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萌芽,今天的文章有語音哦~ 在之前的一期綜藝節(jié)目里,蔡少芬?guī)е鴥蓚€女兒,姐姐湯圓妹妹包子一起參加。在過程中,包子卻遭遇了很大的交友挫折,因為其他小朋友,都紛紛表達了對包子的拒絕。包子沒有辦法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戲,邀請其他人做游戲大家也不響應,甚至有些小朋友還直接說,“我喜歡你姐姐,多過于你?!?/span>分享網(wǎng)絡 6歲的包子很傷心跑去找媽媽,在媽媽懷里訴苦: “他們一整天都這樣子不理我。”▼ 這一幕很似曾相識,因為每個經(jīng)歷過被朋友拒絕的孩子,都會感到同樣的孤單和傷心,那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呢? “我覺得你的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納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樣東西,就是你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如果你還計較,你永遠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 在培訓的時候,導師John Gottman給我看過一份他實驗室的研究報告,研究的是孩子之間的友誼是如何產(chǎn)生的。 18對孩子,年齡在3到9歲之間,聚在一個孩子的家里,進行了3次的游戲聚會。 這聽起來恰恰是很難的,因為加入發(fā)生了分歧和沖突,要保持笑容其實并不容易,但是恰恰是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的孩子,都能保持笑容多一點的話,就能夠提高其他小朋友跟他/她相處的樂趣,快樂能夠被感染,同樣也能被分享,這也是“笑容多一點”背后的含義。 具體可以怎么做呢?給大家一個很見效的方法,就是組織游戲聚會(Play Date)。 最開始的時候可以是一對一的游戲聚會,邀請孩子和孩子最想結(jié)交的朋友一起。 等你觀察孩子的社交技能穩(wěn)步提升了,也可以邀請更多的小朋友一起參加,甚至可以考慮輪流舉行聚會,這次去A小朋友家,下次去B小朋友家,這些都可以成為小朋友固定的聚會安排,也可以讓集體的友情關(guān)系更加堅固。 像我們前段時間去好友家一起看投影儀電影,這個主題性活動,也是孩子們非常好的分享快樂的安排。▼ 所以對很多孩子來說,如果愿意主動一點去接近朋友,能夠嘗試開放表現(xiàn)出喜歡的態(tài)度,就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交往過程中,有3方面對一些小朋友來說,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
向想要接近的朋友打招呼,是表達開放的一個基本方式。這對于性格比較害羞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有難度。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向你說“嗨”,而你因為不好意思而把目光移開,或者什么也不說,或者只是很尷尬地回復,那其實對對方來說也同樣會覺得尷尬和為難的,因為不敢直視和移開目光,會讓對方誤認為,“我不喜歡你,我不想跟你有任何交集”,這個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那么不妨試試多跟孩子進行角色扮演,以及根據(jù)我前兩天文章(給孩子準備“話術(shù)”,這是你意想不到的改善社交力好方法!)思路,跟孩子一起先在家練習如何打招呼。 你可以嘗試跟孩子解釋,什么是友好的問候?包括眼神交流、熱情的微笑,以及大聲說出來讓對方聽到,說出對方的名字同樣也是一個很貼心的行為。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幫助孩子練起來的。
友情的維系當然離不開互相的欣賞,讓孩子學習如何真誠地贊美人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平時進行團體活動時,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每個孩子的特長和角色,積累孩子對其他人的客觀的評價,并且讓孩子先知道如何去欣賞別人。 接著,就可以跟孩子一起集思廣益去優(yōu)化贊美的方式。低幼孩子的贊美方式不需要復雜,關(guān)鍵是讓孩子先積累什么叫“言之有物”,比如在體育活動中可以鼓勵孩子說“好球!”、在涂鴉活動中鼓勵說,“我喜歡你畫的蝴蝶!”,包括平常打招呼都可以嘗試說,“你今天的辮子好漂亮”,這些都是孩子能做,別人聽起來也很舒服的話。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讓孩子從小能夠積累對人善意的表達,這里其實在家里就可以陸續(xù)鼓勵孩子做起來了,比如幫父母拿個東西,或者吃午飯的時候幫忙收拾碗筷等。 同樣,在學校里也是,可以是借給同學一支鉛筆,或者幫同學看一個東西,這些行為積累起來,都會讓同學感受到你的善良和體貼,都是對友情很大的幫助。 不要鼓勵孩子用收買的方式來做“善意之舉”,因為通過送禮、送錢或者用各種酷炫的小玩意吸引其他朋友的關(guān)注,這絕對不是一個長期持久的友情的方法。若父母縱容孩子這么做,那么其他孩子也很難真正用平等的心態(tài)來定義彼此之間正常的關(guān)系。 其實小孩子之間的情誼更多的是一個感情的雙向傳遞,或許因為一個擁抱,也可以是一起玩了某項積木,或者剛好是老師分組搭配到了一起,只要把握這一點,你會發(fā)現(xiàn)你其實只需要幫助孩子找到讓別人、讓自己也都舒服的方式來表達善意,就可以讓孩子積累起自己的“圈內(nèi)口碑”。 “你做回你自己”,堅守自己價值 在孩子交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就是孩子不會僅僅只因為住在同一個社區(qū),或者上同一件學校,甚至待在同一間課室里,就會成為好朋友。每個孩子都一定會有自己的交友偏好,這個在孩子1歲多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明顯的傾向了。 我經(jīng)常跟我家兩個孩子做這樣子的一個游戲,可以分享給大家,就是叫“重疊圓”,顧名思義,就是畫兩個圓,分別代表兩個孩子,這兩個圓是互相重疊在一起,有交織的部分。▼ 把這個圓做出來后,我們可以借助這個簡單的工具跟孩子講兩個小道理。 第一個小道理是引導孩子去看中間的部分,即重疊地方,就是孩子們友誼成長的地方。我們都需要去問問孩子,“你覺得你跟別人有什么共同點?”這里包括引導孩子去觀察另外一個孩子,去思考彼此之間合作的可能性,以及一起去做一些事情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共同的經(jīng)歷。 第二個小道理是引導孩子去看不重疊的部分,即每個孩子各自空白的區(qū)間。我們跟其他孩子有相似之處,不意味著我們要去成為別人的“復制粘貼”,讓自己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人。這樣子失去“自己”的交友方式,會是我們想要的嗎?▼ 跟孩子談談如果這個重疊圓完全重疊在一起的話,覺得這兩個圓的感受會是怎么樣的,這些都會幫助孩子慢慢捋清楚“自己”、“他人”,“做自己”的重要性。 同樣,引導孩子去看不重疊的部分,也包括讓孩子思考,假如這兩個圓一點都沒有重疊部分,能做好朋友嗎?當兩個人互相在畫面的另外一端,假如沒有任何的連接,那我們是連伸手都夠不到彼此。那我們可能有的“連接”方式有哪些? 比如梯子理論,認為只要我永遠都在上面,或者資源比別人更多,能力比別人更強,始終比其他小朋友優(yōu)秀,讓別人總是羨慕我,這可以成為一段友誼嗎?▼ 借助圖片的幫助,其實我們已經(jīng)在跟孩子討論“哲學”話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找到辦法去跟孩子討論一些很抽象的話題,比如不要看別人的臉色、比如不要別人說什么你就做什么,甚至不要讓孩子認為只要不停炫耀表現(xiàn)出自己比別人更優(yōu)秀,就能交到朋友。 這里的分寸其實也在于我們?nèi)绾巫尯⒆用靼祝?strong>原來做重疊而不重復、相連而不孤單,也是我們友誼中很美好、也值得期待的模樣。 我們很難去定義孩子的交友模式,或者讓孩子的交友方式按照我們期待中的模樣來,因為父母始終是沒有辦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哪怕是交友中犯過的錯,這也是孩子人生需要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 明確了這一點的話,我們其實才能夠抓大放小。因為我們能教給孩子的更多的是“自察力”,讓孩子明白,友情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高高在上,真正的友情始于平等,始于聯(lián)系,我們需要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的那些“我也是”的部分,也需要保留自己的鋒芒和價值觀,因為這才是我們結(jié)交朋友真正該有的模樣!期待你留言也說說這話題。 我寫了本新書《教養(yǎng)力——給父母的12條順勢養(yǎng)育法則》,它以孩子的個性特點為基礎(chǔ),結(jié)合我養(yǎng)育兩個孩子的經(jīng)驗,跟你講透如何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如何培育好奇心、玩出成長力、培養(yǎng)抗挫力……助你全方位支持孩子發(fā)展! ★社交力: ★教養(yǎng)心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