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是說在讀文章方面“一千個讀者一千個林黛玉”,角度不同,評價也不同,文學的體裁有有很多,文章的思想立意等都難分高下;但是比武就不一樣,比武很容易分出勝負。但是你知道嗎?古代的很多詩人都是文武雙全的,其中就有盛唐的詩人王昌齡,他和李白的交情很不錯,李白還專門給他寫過一首詩。 王昌齡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寫了很多邊塞詩,其中一首《出塞·其二》就被人稱為唐詩絕句最佳,在現(xiàn)代唐詩選集中這首詩經(jīng)常作為壓軸。這首詩為何能從邊塞詩中脫穎而出,成為唐詩的壓軸之作?我們先來看看。 《出塞·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能有“龍城飛將”來安定邊塞,使百姓不受戰(zhàn)亂之苦,能安居樂業(yè)的思想。首句使用了互文的手法,“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朝的明月照耀漢朝的邊關,這句詩的意思說“明月”和“邊關”都還在,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都沒有變化?!叭f里長征人未還”則說的是戰(zhàn)爭得殘酷和無情。后兩句則是抒情,也是歌頌了“龍城飛將”的驍勇善戰(zhàn)和對敵軍的蔑視,表達了豪邁的情感。 寫下這首著名邊塞詩的詩人是王昌齡,王昌齡,字少伯,是盛唐時期的著名邊塞詩人,據(jù)記載,王昌齡生于貧困的農(nóng)家,在今天的山西太原。山西鄰近省份河南有座名山,叫嵩山,是三教的發(fā)源地,有佛教、道教和儒學文化。當時很多人前去嵩山學習,王昌齡20多歲的時候就曾經(jīng)在嵩山學道有一段時間。 學道一段時間后的王昌齡遠赴河隴,出玉門關,這段邊關游走的經(jīng)歷給了他很多詩詞創(chuàng)作的靈感,看到完全不同于中原之地的邊塞景色,王昌齡寫了很多內(nèi)容關于邊塞的詩。其中著名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出塞·其一》,還有一首著名的《從軍行·其四》: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也是一首內(nèi)容關于邊塞的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前兩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我們可以想象在廣闊無邊的青海湖上,寂靜又遼闊,有一座孤城聳立在這里,與邊塞要地玉門關瑤瑤相望。后兩句則是抒情,“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想象戰(zhàn)士們穿上盔甲沙場殺敵,勇往直前的豪邁之氣。 除了這些著名的邊塞詩,王昌齡的送別詩也是流傳甚廣。他和李白、孟浩然、岑參等著名詩人都有交情。所以也寫過不少送別詩,其中著名的有一首《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別辛漸的時候作的一首送別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句是千古名句,意思是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問起我的近況,就說我還是不忘初心如“玉壺冰”一般清白。 說到送別詩,就不得不提到著名詩人李白和王昌齡的交情很不錯,其中王昌齡被貶謫的時候,李白作過一首詩送給他,就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問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作于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的時候,抒發(fā)對王昌齡時運不濟,懷才不遇的感慨,也表達了李白對王昌齡這個朋友的關切之情?!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句詩是對王昌齡的勸慰和關懷。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讀到李白和王昌齡的深厚情誼。 寫了不少邊塞詩的王昌齡被流放龍標之后,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王昌齡在輾轉回老家的途中被殺死了,享年59歲。關于王昌齡的死,歷史上有多種說法,我們也無從考究。但是我們可以從他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邊塞詩中感受到他的的豪邁志氣。你是否也喜歡王昌齡邊塞詩中的意境?任何想法都歡迎留言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