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發(fā)了一篇關于泉州南少林的文章,評論區(qū)里好多留言和議論,都對泉州這座古城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和娟子因為喜歡泉州古文化的氛圍,所以小住了半年之久。泉州有山,有海,有古跡,即便住了這么長時間, 也不能完全走遍。最重要的,泉州除了少數(shù)幾個旅游區(qū)有門票消費,其余景點全部免費! 這幾天有點閑時間,就多發(fā)一些泉州的文章吧,盡我所知,把我去過的最美的地方記錄下來,如果較真的話,可能幾十篇都不夠寫! 今天說說敢號稱“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 安平橋位于晉江市安海鎮(zhèn),是國家4A景區(qū),同泉州眾多景點相同,也是免費景區(qū)。 到了安平橋,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始建于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的石塔,為當年建橋剩余的石料所建,是古代船舶出入港灣的航標,名曰:瑞光塔! 安平橋東為晉江市安海鎮(zhèn),西為南安市水頭鎮(zhèn),全長五華里,所以也叫“五里橋”。 橋兩側各有一座鎮(zhèn)橋古剎,橋東為“水心古剎”(水心禪寺)。 逼仄的門洞雖小,掛著的牌匾卻有氣勢。 橋頭堡為兩層磚石樓閣,當年這橋也是有士兵把守的。 “金湯永固”這四個字正是安平橋的真實寫照。 踏上古橋的一刻,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八百八十年前。 這就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更是國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平橋是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橋墩為花崗巖條石橫直交錯疊砌而成,橋面為花崗巖石條鋪成,小的石條有4~5噸,大的石條重達25噸,很難想象,在古代沒有機械的情況下,我們偉大的祖先是怎樣建造出這么宏偉的石橋。 橋的四周,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成公園了。公園內環(huán)境優(yōu)美清靜,仿古建筑也很多,其中還有小型的真古石橋。 因為橋太長,所以橋上修建有幾處憩亭,還有寺廟,小廣場,廁所等,供人們休息和使用。 這是第一個憩亭。 憩亭內的宋代石雕獅子頭。 四座對稱的方形石塔建在水中。 邊走邊看岸上風景,心曠神怡。 居然看到有人在釣魚! 我夫妻兩人號稱游釣中國,最大的愛好就是釣魚啊。自己不釣,看別人釣魚也是享受,可惜距離太遠了,帶的18-105的狗頭,變焦不夠。 不知不覺中,走到了橋的中部。 左側是小廣場,右側是小廟。 兩位護橋石將軍佇立在此。 石將軍一個身高1.59米,一個身高1.68米,披盔掛甲,手持寶劍,威風凜凜,氣勢逼人。(這是真正的宋代石雕) 小廟的側面,立有十六塊石碑,刻有歷代修橋碑記。 通過閱讀碑文,我對安平橋有了更深的了解。 千百年來,安平橋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摧殘,每年多次的臺風襲擊,更有1604年的八級大地震,都沒能讓這座偉大的建筑倒塌。 眾所周知,著名的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米,而在八百八十年前,我們的祖先居然修建起了2070米的跨海石橋,不得不讓人驚嘆。 中段的橋墩,變成了船形,兩端為尖,這是因為此處水流較急,尖狀橋墩利于排水。 郭沫若來安平橋的時候,寫下律詩一首: 五里橋成陸上橋,鄭藩舊邸蹤全消;英雄氣魄垂千古,勞動精神漾九霄;不信君謨真夢醋,愛看明儼偶題糕;復臺得意誰能識,開辟荊榛第一條! 前面不遠處就是南安市的水頭鎮(zhèn)了。 回望走過的路,明顯,晉江市的安海鎮(zhèn)要比南安市的水頭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達許多。 (我只是個外鄉(xiāng)人,也許看到的只是表面) 許多人是從金庸老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中才知道“靖康之恥”。 在 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俘,東京淪陷的情況下,修建安平橋的偉大工程依舊沒有停止,前后共花費了十五年時間,這也證明了當時東南沿海經(jīng)濟的繁榮、商業(yè)的發(fā)達和社會的安定。 安平橋建成后,當時的工程主管趙令衿(宋太祖趙匡胤五世孫)高興地寫下一首詩: 為問安平道,驅本夜已分; 人家無犬吠,門巷有爐熏; 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斷鄉(xiāng); 梅花迎我笑,書報小東君; 不知不覺中,終于走到了橋的最西端——南安市水頭鎮(zhèn)。 這邊也有一個橋頭堡,上書三個大字:聽潮樓。 橋西頭的鎮(zhèn)橋古剎為“海潮庵”,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去參觀。 橋西的海潮庵與橋東的水心寺遙相輝映。 我站在這座八百八十年的古橋之上,心中無限感慨。 遙想當年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流也同樣走在這座橋上,是何等壯觀景象。 如今的安平橋不復當年的繁華了,任歲月悠悠,,芳草斜陽幾度,它依舊安然如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