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
來源產(chǎn)地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生齊朐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陰干。
今出近道,吳興為勝。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龍膽草其味苦如膽汁。其性大寒。專清肝膽一切有余之邪火
《中藥大辭典》
為龍膽科植物龍膽或三花龍膽的根及根莖。春、秋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質(zhì)量為佳。采挖后,除去莖葉,洗凈,曬干。
龍膽:生于山坡草叢、灌木叢中及林緣。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等地。
三花龍膽:生于灌木叢中、林間空地或草甸子中。分布黑龍扛,吉林、遼寧等地。
性味功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味苦,澀。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xù)絕傷,定五臟,殺蠱毒。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
《本草經(jīng)集注》陶弘景
味苦,寒、大寒,無毒。主治骨間寒熱,驚癇,邪氣,續(xù)絕傷,定五臟,殺蠱毒。除胃中伏熱,時氣溫?zé)幔瑹嵝瓜铝?,去腸中小蟲,益肝膽氣,止驚惕。久服益智,不忘,輕身,耐老。
《雷公炮制藥性解》李中梓
味苦澀,性寒,無毒,入肝、膽、腎、膀胱四經(jīng)。退肝經(jīng)之邪熱,除下焦之濕腫,明目定驚,治疸止痢,能殺疳蟲。
《玉楸藥解》黃元御
味苦,大寒,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jīng)。清肝退熱,涼膽瀉火。
龍膽草除肝膽郁熱,治眼腫赤痛,弩肉高起,療臌疸發(fā)黃,膀胱熱澀,除咽喉腫痛諸證。
歸經(jīng)
《雷公炮制藥性解》
歸肝、膽、腎、膀胱經(jīng)
《玉楸藥解》
歸肝、膽經(jīng)
別名
草龍膽、龍膽草、膽草、荅必納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陵游
《中藥學(xué)》 凌一揆主編
龍膽草 (《本經(jīng)》)
【性味歸經(jīng)】苦,寒。歸肝、膽、胃經(jīng)。
【功效】清熱燥濕,瀉肝火。
【應(yīng)用】
1.用于濕熱黃疸、陰腫陰癢、白帶、濕疹等證。本品有淸熱瀉火、燥濕作用。治黃疽,常與茵陳、山梔同用;治陰腫陰癢、白帶、濕疹,多和苦參、黃柏、車前子等配伍。
2. 用于肝經(jīng)熱盛,熱極生風(fēng)所致的高熱驚厥、手足抽搐。本品能淸肝膽邪熱。多與鉤藤、黃連、牛黃等同用,能協(xié)奏淸肝息風(fēng)的作用,如涼驚丸。
3. 用于肝膽實熱所致的脅痛、頭痛、口苦、目赤、耳聾、陰腫陰癢諸證。常與柴胡、黃芩、木通等配伍,如龍膽瀉肝湯。
【用量用法】
3?6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