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容穴是咽部疾病的保健中心 中藥赤靈芝 中藥威靈仙 有女性病者,年方50有余,患梅核氣,約七八年,經(jīng)過幾個中醫(yī)調治,反反復復,總不能愈。去年以來,有加重的趨勢,尤其晚上,總覺有異物堵塞于咽喉,吞咽和出氣頗為不暢,兼患肩周炎,也是,一到個晚上就疼痛難忍,患側不能挪動,功能受限。 患者自述, 最近一次在他們那里一名年已八旬的老中醫(yī)門下看,開藥三劑(方子我看了是半夏厚樸湯稍微加了幾樣藥,如海浮石之類的),服完說無任何效果,后擔心惡化,又去西醫(yī)醫(yī)院做了一些雜七雜八的檢查,貌似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大病,最后才咨詢于我,起初,沒有見病人,就讓服半夏厚樸湯,基本上是保持了原方,服了7劑,好了那么一陣子,又因淘氣而作,我又推薦李可老中醫(yī)的一個方子, 李可老先生也感嘆說:梅核氣,他按書本上學來的半夏厚樸湯很少取得療效,而自己用白芥子1.5g,桔梗2g,甘草1.5g,硼砂1g,陳皮6g,烏梅9g,利咽豁痰,劑量雖小,每每取效.......因一幅藥的價錢很便宜,家屬連取10多付,服了,還是沒有啥效果。 今年春節(jié),她找我面診,見其面色晄白,舌胎淡白,舌質青暗,舌下靜脈暨青筋暴露,自訴:大便秘結,怕冷,頭暈,肩膀疼的厲害,病側手無法觸摸健側肩膀,當時測血壓,高達:160/108mmHg,脈像:沉緊,右關遲脈少。 根據(jù)脈象及諸癥,我覺著應“上病下治”,要從糾正腎陽虛入手,之前的醫(yī)療方案,基本上都是從郁從痰從氣而治,所以就本例講,是治標不治本的。 半夏厚樸湯,又稱四七湯,方名的意思是:四種藥(半夏、厚樸,茯苓,蘇葉)化解七種郁結,原方出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婦人咽中如有灸臠,半夏厚樸湯主之。”張機認為本病多發(fā)生在女性,灸臠大概就像是炒肉片樣的東西,感覺老是粘在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并且病因多為情志不舒,肝郁氣滯,進而肝氣橫逆犯脾胃,脾不健運,痰濕生于土,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咽喉乃胃之門戶,氣痰濕若是郁結于此,咽即有異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而每在情志不舒或胃失和降時病情就加重。半夏厚樸湯是從肝、脾、胃用藥,其中半夏化痰散結,降逆和胃,配合茯苓健脾滲濕,蘇葉配厚樸寬胸理氣,降逆除滿,有的方換作生姜以辛溫散結?!猈ell,這都沒錯兒,但如此用藥,應該有脈象的支持,其必是弦滑一類,而不是本病例的沉緊之象。 于是,我大膽舍證從脈,認為,只要從根本上糾正了腎陽虛,從理論上講,其所有的癥狀都可能會消失。 處方: 1、口服金貴腎氣丸,一次5粒,早晚各一次,熬化,淡鹽水沖服; 2、用靈芝(性溫,氣味芳香走竄,主治胸中結,滋補肝腎等——取其補暨升)和威靈仙(辛溫,祛風濕,通經(jīng)絡,消痰涎,散癖積——取其瀉暨降)兩樣溫熱的草藥等量,泡水,小口多次呷飲當茶喝,一升一降,形成古中醫(yī)學的圓運動。 照以上方案,用藥半月余,除血壓高沒有改善外,其它肩膀疼,噎人,大便秘結的癥狀都消失了,后隨訪半年,再無發(fā)作。 原計劃,如果此醫(yī)案失效,我打算用四七湯+通脈四逆湯加減,標本兼治,應該五劑便可拿下,還很有可能高血壓都會糾正的。誰知?藥沒有真正咋開打呢,那病魔便逃之夭夭! 總結:此病,之前皆誤治,包括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醫(yī)者都沒有跳出醫(yī)圣張仲景的對此病的認識,一見梅核氣便不因人、因時、因脈論治,都以為是痰氣濕等互結于咽,——殊不知,病有千變萬化,天下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病皆因人而異,而這個“異”,筆者認為就在脈象,所不同,是通過兩手“三部九候脈”的比較得來的。比如畫畫,自始至終都是在處理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其手段就在于“比較”二字上,同樣的道理,抓脈也是在探索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比較亦是核心!只要你能通過比較,準確的把握脈象,且從你的手離開病者手腕的瞬間能做出治療方案,那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 今人看中醫(yī),喜歡找胡子長的,頭發(fā)白的,臉上皺紋多的,覺著有這些標志者,才算所謂的老中醫(yī)吧,我告訴你,那你很有可能要上“老中醫(yī)”的當?shù)?,就拿這例來說,老中醫(yī)不是也看過、把過脈,不依然是誤治么?——有廣西網(wǎng)友,在線咨詢,說自己的月經(jīng)越來越少了.......還想要二胎云云,還說她找他們當?shù)匾晃挥忻?,照例是年過八旬的老中醫(yī)看,只見他一邊搭脈,一邊聊天,差不多把了一個小時,然后又聊,這才開方,哎,吃了他的藥,就直接給調沒有了....... 其實,中醫(yī)的辯證是一套頗費腦神的事兒,人非圣賢,哪個人老了腦細胞不衰老呢?所以,那些年齡偏大的老中醫(yī),除了有些經(jīng)驗外,遇到復雜的病例,思維和智慧鐵定的是跟不上的。我就見過一個坐堂的帶胡子的中醫(yī),連生姜和干姜都分不清,還振振有詞的說,干姜不就干了的生姜么?聞之,我心想,這些人不正就是魯迅筆下的騙子嗎,真不知道他們都會看些啥病呢?! 清末民初醫(yī)家彭子益說:夫學醫(yī)歸結在用藥,用藥的根據(jù)在脈象,故善于學脈者,乃能立于不敗之地也。所以,從治此病之后,我便感悟到:不抓脈而就開藥的中醫(yī)是耍流氓;抓脈但又邊抓邊聊天、心不在焉者都是騙子一族?!@話不僅是對別人的質疑,更是對自己提出的一種警示與挑戰(zhàn)。 2019.7.24 午夜 Lee D.Y 于困惑堂 【今日廣角鏡頭】 夏日的一個傍晚,一只烏鴉,嘎嘎的叫著,從老家的崖畔上飛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