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陽明胃經(共45穴) (一)解讀 解釋1:有朋友來問詢配伍。配伍在中醫(yī)藥學里是重要的處理。當應用一種藥物療效不佳時,就需要選擇其他的藥物進行合理的配伍。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藥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用。在經絡上針灸和按摩的配伍有相同意思。有前期“互為表里”的概念,對配伍會有清楚的認識。 解釋2: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鹅`樞》有說“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余,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余,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足三里?!边@是一個強壯穴,經常按壓或者艾灸,可以調和腸胃、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端目傃ǜ琛分姓f:“肚腹三里留。”意思是說,凡是肚子、腹部的病痛,都可以通過足三里穴來擺平。 解釋3: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互為表里。按摩的方向:從陽經到陰經為順,瀉陽滋陰;從陰經到陽經為逆,瀉陰補陽。這個是經絡調節(jié)的表里特性。朋友們要關注陰陽平衡與失衡的身體癥狀,有針對性按摩。足太陰脾經昨天介紹。 解釋4:體會,老賈有胃脹滿感時,按摩胃經,通常用挺胸,后仰的方法,伸拉胃經。只要兩三分鐘就能明顯改善。 解釋5:了解經絡走向,可以用手、干凈毛巾或刮板,沿走向按摩、定點按摩操作。 解釋6:有朋友咨詢自己沒有感覺不舒服,是否可以拍經絡。老賈要引用“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的中醫(yī)理念,來回答朋友。人的病癥形成有一個過程,現代西醫(yī)在人病癥形成時才給與治療。傳統(tǒng)醫(yī)學應用“見色知病,按脈知病,問病知處”手段,診斷出“亞健康”,采取早期干預(按摩、針灸等)。更多的情況是,沒有“亞健康”,拍經絡、按摩穴位依然是很好的通絡防病的辦法。 解釋7: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看到胃經經絡走向。胃經為第三幅,以后介紹的依次類推。老賈按序介紹,請朋友按序查看,可以幫助朋友們直觀學習。 (二)經絡走向 1.經脈循行:起于鼻翼兩側(迎香)上行到鼻根部與足太陽經交會,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齦內,回出環(huán)繞口唇,向下交會于頦唇溝承漿處,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頜大迎處沿下頜角頰車,上行耳前,經上關,沿發(fā)際,到達前額(前庭)。面部支脈:從大迎前下走人迎,沿著喉嚨,進入缺盆部,向下過膈,屬于胃,聯(lián)絡脾臟。缺盤部直行的脈:經乳頭,向下挾劑旁,進入少腹兩側氣沖;胃下口部支脈:沿著腹里向下到氣沖會合,再由此下行至髀關,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經足跗;進入第二足趾外側端(厲兌);脛部支脈:從膝下3寸(足三里)處分出進入足中趾外側;足跗部支脈:從跗上分出,進入足大趾內側端(隱白)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2.主要病候:腸鳴腹脹、水腫、胃痛、嘔吐或消谷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部及膝髕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fā)狂等。 3.主治概要:主治胃腸病、頭面、目鼻、口齒痛、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三)穴位主治 (1) 承泣 Chéngqì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 [主治] 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 [配伍] 配太陽治目赫腫痛,配陽白治口眼歪斜。 (2) 四白 Sìbái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解剖] 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有面神經分支,當眶下神經處。 [主治] 目赤痛癢,目翳,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頭痛眩暈。 [配伍] 配陽白,地倉,頰車,合谷治口眼歪斜;配攢竹治眼瞼(目閏)動。 [附注1]四白穴的主治病癥為: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于近視、色盲等眼部三叉神經痛疾病很有療效。 (3) 巨髎 Jù1iáo [定位]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主治] 口眼歪斜,眼瞼(目閏)動,鼻衄,齒痛,唇頰腫。 [配伍] 配合谷治齒痛;配地倉,頰車治口歪。 (4) 地倉 Dìcāng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解剖] 在口輪匝肌中,深層為頰肌;有面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和眶下神經分支,深層為頰肌神經的末支。 [主治] 口歪,流涎,眼瞼(目閏)動。 [配伍] 配頰車、合谷、治口歪、流涎。 [附注1]當胃部處于高溫狀態(tài)下時,我們的食欲就會增加,按摩地倉穴,可以降低胃溫,從而抑制食欲。所以,當你明明已經很飽但又想吃東西的時候,不妨多按摩這個穴位。按摩穴位可以起到控制食欲的作用,如果你苦于減肥又管不住在自己的嘴巴,那不妨試試按地倉穴,飯前按摩以下,以后再也不用擔心減肥問題了。 (5) 大迎 Dàyíng [定位] 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 [主治] 口歪,口噤,頰腫,齒痛。 [配伍] 配頰車治齒痛。 (6) 頰車 Jiáchē [定位] 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 [配伍] 配地倉治口眼歪斜。 [附注1]按摩頰車穴位,祛風清熱、開關通絡。緩解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牙痛、腮腺炎等(按壓頰車穴對于速止下齒牙痛非常有效)。 (7) 下關 Xiàguān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 耳聾,耳鳴,聤耳,齒痛,口噤,口眼歪斜。 [配伍] 配翳風治耳疾。 (8) 頭維 Tóuwéi [定位] 在頭側部,當額角發(fā)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主治] 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 [配伍] 配合谷治頭痛;配太沖治目眩。 (9) 人迎 Rényíng [定位] 在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主治] 咽喉腫痛,氣喘,瘰疬,癭氣,高血壓。 [配伍] 配大椎、太沖治高血壓。 (10) 水突Shǔitū [定位] 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 [主治] 咽喉腫痛,咳嗽,氣喘。[配伍] 配天突治咳嗽、氣喘。 (11) 氣舍 Qìshě [定位] 在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主治] 咽喉腫病,氣喘,呃逆,癭瘤,瘰疬,頸項強。 [配伍] 配水突治癭瘤。 (12) 缺盆 Qūepén [定位] 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缺盆中痛,瘰疬。 [配伍] 配肺俞治咳嗽。 (13) 氣戶 Qìhù [定位] 在胸部,當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咳嗽,氣喘,呃逆,胸脅支滿,胸痛。 [配伍] 配肺俞治咳喘。 (14) 庫房 Kùfá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咳嗽,氣喘,咳唾膿血,胸肋脹痛。 [配伍] 配屋翳治胸肋脹痛。 (15) 屋翳 Wūyì [定位] 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咳嗽,氣喘,咳唾膿血,胸肋脹痛,乳癰。 [配伍] 配天宗治乳癰。 (16) 膺窗 Yìngchuā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咳嗽,氣喘,胸肋脹痛,乳癰。 [配伍] 配屋翳治乳癰 。 (17) 乳中 Rǔzhōng [定位] 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18) 乳根 Rǔgēn [定位] 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主治] 咳嗽,氣喘,呃逆,胸痛,乳癰,乳汁少。 [配伍] 配少澤、膻中治乳癰;配少澤、足三里治乳少。 (19) 不容 Bùróng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嘔吐,胃病,食欲不振,腹脹。 [配伍] 配中脘治胃病。 (20) 承滿 Chéngmǎn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21) 梁門 Liángmén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胃痛,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 [配伍] 配梁丘、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22) 關門 Guānmén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腹脹,腹痛,腸鳴泄瀉,水腫。 [配伍] 配足三里、水分治腸鳴腹瀉。 (23) 太乙 Tàiyǐ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胃病,心煩,癲狂。[配伍] 配中脘治胃痛。 (24) 滑肉門 Huáròumén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胃痛,嘔吐,癲狂。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25) 天樞 Tiānshū [定位] 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 [主治] 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月經不調。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配氣海治繞臍痛;配上巨虛,下巨虛治便秘、泄瀉。 [附注1]打鼾朋友,此養(yǎng)生穴位在腹中部,離肚臍眼正中2寸。取穴的時候從肚臍眼正中向左或者右量2橫指即是。天樞屬于胃經,又靠近胃部,所以它調理胃腸、補虛化濕的作用很好,濕生痰,用它與中脘協(xié)同作用,能夠增強治療打鼾的功效。 (26) 外陵 Wàilíng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腹痛,疝氣,痛經。 [配伍] 配子宮、三陰交治痛經。 (27) 大巨 Dàjù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疝氣,遺精,早泄。 [配伍] 配中極、次髎治小便不利。 (28) 水道 ShuǐDào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不孕,疝氣。 [配伍] 配三陰交、中極治痛經、不孕。 (29) 歸來 Guīlái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氣;配三陰交、中極治月經不調。 (30) 氣沖 Qìchōng [定位] 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主治] 腸鳴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萎,陰腫。 [配伍] 配氣海治腸鳴腹痛。 (31) 髀關 Bìguān [定位] 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髖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配伍] 配伏免治痿痹。 (32) 伏兔 Fútù [定位] 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氣,腳氣。 [配伍] 配髀關、陽陵泉治下肢痿痹。 (33) 陰市 Yīnshì [定位] 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氣,腹脹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陽陵泉治腿膝痿痹。 (34) 梁丘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主治] 膝腫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癰,血尿。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治胃痛。 [附注] 胃酸分泌過多的朋友,可以指壓按摩此穴,起到抑制作用。 (35) 犢鼻 Dúbí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腳氣。 [配伍] 配陽陵泉、足三里治膝痛。 [附注] 膝關節(jié)炎朋友,仰臥或正坐、膝關節(jié)作90度彎曲。雙手掌心向下,輕置膝蓋上。用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垂直揉按,會有酸脹感和痛感。每日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揉按1-3分鐘。 (36) 足三里 Zúsānlǐ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配內關治嘔吐;配氣海治腹脹;配膻中、乳根治乳痛;配陽陵泉、懸鐘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養(yǎng)志保健. [附注1] 胃酸分泌過多的朋友,可以指壓按摩此穴,起到抑制作用。經常按摩健康長壽。 [附注2] 每晚以指關節(jié)按壓足三里,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fā),青春常駐。 (37) 上巨虛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腸鳴,腹痛,泄瀉,便秘,腸癰,下肢痿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里、氣海治便秘、泄瀉。 (38) 條口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轉筋,跗腫,肩臂痛。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臂痛。 (39) 下巨虛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 小腹痛,泄瀉,痢疾,乳癰,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天樞、氣海治腹痛。[附注] 小腸經下合穴。 (40) 豐隆 Fēnglóng [定位] 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主治] 頭痛,眩暈,痰多咳嗽,嘔吐,便秘,水腫,癲狂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風池治眩暈;配膻中、肺俞治痰多咳嗽。 [附注1]豐隆屬于足陽明胃經,是胃經的絡穴,屬于胃經,又聯(lián)絡脾經。脾主運化,脾虛則水濕不化,易聚集而成痰,豐隆調胃和脾兩大臟腑,除濕祛痰效果尤為明顯。中醫(yī)常用它來治療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 (41) 解溪 [定位]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主治] 頭痛,眩暈,癲狂,腹脹,便秘,下肢痿痹。 [配伍] 配陽陵泉、懸鐘治下肢痿痹。 (42) 沖陽[定位] 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主治] 口眼歪斜,面腫,齒痛,癲狂癇,胃病,足痿無力。 [配伍] 配大椎、豐隆治癲狂癇足。 (43) 陷谷 Xiàngǔ [定位] 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主治] 面目浮腫,水腫,腸鳴腹痛,足背腫痛。 [配伍] 陷谷、上星、囟會、前頂、公孫、治卒面腫。 (44) 內庭 Nèitíng [定位] 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主治] 齒痛,咽喉腫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脹,泄瀉,痢疾,便秘,熱病,足背腫痛。 [配伍] 配合谷治齒痛;配地倉頰車治口歪。 (45) 厲兌 Lìduì [定位] 在足第2趾末節(jié)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鼻衄,齒痛,咽喉腫痛,腹脹,熱病,多夢,癲狂。 [配伍] 配內關、神門治多夢。 特別聲明: 上海市靜安區(qū)總工會老賈工作室歡迎您關注。涉及疾病類描述和醫(yī)療建議僅供參考,如遇不適請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在農歷丁酉年【雞年】之際,祝各位朋友心想事成,身體健康! |
|
來自: 369藍田書院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