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釣友經常在初夏的自然水域作釣,大到湖庫,小到坑塘。而不論在大水面還是小水面野釣,一天下來往往收獲甚少,甚至難見一口,空軍而歸。這不僅與漁業(yè)資源日益枯竭有關,還與自然水域中水廣魚稀密切相關。在自然水域中野釣漁獲的多少涉及多個方面,而能否有效的中魚則是提高漁獲的關鍵。今天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初夏野釣提高上魚率的幾個技巧。 一、釣位 初夏野釣選取釣位異常重要,釣位選的正,上魚的機會自然是多了。道理誰都懂,但選擇何處卻是關乎上魚率乃至漁獲的重要因素。 1、選有水草的淺灘處或深淺交接的鏵尖處:初夏最高溫度已達30度左右,最低溫度也在15度左右。雖說是各種魚兒適宜的覓食溫度,但由于魚種的活動覓食區(qū)域不同,在選取釣位時尤要注意其不同。一般地,一些底棲魚類如鯽魚,鯉魚,草魚等常游至有水草的淺灘處覓食。因為在淺灘處不僅溶氧量高,升溫快,而且還會提供草芽根籽和吸引小魚蝦前往。在淺灘處垂釣往往會帶來驚喜! 初夏溫度較春季高,在深淺交接的鏵尖處往往是鯉魚,青魚等大體型魚種活動之處。在深淺交接的驊尖處,也是提高上魚率的常選垂釣位置。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有水草的淺灘處選釣位時水位不宜過淺,不要低于80公分。過淺則難藏魚,浮漂與鉛墜距離過近造成拋竿困難。在深淺交接的鏵尖處選釣位時,淺處水深不宜超過六米,水過深則底部溶氧低,難以聚魚。并且手竿垂釣需要的釣竿較長,不適于頻繁拋投。 2、常打窩垂釣的老釣位:野釣大多是大水面,水廣魚稀,短時間內要使大量的魚聚集于釣位處則往往較為困難。此時選擇釣位時,可選取常打窩垂釣的老釣位。畢竟在這些釣位處,是魚兒常巡游覓食記憶之地,在此拉窩子或打窩垂釣上魚率自然不會差。 二、魚鉤,釣線,調釣 野釣魚鉤的選擇,要根據目標對象魚合理去選。大體型魚種可用伊勢尼等,小魚可用袖鉤或伊豆等鉤型。綁鉤時線要走在鉤柄內側,線頭不要太長也不要太短,以免刺魚不力或出現擋口造成中魚率下降。用魚鉤裝餌時要不要露出鉤尖呢?這個問題也是不太好回答。對于野釣時的玉米等硬餌,包食餌,密度較大的餌還是要留出鉤尖的。這樣便于刺魚,防止魚兒吐鉤脫逃。而對于密度較小的軟餌,活餌,則可以露出鉤尖,也可以不露出。 釣線的選擇上則據實際情況盡量適中,不宜過大或過小,野釣時畢竟碰到大魚的機率還是很小的。主線太粗的話,中魚時浮漂傳遞的信號較模糊,易錯失提竿時機。子線太粗的話,雖說信號傳遞明確,但實際上空竿的情況多會出現,這也是造成中魚率不高的一個原因。 再一個就是調釣方式了,初夏時節(jié)隨溫度的升高,小雜魚已然活躍起來了。有時我們采取大號釣鉤,依然不能規(guī)避小雜魚導致小雜魚啄食釣餌,自然目標魚的中鉤率就低了。這時我們就宜將浮漂的調釣由靈敏變?yōu)殁g了,一般常采用空鉤調平水釣一至二目。子線用15㎝左右的短子線,這種調釣方式就是釣鈍,抓死口,一定程度上可規(guī)避小魚的干擾。在野釣魚口較稀的情況下,抓死口不失為提高上魚的一種方法,這總比調釣時過于靈敏雖有口但卻不上魚要強許多。 三、釣餌 初夏野釣由于釣場的開放性,和魚種的多樣性,以及魚兒的密度較少性。在垂釣相應目標魚種,就要注意釣餌是否合乎魚的胃口了。只有用釣餌投其所好,找對釣餌味型,注意餌料的霧化性,粘度,附鉤性等方面是不難提高上魚率的。味型上初夏季節(jié),要甜香兼?zhèn)?,就不要加太多腥味餌了。當然本味餌更易使大魚降低警惕,因此可大大提高上大魚的概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