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1300年,中國第一位狀元和最后一位狀元的人生竟如此相似 聊如今的高考,說古代的科舉考試,人們往往對狀元感興趣,科舉作為古代行之有效的人才選拔制度,自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進士科的創(chuàng)設,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除科舉,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漫長的科舉長河中,據(jù)統(tǒng)計共產(chǎn)生文武狀元700余位,歷史可考的第一位狀元叫孫伏珈,最后一位則是劉春霖。老史查看兩位大神的人生經(jīng)歷,驚人的相似。 考上狀元,都很幸運 【史上狀元第一人&第一人中最后人】 孫伏伽,隋朝開皇年間生于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成年后經(jīng)科舉考試步入官場,做過地方小吏,后升任萬年縣法曹。之后,隋朝滅亡,他歸順大唐,通過復讀,在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隋朝雖然首開進士科,卻沒有狀元、榜眼、探花之分,到了唐朝才開始選狀元,順應時代潮流的孫伏珈,歸順唐朝,接著一舉在殿試奪魁,幸運的成為狀元第一人。 孫伏珈 劉春霖,河北省肅寧縣北石寶村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取狀元。據(jù)說,劉春霖考狀元,也有幾分幸運在里面,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舉行了一次殿試,當時內(nèi)外交困,憂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想從科舉之中得到一點吉兆。她覽閱入圍考生試卷時,發(fā)現(xiàn)奪魁的舉子是廣東人朱汝珍,便心生反感,“珍”字聯(lián)想起珍妃,慈禧曾將珍妃推入井中溺死,一見“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兩廣之地多出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之類的大逆賊,更使慈禧火上澆油,于是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 劉春霖 當慈禧翻開第二份試卷時,心頭又不禁高興起來。因為第二份試卷是直隸(今河北?。┟C寧人,劉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風化雨、甘霖普降之意,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場春雨。加之直隸地處京畿,“肅寧”又象征肅靜安寧的太平景象,這對烽火四起、搖搖欲墜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筆圈定,名列榜首,發(fā)榜時劉春霖由原來的第二名而成了頭名狀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