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醉我獨醒,不為權(quán)利榮譽而動搖,他是先后三次讓軍銜,最終被準許,論職級等各方面因素,他都是是排名第一的開國中將!按照55年授銜規(guī)定,他可以授予上將軍銜,他主動讓賢。
1910出生的徐立清是安徽省金寨縣人,18歲參與紅軍,23歲就當上了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軍長是許世友),解放戰(zhàn)爭時期曾擔任西北野戰(zhàn)軍政治部主任,跟野戰(zhàn)軍司令彭德懷平級,是中將里面唯一一個低于上將的正兵團級干部。他先后有三次讓銜,第一次是他申請將自己降為副兵團級,總干部部羅榮桓和賴傳珠副部長認為徐立清應定正兵團級。
后來,彭德懷專門找到徐立清,明確提出不同意他定副兵團級,這是他第一次主動降軍銜,沒有得到批準。羅榮桓多次表揚將軍是一位“以身作則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在革命中,徐立清進步比較快, 1936年的時候,25歲的徐立清擔任紅四方面軍總衛(wèi)生部政治部主任,援西軍政治部教育科科長。抗日戰(zhàn)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第129師騎兵團政治處主任,陜甘寧留守兵團新編第四旅政委等職位。
因為作風過硬,新中國成立后,徐立清將軍調(diào)任總干部管理部擔任副部長,和羅榮桓部長、賴傳珠上將一起參與授銜工作。然而,就在授銜的前一天,他看到授予上將軍銜的名單中仍然有自己的名字,他親自把自己的名字從上將名單中劃去,在中將名單上加添了“徐立清”三個字。
當時羅榮桓用帶有批評的口吻說:“正兵團職的一般都授上將,你的名字怎么能隨便劃了呢?是夠資格的嘛。”
于是,羅榮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了上將名單中。于是他才去找上級講明實情況,最后得到批準,他就留在了中將位置,是唯一一位正兵團級中將。讓人心疼的是,在當年的授銜工作完成后,徐立清就因為工作過度勞累,住進了醫(yī)院。為了不耽誤工作,要求上級免去他總干部副部長的職務。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徐立清將軍當時是干部部副部長,為了順利開展工作,自己帶頭是必須的。盡管完全可以有資格授較高的軍銜,但是當時軍銜很有限,如果自己評中將,其他人也就不會說什么。徐立清克己奉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徐立清1983年在北京逝世。他是安徽省金寨縣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淡薄名利,為后輩做了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