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北大門的坪石古鎮(zhèn),那里有廣東八大名山之一的金雞山。那一帶也被稱為”梅遼四地“,四周散落眾多被忽視的”東方村“。 舊時候的西京古道,乃廣東境內最為重要的經商要道。它始建于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漢武帝時期嶺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經之地,如今古道已難覓蹤影。 廣東樂昌市梅花鎮(zhèn)上,有一座坐落在古時西京古道上的古村落——大坪村。它名不經傳,據說:他們的祖輩是800多年前,從廣東的梅州遷移至此而居的。 大坪村是西京古道通往湖南方向的必經之地,也有人稱這一段為樂宜古道,即為樂昌至湖南宜章的意思。 古道上每隔一段距離,會設置一些采用大塊麻石砌成的涼亭,作為過往客商歇息和補充水源之用。 在大坪村的村口,我們看到了這座古涼亭,古道如今變成村子通往外界的公路。物是人非,獨剩這座殘破涼亭仍然在仍靜靜地守候著。 離村子的不遠處,有一座被村民稱為“”風水廟“的古廟,它建于清代中期,是一處正方形,寬、高均約9—10米,面積8、90平方米的三層古建筑。最頂層供奉著不知名的神像,村民們不時地去拜祭,祈求族神庇護。這座古廟,曾在戰(zhàn)爭年代作朱德部隊的臨時指揮部。 大坪的祖先是從客家地區(qū)遷徙而來,因此這座古村落建筑風格為客家圍屋的防御式結構,內里是整齊劃一井字形的布局。房屋全部是青磚瓦房,民居多是雕上各種圖案的麻石門墩,巷子鋪砌著青石板,幾百年來從不曾作過任何的維修。可以想象出,古時的大坪村非常富庶,也許是賴于坐落西京古道的有利條件所賜。高墻深巷,聚族而居,典型的客家風格。中央電視臺曾以《散落的明珠》為題,報道過這一帶的古村落,這些零散的古村才漸漸被外界所知。 每一家民居外墻都鑲嵌一塊刻有”泰山石敢當“字樣的石碑,村民說可以辟邪擋災,也有是鑲嵌刻著各種花鳥的圖案。 這座的昔日旅館,是村中保存完好的房屋中最為氣派的一座建筑,現是”湘南暴動“的遺址。跟村民打聽過方知,外間二層結構的是谷倉,護欄雕花,很精致的設計,可惜缺乏保護。08年初次到該村,村民用來作豬圈養(yǎng)豬用。 下圖這座村中的”保護神“,殘存的幾堵斷墻上可清晰看到很多彈孔。曾經的”守護神“——碉樓,掙扎地站立著,它見證了大坪村的變遷與興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