙韻韻式中,便于操作,見下面的例6。 2、雙韻韻式(多為交叉韻)。例4:王勃的《普安建陰題壁》,“江漢深無極,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霧里,游子幾時還?!保娭醒簝蓚€不同的韻部。即一、三“極”、“里”相押;二、四“攀”、“還”相押。例5:王唯的《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全詩中押兩個不同的韻部。即“里”、“知”相押;“嘯”、“照”相押。例6:盧仝的《白鷺鷥 》,“刻成片玉白鷺鷥,欲捉纖鱗心自急。翹足沙頭不得時,傍人不知謂閑立?!?,全詩中押同一個韻部的平聲韻和仄聲韻押。即“鷥”、“時”平聲相押;“急”、“立”仄聲相押。 二、從韻位來分,可分為:全韻式、半韻式、混韻式、包韻式等。 1、全韻式,包括全韻平聲式(AAaA)和全韻仄聲式(BBbB)兩種。 a、全韻平聲式,例7:李商隱的《屏風》,“六曲連環(huán)接翠幃,高樓夜半酒醒時。掩燈遮霧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全詩中“幃”、“時”、“知”三個平聲字與一個仄聲“此”字相押。 b、全韻仄聲式,例8:貫休的《宿深村》,“行行一宿深村里,雞犬豐年鬧如市。黃昏見客合家喜,月下取魚戽塘水?!?,全詩中“里”、“市”、“喜”、“水”四字押。 2、半韻式,可分為半韻平聲式(OAOA)和半韻仄聲式(OBOB)。 a、半韻平聲式,例9,李賀的《《馬詩》》,“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四句中二位“鉤” 和四位“秋”字押。 b、半韻仄聲式,例10,柳中庸的《江行》,“繁陰乍隱洲,落葉初飛浦。蕭蕭楚客帆,暮入寒江雨?!?,二位“浦”與四位“雨”押。 3、混韻式,可分為交叉韻(BABA)和轉換韻。 (一)交叉韻,可分為:同韻部交叉(aAaA)和異韻部交叉(BABA)。 a、同韻部交叉,例11,朱慶余的《閨意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燭”與“婿”押仄聲;“姑”與“無”壓平聲,他們同屬于一個韻部。 b、異韻部交叉,例12,杜牧的《過勤政樓》,“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詩中“在”與“意”仄押;“無”與“鋪”平押,異韻部相押。 (二)、轉換韻。例13,徐陵的《折楊柳》,“裊裊河堤樹。依依魏主營。江陵有舊曲。洛下作新聲。妾對長楊苑。君登高柳城。春還應共見。蕩子太無情?!?,“樹”、“曲”韻向“苑”、“見”韻轉換;主韻(尾韻),“營”、“聲”、“城”、“情”,平聲同韻保持不變。例14,杜甫的《嘆庭前甘菊花》,“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保娭杏伞罢?、“益”韻部向“芳”、“堂”、“霜”韻部轉換。主韻(尾韻)發(fā)生了改變,押兩個韻部,但是,仍然押的是平聲韻。例15,杜甫的《秋雨嘆三首》,a、“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shù)黃金錢。涼風蕭蕭吹汝急,恐汝后時難獨立。堂上書生空白頭,臨風三嗅馨香泣。”,b、“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馬來牛不復辨,濁涇清渭何當分?禾頭生耳黍穗黑,農(nóng)夫田婦無消息。城中蚪米換衾綢,相許寧論兩相直?”,c、“長安布衣誰比數(shù),反巢衡門守環(huán)堵。老夫不出長蓬蒿,稚子無憂走風雨。雨聲颼颼催早寒,胡雁翅濕高飛難。秋來未曾見白日,泥污后土何時干?”,這三首詩中,例15“a”和例15“b”兩首詩,前部分押平聲韻,后部分押仄聲韻;例15“c”前部分押仄聲韻,后部分押平聲韻。主韻尾韻,平仄兩個韻部混合平分秋色。 4、包韻式,可分為: a、平聲順包式(AAOA),例16:常建的《三日尋李九莊》,“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詩中一、二、四句的韻字“頭”、“舟”、“流”,把第三句包圍著,形成一個環(huán)圈。 b、仄聲順包式(BBOB),例2:孟郊的《古怨》,“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慈≤饺鼗?,今年為誰死?!? c、逆時包韻式(OAaA),例17:,“幾度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是在遼西?!?,詩兩行一排列,“迷”、“里”、“西”三字,就把“覺”字包圍住了。 三、從音韻的發(fā)展分,可分為:古韻和新韻。 四、從用韻的密度分,可分為:句句韻、隔句韻、句中韻(首尾韻、腰尾韻、足尾韻)、句外韻。 1、句句韻,見全韻式。 2、隔句韻,見單韻韻式、雙韻韻式和交叉韻。 3、句中韻。 a、首尾韻。例18,楊巨源的《和鍊師索秀才楊柳》,“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保娭小八迸c“絲”;“立”與“一”、“枝”;“惟”與“惜”,為本句中首尾韻相押。 b、腰尾韻,例19,嚴維的《歲初喜黃甫侍御至》,“湖上新正逢故人,情深應不笑家貧。明朝別后門還掩,修竹千竿一老身?!保娭小靶隆迸c“人”相押。 c、足尾韻,例20,見上例18,“立馬煩君折一枝”中,“一”與“枝”相押。 4、句外韻,除本句中以外的用韻。見例18。 五、從字的重復來分,可分為:疊字韻和重字韻。 1、疊字韻。例21,鄭谷的《鷺鷥》,“閑立春塘煙澹澹,靜眠寒葦雨颼颼。漁翁歸后沙汀晚,飛下灘頭更自由?!?,詩中的“颼颼 ”,疊字成韻。 2、重字韻。例22,杜甫的《三絕句》,“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保娭小耙弧本渲械摹笆贰弊峙c“二”句中的“史”相同,用重字。 (注:字母A表示同韻部平聲韻,a表示同韻部仄聲;字母B表示不同韻部仄聲韻,b表示不同韻部平聲;字母O表示非韻位字) 以上,都是古詩人實踐和探索的思想,我們應當很好的學習、領會、研究、發(fā)掘。在古人實踐的基礎上,少走彎路,進一推動中國現(xiàn)代傳統(tǒng)格律體詩歌的發(fā)展、繁榮和創(chuàng)新。中國現(xiàn)代傳統(tǒng)格律體詩歌,只有“詩外求詩,韻外求韻”,與時俱進并積極吸收新鮮的元素和成分,才會產(chǎn)生出新的巨大的生命力! (由于有些資料還在研究、學習和整理中,將會逐步地進行完善,熱忱與廣大的詩友們探討、學習和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