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句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這個“高處”未必就是趨炎附勢,拼命往上流社會的圈子里擠。我認為的“人往高處走”指的是見賢思齊,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層次和學識水平。 對于家庭教育,父母也有必要從小就灌注給孩子“人往高處走”的做人覺悟,教他擇“高人”為友,與“高人”同行。 01 01 《晏子春秋.雜下》里記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其實人也一樣,身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社交圈,對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極大影響。與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孩子結(jié)交,孩子也會變得滿身正能量。反之,與不思進取、品格低下的孩子為伍,孩子漸漸就會滿身壞毛病。 科學已經(jīng)證實:人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接受心理暗示的動物。積極的暗示,會對人的情緒和生理狀態(tài)產(chǎn)生良好影響,催人奮進。甚至還能激發(fā)人的內(nèi)在潛能,讓人發(fā)揮出超常水平。 2018高考成績揭曉后,各大校園頻傳捷報。在湖南師大附中,同住學校一間寢室的6位少年全部考上了清華、北大,這則新聞立刻上了熱搜,該寢室也被大家稱為“學霸寢室”。 這六位追夢少年來自三湘四水,因為喜歡化學奧賽,因為志存高遠,他們從高一下期便相聚到一個寢室,從此開設了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 他們還制訂了“寢室公約”,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是多么自律。這樣的室友,這樣的氛圍,試問誰還好意思放學后在宿舍聊天談笑,甚至喝酒打牌、上網(wǎng)打游戲呢? 這則新聞充分說明: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呀!也見證了晉朝文學家、哲學家傅玄的一句經(jīng)典名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家語》中也寫道“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的確,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所接觸的人群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久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有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 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要經(jīng)常教導孩子:人往高處走,見賢而思齊。并引導孩子結(jié)交益友,幫其選擇正能量的圈子。 當孩子處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圈子里,整天沐浴在正能量的氛圍中,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努力,他自然也會審視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親朋好友家的孩子愛學習、有家教,我們的孩子因常與其交往也變得勤奮好學,彬彬有禮。而那些對孩子交友圈子漠不關(guān)心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往往隨波逐流。不是與鄰居小孩聚在一起打游戲,就是三五成群,四處亂跑,惹事生非。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zhì)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教子有方的父母,都懂得去教孩子如何篩選這棵樹,這朵云,這個靈魂。 千萬不要信奉某些人說的“放養(yǎng)式”教育,因為小孩子是非善惡的鑒別能力不強,如果放任自流,待幼苗長成定型的“歪脖子樹”時,父母將憂心如焚,追悔莫及。 幫孩力選擇好的交際圈子看似是操控,是“圈養(yǎng)”,其實是父母最明智最負責的體現(xiàn)。而從小就教導孩子“人往高處走”看似很“勢利”,其實是在教孩子見賢思齊、取長補短呀!
02 可以說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一定有一雙明智的教子有方的父母,也都有一個良好的起始點――好的生活圈子。 荀子曾說過:“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產(chǎn)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同時也說明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將人潛移默化的。 解放前一位叫穆時英的青年作家,曾以一本揭露舊社會黑暗的小說《南北極》在當時的文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是后來他走進了上海的十里洋場,受到腐朽生活方式的影響,竟也歌頌起那些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生活來。這是“近墨者黑”的最鮮明的例子。 歌壇著名的搖滾歌手臧天朔曾因一首《朋友》紅遍大江南北,后來在歌壇的發(fā)展也是蒸蒸日上,可最終毀于結(jié)交損友。 臧天朔很愛結(jié)交朋友,為人慷慨豪爽,身上有種很濃烈的“江湖義氣”。 但是,正是因為他在“江湖義氣”的大染缸中浸染了太久,變得越來越“黑社會”。2008年,臧天朔因被查出是幾次重大聚眾斗毆惡性事件背后的主謀老大,最終鋃鐺入獄。 正如哲學家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寫的那樣:“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可見沉溺于邪惡圈子之中,所受侵蝕是多么嚴重,后果是多么可怕。 成人尚會“近墨者黑”,何況是孩童? 《顏氏家訓》中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 的確,孩子在天真幼稚的孩童時期是非觀念、自律性都不強,而且愛好模仿,很容易受到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被壞榜樣所腐蝕。 所以真正教子有方的父母都知道從小就教導孩子,要與“高人”為伍。 自古以來便有“孟母三遷”的佳話。從“近墓”遷至“市旁”,又到“學宮之旁”。教子有方的孟母一再搬遷,只為讓兒子免受不良習氣的感染,而受優(yōu)良風氣的熏陶。而在學宮之旁,孟子每天置于朗朗書聲之中,耳濡目染,才會有后來卓越的成就。 《水聞記》記載:宋朝張奎小時候,其母親常常竊聽兒子與其好友的對話。若是有關(guān)學問之說便設宴款待,若是嬉笑之詞便不管飯菜。張奎母親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其實也是在教兒子要結(jié)交積極向上的朋友。 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zhì)高”。父母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從小就要教導他別與燕雀為伍、別與蛇鼠一窩。 作家賈平凹曾寫道:“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高人為伍,你一定不會甘于平庸。” 愿天下父母先做“高人”,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不平庸不低俗的家庭圈子。再引導孩子學會找“高人”做良師益友,這樣才能開創(chuàng)未來更“高級”的人生!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
|
來自: liuzhaoli487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