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一大群親戚朋友吃飯。飯桌上有一位我不是很熟悉的媽媽,她總是不斷地給她兒子夾菜,讓人覺得難受的是,孩子總是說“我不要”或“我自己來”時,那位媽媽還是一次又一次地給孩子夾,似乎聽不到孩子的意見……最后,孩子不再吭聲。這位媽媽還不斷地跟飯桌上的其他大人抱怨孩子“總是不聽話,有營養(yǎng)的東西不喜歡吃……”大人們都附和著教訓小男孩,說“孩子應該什么都要吃……”在大人們的嘮嘮叨叨中,孩子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到最后哭著對他媽媽說:“你總是給我夾你喜歡吃的,你從來都沒問過我喜歡什么!”聽到孩子這句話,我的鼻子有些發(fā)酸。 很多父母總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自己喜歡的,孩子就要喜歡,否則就是孩子不聽話,這常常是無數(shù)孩子不愿好好說話的理由。我們有多少父母會想到,孩子不聽話的背后,有時是孩子們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呢?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說,這類喜歡強加意志的父母屬于“壓抑型”的家長,不管孩子是不是有不良行為,他們對孩子都是趨向于批評的態(tài)度,喜歡斥責甚至打罵孩子,他們也常常認為消極情緒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現(xiàn),有些父母甚至覺得孩子不聽話、哭鬧是在給自己臉上抹黑。這些父母,也常常忽略了對孩子起碼的尊重。 事實上,尊重感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說,沒有尊重的愛就是控制。從小被尊重的孩子,他們能發(fā)展自尊感,覺得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受到父母的重視,對于孩子們的自信是有幫助的。孩子也因為被父母尊重,他們也將懂得自愛和愛他人,繼而學會尊重他人。相反,那些從小沒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他們常常會有失控感,覺得自己的一切行為甚至說話都受控于父母,事事聽從父母的意志,否則就會遭遇父母的否定和打擊。這些孩子的內(nèi)心是壓抑和充滿自卑的,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也難以自信。父母這樣的養(yǎng)育方式,會導致這些孩子情緒先行,不能好好說話,甚至不愛說話。 有一位爸爸曾經(jīng)給我留言,說他兒子膽子小,7歲了也不愿一個人睡。他覺得想讓孩子變得勇敢,就要讓孩子直面恐懼。一天晚上臨睡前,他把孩子反鎖在為孩子準備的新房間里,孩子一邊拍門一邊說:“爸爸我錯了,我再過一周就自己睡……”但是孩子的爸爸覺得不能仁慈,硬是沒答應孩子的要求。孩子哭著哭著便睡了。 第二天這位爸爸打開了房門,但孩子不愿出來,連吃飯也是要媽媽把飯菜端進去。一連幾天,兒子一臉冷漠,一句話也不跟爸爸說,還喜歡摔書本,摔書包和衣物……孩子的爸爸有些忐忑地說“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我問他:“當你生病時,苦苦哀求老板給你放假一天,但老板不僅不答應,還強迫你繼續(xù)工作,你會有何感想?孩子請求過一周就自己睡,這說明孩子還未準備好……”后來,那位爸爸在我的建議下向孩子道歉,親子關系有些好轉(zhuǎn),但是因為有這樣的一次經(jīng)歷,孩子常常說“爸爸不夠愛我”。 瑪利亞.蒙臺梭利說,兒童有一種強烈的個人尊嚴感,通常成人意識不到他們是很容易受到傷害和遭到壓抑的。的確如此,孩子們雖然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們希望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得到父母的理解,即使不認可,但也希望父母對他們有尊重。但我們很多父母,常常以“為了你好”的理由而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以為那就是愛。 記得某天在西餐店看到一位小可愛,一位差不多3,4歲的小男孩,他坐在餐廳的嬰兒座椅上。他的媽媽一會指責他吃漢堡包掉得滿身都是屑屑,一會指責他把雞腿上的醬汁涂在下巴上……小可愛不高興了:“你懂不懂尊重小孩啊?小孩也是人啊……”我笑得淚奔。 作為父母,我們別忽視一個健康的小生命需要自尊的土壤,才能成長為樂觀快樂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