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38羅,機關干部?;颊卟筷牱燮陂g,一年秋季,參加5000米長跑比賽,爭得第二名,嗣后出現(xiàn)咽喉干燥,白天勞則多汗,夜間盜汗,每日半夜后全身尤以上半身汗出為多,凌晨3點鐘醒來,擦干汗液,換去濕衣,再次入睡,安然無恙。 精神、飲食、二便均正常,無咳嗽咳血,無心慌氣短,歷時13載,未曾間斷,中西醫(yī)藥治療無效。 查血尿常規(guī)化驗正常,血沉、血糖亦在正常范圍,X線胸片:心肺正常。 咽弓慢性充血,扁桃體不腫大。 自古皆以“汗為心液”,驗之臨床未必盡然,夫汗自皮毛而出,皮毛有調節(jié)體內溫度,排泄廢物之微妙功能。肺居上焦,主皮毛而統(tǒng)諸氣,正如《內經(jīng)》所調“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也,若毛閉塞,或毛竅開闔失常,均可致病。 觀乎麻黃湯辛溫發(fā)汗,治傷寒無汗惡寒;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治傷風有汗惡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治氣虛多汗,無一不是調整皮毛功能而宣展肺氣。此謂“汗為肺津”,不亦宜乎! 該患者長跑爭勝,汗出如浴,秋燥伏肺,迫津外出,以致津不能內守,皮毛不能固攝而致盜汗不愈也。 處方:【桂枝龍骨牡蠣湯合桑杏湯、沙參麥冬湯加減】。 桑葉50克,杏仁10克,沙參20克,麥冬10克,黃芩10克,玄參15克,玉竹10克,桂枝6克,白芍15克,龍骨(先煎)30克,牡蠣(先煎)30克,甘草5克,大棗5枚,生姜3片。 每日1劑,水煎服。 5劑,盜汗大減。 繼服10劑,霍然而愈,迄今未發(fā)。 按: 汗為心液,自古定論。而今提出“汗為肺津”的新論,從肺與皮毛的生理、病理及汗液排泄的原理進行闡述,論證有據(jù),不知專家學者以為然否?桑葉治盜汗,《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現(xiàn)代臨床亦有介紹,應重視之。李時珍《本草綱目》論桑葉治勞熱咳嗽,清肺熱。本例患者病程13載,服藥10余劑,竟病告痊愈。(徐立婷2001) |
|
來自: 岐黃之路520 > 《醫(yī)案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