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這樣的時刻: 一瞬間情緒低落,然后看著周圍的人,朋友、家人、同事,甚至是朋友圈的陌生人,好像每個人都過得比自己快樂。 于是會忍不住懷疑,是不是自己不夠努力,也會忍不住羨慕,更會忍不住設想,如果自己能擁有那些,肯定會比現(xiàn)在好。 大抵世上所有的羨慕,都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身在其中苦苦煎熬,而得不到永遠在躁動。 卞之琳《斷章》里說: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你羨慕著別人,也有別人羨慕著你。 我們終究會明白每一種人生都有快樂,也躲避不了都有愁苦。唯一能做的,就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安寧。 內(nèi)心的安寧,不是找到的,而是在生活的的艱辛和磨礪中慢慢充實自己,自然獲得的,這,是人生真正的富有。 什么,才是內(nèi)心的安寧? 樂觀豁達 陸游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樂觀豁達,是內(nèi)心安寧。 有一次他家里房屋上的瓦被狂風掀掉,墻壁被大雨淋濕快要塌了,家中無米無糧揭不開鍋,如此凄涼的場景,普通人早就憂郁了。 可他沒有因此發(fā)愁,反而當即作詩一首“昨夕風掀屋,今朝雨淋墻,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挫折困難,但區(qū)別在于你用怎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它。 樂觀豁達的人總是很快就走出挫折,平復心境,并從中領悟到一些東西。而悲觀消極的人往往會深陷在挫折中,惶惶不可終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接納自己人生中的不如意,畢竟,每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都做到稱心如意。有缺憾,是生活的常態(tài)。 不管怎樣,在能笑的日子里,千萬別哭泣。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隨性而往,隨遇而安,一切隨緣,是最豁達明智的人生態(tài)度。 胸懷寬廣 孟郊說,“君子量不及,胸吞百川流”。胸懷寬廣就是內(nèi)心安寧。 秋天的月亮像一輪明鏡輝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對月欣賞,吟詩作賦,盜賊卻討厭它,怕照出了他們丑惡的行徑。 春雨貴如油,農(nóng)夫因為它滋潤了莊稼,而喜愛它,行路的人卻因為春雨使道路泥濘難行而嫌惡它。 即便做到最好,也不能令每個人都喜歡你。有人羨慕你,也有人討厭你;有人嫉妒你,也有人看不起你。 所以,面對他人的偏見,何必生氣呢?古人曰:“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p> 與人相處,不妨試著做到這十六個字:珍惜緣分,善于溝通,以誠相待,見賢思齊。 修一顆靜心,才能冷眼旁觀看待問題。斂一些脾氣,才能從容不迫和人往來。 待人豁達大度、胸懷寬廣,是良好的修養(yǎng),是內(nèi)心的安寧。 淡泊名利 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淡泊名利,就是內(nèi)心安寧。 陶淵明中年后的人生并不順利,但他身在田園,心靈灑脫,在俗世中保持著淡然的態(tài)度。一生為爭名奪利所累,實在是本末倒置。 《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末能與之爭”。 第一,不與俗人爭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爭名奪利是小人所擅長的,爭不過,也別去爭。 第二,不與閑人爭氣。你和別人爭執(zhí)某個話題,你爭輸了,很丟面子,生氣又傷身;你爭贏了,看似高興,實則是失去了一個朋友,最終還是輸了。 糾纏于那些沒意義的爭論,傷了別人,氣了自己,何苦? 淡泊,不是沒有欲望。屬于我的,當仁不讓。不屬于我的,千金難動真心。因而,胸懷淡泊人長壽,心平氣和體健康。淡泊,是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不去無謂地爭長道短,簡單而又快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個人都只不過是是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凡事要懂得隨緣、淡泊,這是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意境。 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淡泊明志,使人領略和感悟人生;寧靜致遠,讓人心靜如水胸襟開闊。 不管經(jīng)歷過多少不平,有過多少傷痛,都應該舒展著眉頭過日子。給自己卸去重負,給靈魂解壓,讓自己的內(nèi)心有水的包容,有山的鎮(zhèn)定。 真正的富有,就是你內(nèi)心的安寧。 本期編輯 | 劉一霖 資料來源 | 詩詞天地,圖片自網(wǎng)絡
|
|
來自: 大紅門16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