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巷蘇州第三十四篇章 —— 肖家巷:文人武將這里都有 —— 古有大孝子 老萊子戲彩娛親,王祥臥冰求鯉 這些孝道故事至今為人稱頌敬佩 而在蘇州一古巷子中 也有一流傳甚廣的孝義故事 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呢 據(jù)《紅蘭逸乘》記載:“昔張孝子摶雪為糕以奉親,所居在蕭家巷,祠亦在焉?!?/p> 原來在肖(蕭)家巷中,曾住過一位張姓孝子,家貧斷糧,饑寒交迫,無奈之下,只能取來白雪,制成糕點的樣子,與母親一起就餐。如此奉親,傳為美談。 張孝子逝世后,里人將其就地安葬,并在墓旁立祠祭祀,還將肖家巷口的小石橋命名為雪糕橋,以此表彰和傳揚孝道。 這故事發(fā)展到這還沒完,善良的蘇州人還給它加了點后續(xù)。傳說張孝子這一舉動感動了正好路過的觀音娘娘,于是就將他拿雪做的糕變成了真的米糕。 巧的是,根據(jù)記載,雪糕橋始建于宋朝,當時的橋面上有座廟,里面供奉的正是觀音菩薩,所以,它還有個形象的名字,叫做“橋馱廟”。 后來幾經(jīng)修繕重建,如今雪糕橋由石拱橋改為平橋,橋上建有長廊和廟閣(如今為商鋪)。老蘇州也仍然喜歡沒事來這里坐坐,來玩的游客們也會坐這歇歇腳,看看小橋流水,枕河人家,感受蘇州味道。 肖家巷這條巷子,別看名字平平,但它除了有孝義故事流傳,其實還貴氣滿滿呢! 肖家巷西起臨頓路,東至平江路。三國時,東吳大將周瑜曾住在此處,所以這條巷子又叫“周將軍巷”。 巷子舊名原為“九曲墻巷”,因巷內(nèi)有蕭氏雙節(jié)堂,宅內(nèi)有陂(pō)陀(tuó)【傾斜不平貌】,建亭其上,名曰“已高”,由此而得名。南宋時,雙節(jié)堂被武狀元周虎獲得,易名為“閑貴堂”。 南朝齊梁時,有蕭氏皇族住在這,《吳門表隱》中記載:“蕭王墓,在蕭家巷中蕭氏雙節(jié)堂下?!毕镒颖惚环Q為“蕭家巷”了,后來誤傳為“肖家巷”,到如今,路牌仍標為“肖家巷”。 雖然因為年代久遠,已經(jīng)遍尋不著周瑜周大將軍的舊宅,但想到這個有和“諸葛亮”一較之力的亂世名將,曾在這里走過清晨日暮,看過朝霞繁星,仍叫人不勝神往呢! 肖家巷巷內(nèi)多深宅大院,古跡也多,能人輩出,除了武將,還有文人畫家。 《吳縣志》記載:“咫進齋,在蕭家巷。歸安姚方伯罷官后寓此。子慰祖。父子皆好藏書,書室名‘晉石廠’”。姚方伯刻有《咫進齋叢書》,其子刻有《晉石廠叢書》等流傳于世。 蘇州國畫院首任院長張辛稼的舊居也在這條小小的巷子里,如今,這舊居上開起了一家創(chuàng)意畫廊,倒也算是薪火相傳了。 巷內(nèi)也出能人,15號是吳中名醫(yī)艾步蟾故居,名為“怡德堂”,始建于清代,是他從醫(yī)開業(yè)之所。艾步蟾,師從李璞仁,盡得真?zhèn)?,以善治傷寒著稱,行醫(yī)五十余年,活人無數(shù)。入門弟子多人,其中汪逢春為北京四大名醫(yī)之一。 巷內(nèi)48號是元和縣城隍廟,俗稱陰元和堂。這里原是奉祀北宋宰相丁謂的丁晉公祠,后為祭祀東漢名將張明改建為土谷神祠,清雍正年間又為城隍廟,內(nèi)里原有唐寅、董其昌書法條石。 那“陰元和堂”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實就是陰間的縣衙門的意思,與陽間的官府相對應。城隍廟是民間最普遍的信仰之一,所以盡管地處小巷,但舊時香火仍然很旺。 此外,巷內(nèi)還有多處古宅,如31號的桑宅,53號的王宅,57號的丁宅,都是清代建筑。巷子中段還有一處建筑式樣與其他不同,名叫“志恒里”,看著像是民國建筑。 文人武將都有了,這巷子里其實還與一位佳人也密切相關。據(jù)鄭逸梅稱:“賽金花,在清同治年間,誕生于蕭家巷”。賽金花雖只是狀元洪鈞的妾室,但她以其美貌和多才多藝,隨洪鈞出入于歐洲宮廷,交際于王公貴族之間,深得歐洲外交界的好感,德國皇后甚至稱其為“東方第一美人”。 肖家巷內(nèi)雖然古跡眾多,但卻不顯古舊和沉悶,無論是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入駐在這里的商鋪, 都有那么點閑趣,花了心思裝飾自家的門面,綠植纏繞,給這條古老的巷子也帶上了點小清新的氣質(zhì)。 從臨頓路轉進小巷,巷口處就有一幅指示涂鴉,白墻上,用黑色的炭筆勾勒出線條,再用綠色、藍色輕輕幾筆點綴,江南水鄉(xiāng)的神韻便躍然而出了。 小巷內(nèi)創(chuàng)意商鋪很多,大多是一些手工店,帶著些有客自便的隨意感,有些門關著,只能從櫥窗里略窺一角。 有些則是大敞著門,卻不見人影,店內(nèi)靜悄悄的,只有一只胖胖的貓咪懶洋洋地趴在地上,見人靠近,才慢吞吞地爬起來,像是象征性地警示一下外人自己的地盤不容侵犯。 再往前走,還有些茶館小店,逛街逛累了,在這歇歇腳,喝口茶,聽聽小曲,既清凈又愜意。 生活總是太趕,不如靜下心來,拐進周邊的小巷,感受一下這里閑適的慢生活。 ●蘇州市姑蘇區(qū),西起臨頓路,東至平江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