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集王圣教序》鉤的基本形態(tài)和用筆 鉤的種類很多,寫時要注意“平、銳、滿”,意即鉤的上邊線要平,出鋒要尖銳、犀利,形體要飽滿。 “永字八法”稱的鉤為“趯”,強(qiáng)調(diào)的要先蓄勢,再迅速出峰,如人之跳高,必先爾后突然起跳。行書鉤畫要寫得圓潤流暢、與其他點畫呼應(yīng)要特別強(qiáng)烈,最忌尖鋒遲鈍鈍凝滯。 豎鉤,自左向右切落筆,頓筆后向下行筆,由慢漸快,至豎的末端,領(lǐng)筆后向左上出鉤。出鉤有長短,豎畫有直、向、背的變化。 范例“水”和“寸”的鉤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先運筆至趯筆出鋒前,略向左挫鋒然后再提筆左上運筆出鋒,故出鋒前的或豎收筆前輪廓近方形見棱見角。而寸字的出鉤較直接,完成豎的收筆后,提起筆,翻筆鋪毫左運筆,向左上行筆,然后提筆出鋒,在空中略帶弧線狀飛度至下一筆多起筆處,這就需要我在臨摹或書寫前,要仔細(xì)讀帖,對運筆路線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一揮而就。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豎鉤的造型處理,水的豎鉤起筆別出新意,收筆造型較傳統(tǒng),而寸字的起筆造型較傳統(tǒng),收筆特異,如有魏碑法遺蘊,在唐楷中是沒有這種處理的。這個“寸”字有章草遺意。 例字中的豎彎鉤有近楷的也有近草書之法的,但皆因勢生形。 “色”的鉤有回抱勢,出鉤非常厚重堅實,斬荊截鐵。并且整個筆畫有一種內(nèi)抱之勢態(tài)。 “施”的鉤,幾乎異化,起筆順勢,轉(zhuǎn)出方中帶圓,收筆穩(wěn)健自然收筆。要注意起筆收筆的用筆一定要自然。整體看豎向畫略細(xì),橫向部分略粗,且上翹。 “化”反其道而行之,另起筆帶下。注意豎折后至收筆處,圓,且有一缺口,用筆過程清晰可見。帶下部分記入“化”字空間分割,而非順勢而下,故出鋒方向直指左部書畫收筆處,顯得氣滿力均。 “見”字的豎鉤處理和“化”字相反,省減如草,僅見其意。 “茂”的鉤,寫的遒勁剛健,勢足力滿。起筆方,行筆直中見曲,出鉤自然向上。 “成”字戈鉤,細(xì)勁鋼勁,彈力十足,起筆順勢,收筆不出鉤 ,以圓筆自然穩(wěn)健收筆。 “藏”和“識”戈鉤較豎,一細(xì)勁,一沉雄。 細(xì)勁如“識”之戈鉤,但見高空游絲,婀娜多姿不失剛健。沉雄者渾厚蒼勁,骨力內(nèi)涵,力透紙背。 橫鉤,先寫橫,收筆時向右下頓筆,再向字心的出。出鉤時可長可短,有時為了變化,頓筆后向下行筆,略帶斜勢、再頓筆向左上出鉤。橫鉤的變化還體現(xiàn)在出鉤前的領(lǐng)筆上,頓筆的輕重長短都有不同的效果。 《集王圣教序》中的字無論點畫亦或結(jié)構(gòu),皆極盡變化之能。 “虛”字的橫鉤,以方筆為主,鋼勁不撓。出鉤肩部下沉,出鉤方向先延者橫畫的左取,出鉤略長。 “空”字的橫鉤比較輕靈但又不失空靈暢達(dá)氣韻出鉤重,略帶內(nèi)向回抱勢,但整體看出鋒方向在左豎點收筆處。 “”心“”字鉤非常漂亮,但寫穩(wěn)非常不易。 寫好“心”字的拋鉤要注意,三段的曲直變化,特別是出鉤前一段,要上翹,不能寫平了。出鉤部分圓勁,內(nèi)抱帶弧勢。 順鉤,出鉤有別于楷書,不作頓挫趯鋒。順勢帶下,略帶側(cè)鋒意,且有章草或或簡櫝遺意。 橫折鉤分兩種,一種為橫短豎鉤長,這種鉤的寫法是橫畫上斜,轉(zhuǎn)折處重頓,向下寫豎的,豎畫有向或背的勢態(tài),出的前向下重按,再向左上出鉤;另一種形態(tài)為橫長豎短,這種的的寫法是橫畫較平,轉(zhuǎn)折處頓筆較長,豎鉤略斜,出鉤可平可斜。 橫折豎鉤,折肩有方有圓,出鉤角度也因字因勢有別?!霸隆辈控Q畫相背 橫折部分,圓勁上彈,上揚勢足,出鉤部分向上近四十五度角?!白浴钡脵M折豎鉤取圓勢,有折股釵意,圓勁健韌。 這里我們?nèi)匀贿x取的兩種鉤的形態(tài),一方一圓曲,“為”之圓曲和“竭”之方勁。 也叫拋背鉤,首橫呈一定的斜度切落筆,緩緩右行,橫畫收筆時重頓后向下行筆,有一定的弧度,幅度大小因字而異。當(dāng)左邊筆畫少時,應(yīng)右邊舒展,維續(xù)向右行筆,如浮鵝鉤狀。當(dāng)左邊筆畫較多時,應(yīng)右邊舒展繼續(xù)向右行,如浮鵝鉤狀,當(dāng)左邊筆畫較多時,右邊宜縮,呈環(huán)狀,收時重頓后向上出鋒。 橫折右斜鉤非常圓勁 ,漲了飽滿,出鉤方向,或向上或回抱意。 彎鉤形態(tài)近上幾種鉤法,與線條粗細(xì)曲屈變化有異?;蚰鼗蛄鞅銜尺_(dá),儀態(tài)飽滿。 回鋒帶鉤取含蓄意,筆不達(dá)而意至,有有一種生面新趣。在不同的字中,因所占地步空間,不同,有有不同的處理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