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富三代”的夢想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有一個“很俗”的夢想。 那就是,富過三代。 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我很努力地學習、工作、省吃儉用、攢錢……說實話,挺不容易的。 不過,最近我找到了一個實現(xiàn)這個夢想的“超級簡單”的方法。 我朋友圈里的一個理財顧問告訴我,我只要給孩子買一份100萬的儲蓄金,80年以后,這筆錢就能變成1個億,真真正正“富過三代”。 開始我還不太相信,但理財顧問說,能產(chǎn)生這么高的收益,是因為這份儲蓄金是“日計息、月復利、年滾存”。 而復利,就是被愛因斯坦喻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東西,擁有比原子彈還強大的力量。 說罷,理財顧問還給我拿出了一個演示表,6%的復利滾存80年,本金確實翻了100倍還多。 我心動了。 連愛因斯坦都相信的原理,一定錯不了。 于是,我把工作幾年辛辛苦苦攢下的100萬,買了一份這樣的儲蓄金。 接下來的歲月,我只需要靜靜“躺著”,等待這份儲蓄金利用“復利的力量”為我結出“豐碩的果實”,讓我變成一個“億萬富豪”。 2 全天下人都能掌握的“秘笈”? 但是,現(xiàn)實卻往往容不下這樣一個“瘋狂的幻想”。 如果“復利”真的如此強大,那么全天下的人們都可以借用復利的力量“坐享其成”,甚至“不勞而獲”。 這顯然是違背世界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 假使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可以讓人“躺著賺錢”的方法,那么這種方法也注定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中。 秘笈之所以為秘笈,就是因為知道秘笈的人很少,才能產(chǎn)生套利空間。 而那種全天下人都能夠掌握并且可以加以利用的理論,則應該更加接近于人們對于這個世界的普遍理解,絕對不可能為每一個人都創(chuàng)造巨大的收益。 從這個角度來看,復利的力量,莫非是一場“騙局”? 3 “復利”只是一種計息方式而已 很多做理財、投資的朋友,整天都在講“復利”,但是卻很少有人把“復利”和“收益”的關系搞清楚。 復利是什么?復利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式。 你往銀行里存100塊錢,年復利10%,存期三年,三年到期后銀行會給你133.1元,即100元×(1+10%)×(1+10%)×(1+10%)。 這種本金和新產(chǎn)生利息都可以生成利息的計息方式,就是復利。 收益是什么?收益是在整個投資期內產(chǎn)生的利息總和。 你借給小明100元錢,小明說三年之后除了償還你100元的本金,還會額外給你30元的利息。 這30元的利息,就是你這筆100元的資金在三年中所產(chǎn)生的總收益。 即投資期末的本息總和,減去投資期初的本金。 但是,有關于這筆30元的收益,小明并沒有向你解釋他是如何計息的。 他可能是利用單利的方法計算的:年單利10%,這樣三年后本息總和就變成130元=100元×(1+10%×3)。 他也可能是利用年復利的方法計算的:年復利9.1%,這樣三年后本息總和也可以變成130元=100元×(1+9.1%)×(1+9.1%)×(1+9.1%)。 他還可能是利用月復利的方法計算的:月復利0.73%,這樣三年(36個月)后本息總和也是130元=100元×(1+0.73%)^36。 他更有可能沒有使用任何常規(guī)的計息方式:他就是覺得三年給30元的利息是他可以接受的,所以就選擇了這個金額。 因此,采用不同的計息方法,也可以得出完全相同的投資總收益。 而你也根本無需在意小明使用了什么計息方式,因為無論他使用了何種計息方式,對你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 反正你只需要知道,這筆投資在三年中產(chǎn)生了多少收益就可以了。 4 計息方式并不決定收益的高低 對于某種“計息方式”,無論是單利計息、年復利計息、月復利計息,還是非常規(guī)的“股東大會按照股東決議派發(fā)股息”、分紅保險產(chǎn)品“按照三差的盈余狀況派發(fā)紅利”,都是從借款人(即收取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后償還本金+利息的一方)的角度來確定利息金額的計算方式。 而作為投資人(即將一筆資金交予借款人并期望在一定期限后獲得相應利息的一方),在判斷一筆儲蓄或理財是否值得投資時,則更需要關注這筆儲蓄或理財所能產(chǎn)生的“收益高低”,而不是借款人的“計息方式”。 就算是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復利,如果在計息時使用的利率很低,也一樣無法保證高收益。 而那個整天拿來被比較、被“詆毀”的單利,如果在計息時使用的利率很高,所能產(chǎn)生的收益也一樣不錯。 因此,計息方式并不能決定投資收益的高低。 只有根據(jù)“收益金額”反推出的“年化收益率”,才是決定一筆投資收益率高低的關鍵。 這個“年化收益率”,還有一個響當當?shù)?、每個理財顧問都應該牢記的名字——IRR。 5 IRR:衡量投資收益率的唯一標準 IRR,“內部回報率”英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的縮寫,是使得一筆投資中資金流入現(xiàn)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xiàn)值總額相等、凈現(xiàn)值等于零時的折現(xiàn)率,可以用來衡量一筆投資的“年化收益率”。 對于每一筆投資,我們只需要知道在哪些年要交多少錢、在哪些年可以獲得多少收益,無論其投資金額大小、投資期長短、現(xiàn)金流模式、計息方式,都可以計算其唯一的IRR。 因此,在現(xiàn)代金融體系中,IRR也被視作是“衡量投資收益率高低的唯一標準”。 比如說,有一款保險產(chǎn)品,年繳保費50萬元,交2年,在第5個保單年度末返還118.7萬元,我們就可以將這筆投資的現(xiàn)金流放入Excel表格中,用公式計算其IRR=3.88%。 即這個5年期保險產(chǎn)品投資的年化收益率是3.88%。 50×(1+3.88%)^5+50×(1+3.88%)^4=118.7。 上述保險產(chǎn)品在Excel中的IRR計算 6 IRR的本質就是“年復利” 由于IRR以“一年”作為收益的計量區(qū)間,不對現(xiàn)金流中的本金和利息加以區(qū)分(即本金和利息在之后的投資區(qū)間中均被視作可以產(chǎn)生新的投資收益),因此IRR本質上就是“年復利”的概念。 如果一筆投資恰好是采用“年復利”的計息方式,那么計息中所使用的“利率”就恰好等于投資的“年化收益率”。 如果一筆投資采用的不是“年復利”的計息方式,那么計息中所使用的“利率”就不是“年化收益率”的概念,不能夠單純通過利率的數(shù)字大小來比較投資收益率的高低,必須利用投資的總收益反推出IRR,才能得出這筆投資的“年化收益率”。 比如,一個儲蓄產(chǎn)品是以5%的年復利進行計息,雖然5%的年復利存70年相當于42%的年單利,但是這個產(chǎn)品的年化收益仍然是5%,而不是42%。 把“復利”轉換為“單利”進行收益演示,實際上是對收益率概念的一種混淆,類似的宣傳實際上也存在一定的誤導。 7 鼓吹“復利”,只是一場“騙局” 從IRR的計算可以看出,“復利”就是一個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用來反映“金錢的時間價值”這一基礎概念原理的計息方式。 采用“年復利”計息的理財儲蓄,其“年復利率”本身就是收益率。 不是采用“年復利”計息的理財儲蓄,也一定要通過IRR公式計算出“年復利”概念下的“年化收益率”之后,才能看出其真正的收益率水平。 因此,“復利”并沒有什么值得稱奇的,也沒有什么值得鼓吹的,更不是什么愛伊斯坦口中的“世界第八大奇跡”。 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幾乎所有對于“復利”的追捧,甚至把復利收益轉換為單利收益,其根本目的就只有一個——讓你相信這個理財產(chǎn)品特別值得購買。 而“復利的力量”,也就自然成了一場被過分鼓吹的“騙局”。 8 多數(shù)保險產(chǎn)品根本不是“復利計息” 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我上面所說的,完全與大家長期以來被塑造的“復利價值觀”背道而馳。 很多的保險同業(yè)朋友們一直都在講“復利”的故事,以至于“復利”逐漸被“神化”,成為了一種可以大幅提高投資收益的“神奇力量”。 “我們的理財產(chǎn)品之所以有競爭力,就是因為它是復利計息。如果把復利換算成單利,那么復利的收益可以是單利的好幾倍,因此我們的產(chǎn)品要比那些拿單利計息的銀行理財好得多?!?/p> “我們的保險產(chǎn)品是‘日計息、月復利、年滾存’,比那些‘年復利’的理財產(chǎn)品還要好?!?/p> 然而,我想告訴大家的真相是,保險產(chǎn)品中,除了萬能險和投連險是采用“月復利”的計息方式以外,傳統(tǒng)險、分紅險都不是采用復利計息的。 傳統(tǒng)險、分紅險的現(xiàn)金價值,都是通過復雜的精算公式計算出來的,其中考慮了發(fā)生率、退保率、費用率、投資收益率等多種假設與成本消耗,其某一年末的現(xiàn)金價值自然不是年初現(xiàn)金價值簡單乘以某個利率計算得出的。 而就算是萬能險和投連險是采用“月復利”計息,由于其每個月的結算利率是浮動的,想要看一個產(chǎn)品的真實收益,我們仍要計算代表“年化收益率”的IRR,才能與其他產(chǎn)品進行收益率比較。 9 談收益,我只看IRR 最后,再強調一遍,計息方式并不能決定投資收益的高低。 只有根據(jù)“收益金額”反推出的“年化收益率”,才是決定一筆投資收益率高低的關鍵。 如果有人在推銷理財產(chǎn)品的時候,仍不停地在強調“復利”或者“日計息、月復利、年滾存”的概念,你請這樣回答: “對不起,談收益,我只看IR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