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藿香、白芷、吳茱萸、干姜、石榴皮各0.5g 方義 經(jīng)言:濕勝則濡泄,寒勝則洞泄。泄瀉多為寒濕所致,所以本方取藿香芳香化濕、白芷陽明專藥芳香燥濕、吳茱萸暖肝散寒、干姜溫胃散寒、石榴皮澀腸止瀉,共奏祛濕散寒止瀉之效。 用法 本方曬干研末,以貼敷液(含甘油3份、75%酒精1份)調勻如膏,放置于空白膏藥上敷臍中(神闕穴),每日一換,至愈為止。 適應癥 受寒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尤其適宜于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腹瀉、小兒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和胃腸痙攣引起的腹痛。 效果 貼敷后半小時左右即可見效(癥狀減輕乃至消失)。 注意事項 1. 嬰幼兒以及過敏體質的患者貼敷后,要叮囑患者或者陪護者注意觀察貼敷處皮膚變化,如果出現(xiàn)紅色丘疹或者瘙癢應該及時揭掉,以防過敏反應。 2. 熱證或者西醫(yī)細菌性炎癥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忌用,無腹瀉的惡心、嘔吐、腹痛應該排除腸粘連、腸套疊、腸梗阻后才能使用。 3. 腹瀉嚴重的適當加服止瀉藥,有脫水情況時應視情加服口服補液或者靜脈補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