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說蘇士澍為啟功先生高足,蘇士澍回答,高足不敢當,學生是千真萬確的。蘇士澍與啟功交往30年,著實學了不少真本事。 蘇士澍第一次見到啟功,是20世紀70年代初,那時“文革”還沒有結(jié)束,蘇士澍隨蒙師劉博琴到北京中山公園參觀書法展,第一次見到啟功。蘇士澍回憶,啟功帶了一個專門治療頸椎病的“脖套”,說話聲音不大,而且非常謹慎,對展覽沒有過多的評論。啟功說自己可以經(jīng)常寫字了,但沒有什么合意的印章。劉博琴表示要為他刻制兩枚。啟功很感激,說最好是輕便又禁磕碰的。劉博琴指著蘇士澍說好辦,刻好了就讓他給您送過去。啟功問過姓名,還給蘇士澍道謝。 劉博琴為啟功刻印,費了一番心思。印章是有機玻璃材料的,都是兩面印,符合輕便又禁磕碰的要求。印章刻得金石味道濃厚,啟功贊不絕口。他詳細詢問了蘇士澍的身世和學習情況。這次聊天比中山公園輕松多了,還很幽默,讓蘇士澍忍俊不禁。這兩枚印章,此后成了啟功的常用印。受此影響,蘇士澍自己也用兩面印,一直至今。 送印之后,蘇士澍經(jīng)常走進小乘巷80號的兩間小南房,向啟功請教。盡管蘇士澍學的還是劉博琴的篆書、隸書,啟功仍給了很多指點,尤其是鑒定方面的知識,他含蓄地告訴蘇士澍,民族文化總是要光大的,讀書必不可少。 啟功對待書法態(tài)度上的“不迷信”對蘇士澍影響很深。 蘇士澍曾向啟功請教,啟功說,你寫你的,我寫我的。只要能拿起筆來就寫,掛到墻上好看,就算學出來了。蘇士澍說,也就是這句話的鼓勵,他才敢拿起雞毫寫大篆,并且有了點自己的樣子。 還有一次在故宮,看顏真卿的《竹山堂聯(lián)句》,大家心里覺得也不怎么好。啟功身邊有一碗茶,手一蘸,“士澍,看到唐人如何用筆了吧。有時候我們寫字,一撇,一捺,特別是這一豎,都是直上直下,不對,稍微地斜一點,這么一來,就是筆這么一骨碌。告訴你士澍,這就叫唐人筆法,很簡單?!?/p> 總之,沒有那么神。 “行文簡淺顯,做事誠平恒”,向來為啟功所提倡。他教導(dǎo)蘇士澍,能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自己的觀點和深刻的道理,這才是做學問的緊要所在,同時也是一些人望而卻步的原因。蘇士澍深以為是,并在自己的藝術(shù)實踐中一以貫之。 蘇士澍說,啟功把他的書法系列講座稱為“破除迷信”,把從古至今書法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都做了精到的批判,還專門有一篇《破除迷信十三講》的著述,講的都是看似最尋常的問題——執(zhí)筆、臨帖等等,可他卻道得清楚,說得明白,用最直白的話講最深刻的道理。文物出版社曾出版《啟功題跋書畫碑帖選》,有的揮灑千言,有的寥寥數(shù)語,都是啟功獨特的見解,精辟的考證,但也都是用最平和的文字講出來的。這些,都是教給世人,不追求玄怪,不走彎路,以嚴謹?shù)膽B(tài)度老老實實做學問的道理。 對比之下,蘇士澍對當今書壇一些怪相提出批評——許多所謂“大家”披著“現(xiàn)代”的外衣,故弄玄虛,行為、作品無不乖張怪誕;許多理論家將簡單的道理復(fù)雜化,明明是書法藝術(shù),卻非要聯(lián)系上宇宙,摻和上新科技,上窮碧落,下及黃泉,前后五千年都關(guān)系到了,卻找不到和書法的半點直接關(guān)系,直教人如在霧里云中,眼花繚亂。蘇士澍說,稍稍冷靜,就會得出二字結(jié)論——空洞。 在書畫鑒定方面,啟功曾提出書畫鑒定的三個問題,一是書畫鑒定有一定“模糊度”;二是鑒定不只是“真?zhèn)巍钡呐袆e;三是鑒定中有“世故人情”。啟功依此三條,寫作《書畫鑒定三議》一稿,可以說是他對鑒定工作的科學總結(jié)。蘇士澍不僅把這三條作為書畫鑒定的三原則,更把這些作為做人的原則。 蘇士澍于鑒賞上偏愛碑帖拓片。碑帖拓片俗稱“黑老虎”,可見其鑒賞之難。啟功把有關(guān)鑒賞要點梳理成條講給他聽,30年間,蘇士澍一張拓片、一本拓本向啟功請教,得到不少具體的指導(dǎo),一招一式都是秘訣。蘇士澍說,啟功把做學問和做人完全看作一回事,對于他來說,學問中閃爍人格的光芒,人格中蘊含學問的精深。 啟功幽默,世人熟知。大家都說,啟功的幽默是天生的性格,蘇士澍對啟功的幽默自有獨到的認識—一是啟功睿智反應(yīng)快,比常人要快半拍;二是學識淵博,有足夠的內(nèi)存,有些話張口就來。比如有人稱啟功“大家”,啟功說大家是大家伙,有人請啟功做學術(shù)項目的總管,啟功回答不行,大內(nèi)總管是太監(jiān)。有一次文物出版社舉辦了中國書法史論研討會,與會者自然贊揚多多,啟功總結(jié)時講了一件事,他的窗前一度總有幾個孩子在玩耍,影響到他。他就很和氣地跟孩子們說,乖孩子,到那邊玩去吧!一連幾天都是這樣,后來他聽到有個孩子說,那老頭兒總叫咱們乖孩子,咱們哪里乖啦!大家聽了,不知道這和會議有什么關(guān)系,會場立刻安靜下來,啟功接著講,剛才聽了大家的發(fā)言,我也很困惑,我哪兒乖啦? 滿場哄堂大笑。 還有一次,文物出版社編輯《啟功書畫集》,請啟功審讀大樣,他一口氣看完,活動了一下身體,說了幾個字:“要節(jié)約用電了?!?/p> 蘇士澍等聽了只是點頭,也不敢笑。后來一想,這句話包含了太多東西,既有時不我待的緊迫,又有珍惜時光的感慨;既是對自己的提醒,又有對別人的規(guī)勸,其中意味可琢磨的太多了。 劉博琴為啟功所刻的雙面印 蘇士澍與啟功更多的交往,是在文物出版社的工作交集中。 1976年,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和文物出版社都向蘇士澍發(fā)出商調(diào)函,蘇士澍兩難選擇,啟功說,你喜歡書法,去文物出版社吧,那兒是最好的大學,不明白的問我。蘇士澍沒有學歷,憑什么去出版社呢,他把自己跟隨李卿云和啟功時做的筆記交給了出版社,當時的總編輯金沖及就把他收下了。 蘇士澍到了出版社,做得很漂亮的一件事就是編輯出版了《歷代碑帖法書選》,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書之人沒有不買的。這套書就是蘇士澍到文物出版社后,與同事龐書田二人向啟功、董壽平二位先生請教得來的啟示,30余年已出版達上百種,印數(shù)千萬冊,成為不少書法愛好者的必備。在這套書的編輯過程中,大到碑帖版本選擇,小到每一個圖版說明,蘇士澍時時向啟功請教,學來不少真本事。 啟功尤其關(guān)心書法教育。他一怕小學生不關(guān)心書法,二怕初學者走彎路。 早在20世紀80年代,啟功就帶著蘇士澍等呼吁要加強小學生書法教育,他還嘗試著帶領(lǐng)書法家們在中小學語文教師中培訓書法老師,堅持了三年多。但后來沒能繼續(xù)下去,蘇士澍說,沒有繼續(xù)下去的理由很多,時間和精力不足,但主要原因還是當時全社會對書法的認識不像現(xiàn)在這樣深刻,還有人批評“上書法課是增加學生的負擔”。 蘇士澍關(guān)心青少年書法教育,正是在啟功的影響下。他不止一次提出,為什么我們不能拿出一套書法教材或者是教科書呢?在啟功的親自策劃、蘇士澍主持下,一套關(guān)于書法教學參考的叢書《漢字書法通解》問世。在出版《歷代碑帖法書選》時,啟功要求“用最便宜的價格,選最好的拓本,給全國的中小學生一個良好的范本”。為了讓碑帖能裝進學生的書包,啟功還建議做成16開,方便學生攜帶和取用。 蘇士澍把這份情懷帶到政協(xié),利用這個平臺大聲呼吁。2009、2014年兩會,他代表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分別作了題為《加強青少年漢字書寫刻不容緩》、《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大會發(fā)言。這些發(fā)言對推動全國中小學書法教育尤其是書法進課堂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教育部出臺規(guī)定,從2014年開始書法教育全面進入中小學課堂,有11家出版社編輯的教材入選。蘇士澍說,這是個可喜的現(xiàn)象,是對政協(xié)委員履職的答復(fù),也是對啟功先生的最好回應(yīng)。 在文物出版社工作多年,蘇士澍說,啟功先生給了他大量的指點和幫助。 1981年,文物出版社《書法叢刊》創(chuàng)刊,啟功任主編。這個主編,并非掛名,而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稿件中有了問題,蘇士澍總是去向啟功請教,每次不僅在學問上解決了難題,在品德修養(yǎng)上也大為受益?!稌▍部吩l(fā)起召開了“第一屆中國書法史論國際研討會”。啟功在會上發(fā)言,除了講書法,還把《書法叢刊》的日常工作說了一遍,甚至把編輯部每一位成員的名字也說了一遍。會后,啟功對蘇士澍說,怎么樣,我這個主編還稱職吧!這令蘇士澍大為感動,啟功與文物出版社、與《書法叢刊》這樣親近! 2003年非典肆虐,啟功給蘇士澍打來電話,囑他注意防范,還把自己寫的一首詩念給他。啟功提示蘇士澍,我們不是醫(yī)務(wù)人員,也應(yīng)為非典做些貢獻。于是,國家文物局出面,由啟功帶頭向著名學者及書法家約稿,為抗擊非典捐贈一批書法作品,蘇士澍則帶領(lǐng)文物出版社同仁,從約稿到出書僅用10天就編輯出版了《親情問候》一書。 蘇士澍對一件事情記憶深刻,有一段時間,日本二玄社想與文物出版社合作,復(fù)制遼寧省博物館藏《萬歲通天帖》。啟功提醒說,這事不能做,這是主權(quán)問題。要做,也得將來自己做。蘇士澍非常感激啟功的提醒指點,經(jīng)過努力,文物出版社早已能成功運用中國傳統(tǒng)宣紙印刷幾可亂真的復(fù)制品了,得到中日業(yè)界的好評。 蘇士澍等尊啟功為師,啟功卻相當謙虛。 蘇士澍曾在日本組織過一次“啟功師生展”,啟功出謀劃策,他說:“既然叫師生展,那我得把我老師抬出來”。他就拿出他的老師吳鏡汀的作品。蘇士澍等幾人一起參加了展覽,啟功很高興,笑瞇瞇地說沒什么意見,但要改一個字行不行?蘇士澍說當然沒問題,啟功說就改一個字,把“師生展”改成了“師友展”。蘇士澍說,啟功的謙虛,真是一種美德。 本文刊登于《中國政協(xié)》2016年第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