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果從現(xiàn)在說,康德可以不算是德國哲學家,而是俄羅斯哲學家——因為,他1724年出生于柯尼斯堡,1804年去世于柯尼斯堡,一生都呆在這個地方——最遠的一次旅行是去了60英里之外的城鎮(zhèn)??履崴贡ぃ褪乾F(xiàn)在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不過,當年曾經隸屬過普魯士??档碌囊簧凑彰绹軐W家剃利的說法,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那種,他不太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他這一輩子,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從1755年取得大學學位,謀得柯尼斯堡大學編外講師職位,到1770年被任命為邏輯與形而上學教授,這是第一階段;從1770年到1804年去世,是第二階段。他在這兩個階段中,主要做了三件事——崇拜牛頓;批判萊布尼茲;寫作“三大批判”。 (柯尼斯堡大學) 三,康德在大學期間,深受一個叫沃爾夫的年輕教授的影響。這個沃爾夫是唯理主義的哲學家,康德的哲學來源于這個老師。另外,康德對于牛頓的崇拜,也來源于沃爾夫。康德為謀求編外講師的職位,寫了三篇論文——一篇叫《論火》,論證相互作用的形體以均勻分布的可變精細物質為中介,這就是光和熱的基體;第二篇叫《物理的單子》,把牛頓的思維方式和德國大學里流行的哲學方法加以比較;第三篇題目是《關于認識形而上學第一原則的新說明》,專門分析了充足理由律??档?lián)尉幫庵v師,最初講授數(shù)學和物理學,還講過火器、筑城學和自然地理。后來又講邏輯、形而上學和道德哲學。這期間,他發(fā)表了幾部討論人種、風的性質、地震原因以及天體理論的科學著作,說明他對牛頓的崇拜以及對科學的熱愛,絕非裝裝樣子,更不是業(yè)余愛好?;蛟S羅素是太卓越的數(shù)學家,他對科學的理解也足夠深奧,在羅素眼里,似乎對康德所有科學著作的水平,都不太以為然。四,康德后來有機會到柏林等大學任教,可能他對“詩學教授”這樣職位不感興趣,也可能寧愿呆在家鄉(xiāng)過安靜生活,他在編外講師的崗位上干了15年。這期間,康德展開了對萊布尼茨唯理主義哲學的批判。他學生說,康德是對萊布尼茨、沃爾夫和鮑姆加登一并攻擊的。1764,康德發(fā)表了《關于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基本原則的明確性之研究》,著重批判萊布尼茨哲學應以數(shù)學為模式的觀點??档抡f,哲學與數(shù)學的方法不同;哲學不能像數(shù)學那樣進行綜合;它必須分析和澄清??档略凇栋沿摂?shù)概念引入哲學的嘗試》這篇論文里,批判了萊布尼茲關于因果的觀點。在題為《關于上帝存在證明的唯一可能的依據》的論文中,批判了萊布尼茨的存在概念。1766年,康德寫了《通過形而上學之夢解釋的視靈者之夢》一書,討論人具不具備了解這一世界性質的洞察力,指斥萊布尼茨主義者關于人的意志能力的觀點是錯誤的。 五,1700年,對于康德來說是個分水嶺的年份——第一,他終于被聘為柯尼斯堡大學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第二,他在讀了休謨的《人類理解研究》之后,驚呼把他從“獨斷的噩夢”中喚醒。在《通過形而上學之夢解釋的視靈者之夢》一書中,康德的二元論傾向已經比較明顯;他的教授就職論文的題目是《論感覺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進一步發(fā)揮了《夢》中的觀點——他認為,感覺并非如萊布尼茲所說是思維的混亂形式,而是知識的一個來源,只不過它所認識的對象僅是“現(xiàn)象”,因為一切感覺活動都以顯現(xiàn)在感覺能力中的時間和空間的形式為條件,這些形式不是事物的客觀特征或結構,而是“純粹直觀”。然而,雖然關于可感事物的一切知識都是關于現(xiàn)象的知識,這并不意味著,對于事物本身一無所知。當然,人沒有關于理智世界的直觀或直接的洞察,然而,顯現(xiàn)于他之中的某些“純理智概念”,諸如可能性、存在、必然性、實體、原因,使他具有某種關于理智世界的描述性知識。通過這些概念,他可以得到“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實在事物”的原型。這種原型賦予人一種關于理論和實踐秩序完善性的觀念:在理論上,這是關于最高存在,即上帝的觀念;在實踐上,這是關于道德完善性的觀念。 六,必須把康德置于當時的歷史條件中來觀察——把康德哲學,看作是西方近代哲學史的一環(huán)。西方近代哲學,最早是由笛卡爾開墾并播種的。生長出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物——經驗主義和唯理主義。盡管品種不同,但它們發(fā)展趨勢一致——圍繞的核心問題,都是人的思維和知識問題——思維能力的邊界在哪里?思維何以能獲得知識?知識何以可靠。到了休謨,情況有些不妙。羅素說,休謨智商太高。他對“歸納方法”的詰難,把經驗主義推入了死胡同;其實,唯理主義也遇到了瓶頸——不解決方法問題,以前的討論似乎都站不住腳了——休謨說,你們不告訴我如何解決方法問題,我只能得出不可知的結論——一切知識都不可靠。梯利說,康德需要“一方面限制休謨的懷疑論,另一方面限制獨斷論;反駁和摧毀宿命論、無神論以及唯情論和迷信。”這就是康德面臨的任務。 七,康德1770年擔任教授之后,沉寂了11年。他在冥思苦想,于是從1781年開始,進入了他的“三大批判”時期??档缕惹械匦枰环N認識論——這種認識論要研究普遍和必然的知識的可能或不可能、來源、范圍和界限。他認為,以往的哲學是獨斷的——它往前行進而沒有預先批判它自己的能力。因此必須批判,以便不偏不倚地考察理性的一般能力。為此, 康德寫了他的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1781),考察理論的理性或科學;《實踐理性批判》(1788),考察實踐的理性或道德;《判斷力批判》(1790),考察美學和目的論的判斷,或藝術和自然中的目的。 八,康德三大批判的理論前提,是把真正的知識規(guī)定為普遍和必然的知識。 他同意唯理主義者的觀點,認為在物理和數(shù)學中有這樣的知識。他又同意經驗主義者的觀點,認為這樣的知識不是關于事物本來狀態(tài)的知識,而是關于現(xiàn)象的知識,即關于感官所感受的事物的知識。因此,他把唯理主義的形而上學(宇宙論、神學和心理學)排除在外了。 他還同意經驗主義者的觀點,認為我們只能認識我們所經驗者,感覺是知識的材料;同意唯理主義的觀點,認為普遍和必然的真理不能得自經驗——感覺提供知識的材料,心靈按照由它的本性所形成的必然的方式予以整理。因此,我們有關于觀念的秩序的普遍和必然的知識(唯理主義),這不是關于自在之物的知識(懷疑論),知識的內容來自經驗(經驗主義)。但是,心靈思維它的經驗,按照它先驗或固有的、即唯理的方式來思考這些經驗(唯理主義)。 “物自體”是存在的,我們能夠思維自在之物,只是不能象認識經驗世界的事實那樣認識“物自體”。如果不是因為有道德意識或實踐的理性,就不能回答、甚至無從討論這樣的問題,諸如和有因果關系的時空秩序不同的一個世界的存在、上帝的存在、自由和不死。 九,康德哲學的深刻之處,體現(xiàn)在他的四個二律背反上。對類似悖論的論證結論,最終肯定是摧毀對神的存在的一切純理智的證明——徹底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档抡軐W的真正內在矛盾,是他的核心概念“先天綜合判斷”與物自體的對立。 康德認為,知識總是表現(xiàn)為判斷的形式。但是,不是每一個判斷都是知識——判斷往往是綜合的,但并非所有的綜合判斷都給人以知識——比如說,所有樹木都是植物——這是一個綜合判斷,可是沒有給人以新知識。這是因為,有些綜合判斷來自經驗。他說,這種判斷缺乏必然性——理性不象迫使人承認數(shù)學命題那樣,迫使人承認這種判斷。這種判斷又缺乏普遍性——不能因為某些物體具有某種特性, 而說一切物體都有。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判斷或后驗的判斷,是不科學的。 他說,普遍性和必然性不是導源于感覺或知覺,而是在理性、在知性中有其淵源,不靠經驗(并在這個意義上先于經驗),例如一個三角形的三內角之和等于二直角,而且永遠如此。因此,一個判斷要給人以知識,它必須是先驗的。 他說,知識存在于先驗的綜合判斷里面。分析判斷總是先驗的。在科學中要求必然的確實性,只有在先驗的綜合判斷中,這種確定性才是可能的。 康德說,沒有綜合的心靈,就不能有綜合的判斯;沒有知覺空間的心靈,就沒有關于空間的判斷;沒有根據因果來思維的心靈,就沒有關于因果的判斷。據此,他認為知識當然有可能性和確實性。他說,休謨否定知識的可能性,那不過是一種“憤慨”。 但是,康德又認為,人的認識不能超越經驗,或者擁有關于超感性的東西、關于物自體、關于事物脫離其影響的本然狀態(tài)的知識。作為感官所不能認識的某種東西的物自體,是一個極限概念,它對感官說:這就是你的界限,不能越雷池一步;這就是你管轄區(qū)域的終點。你只能認識現(xiàn)象,而非現(xiàn)象界,即本體界、理智可以思維的世界,是你不能達到的??档滤f的“物自體”,其實就是外部的客觀物質世界,對這個世界,不能徹底認識它,但可以思維它。 關于“先天綜合判斷”與物自體是什么關系,康德沒說,大概說也說不清楚。 十,在康德之后,形成了早期康德主義和新康德主義兩個重要流派。何以至此,大約與康德哲學的開放性有關——不同的人,可以根據個人所偏愛的哲學傾向,自由地重構它的綜合??档麦w系,既是強調經驗對于知識產生的作用的英國經驗論(表現(xiàn)于洛克貝克萊和休謨思想之中);又是牛頓的科學方法論;以及把萊布尼茨的哲學系統(tǒng)化、強調心靈作用的沃爾夫的形而上學先驗論(或唯理論)之間的一種調和或結合。它在不同起源和性質的因素之間建立了綜合,這使得研究者可依自己先人為主的想法來看待它。于是,康德主義中,有了把批判哲學認作一種認識論,或關于(科學)知識和方法論的純理論;有了把它認作形而上學批判理論,或關于存在(終極實在)性質的理論;還有了把它認作與倫理學(在行為領域)平行的規(guī)范或價值性反思的理論。這些類型,分別被稱作認識論的、形而上學的和價值論的康德主義。后來,認識論的康德主義包括像經驗論的康德主義這樣一些不同的立場,扎根于生理學或心理學的研究之中;馬爾堡學派的邏輯學康德主義強調邏輯的本質和運用;還有奧地利人A. 里爾的實在論的康德主義。形而上學的康德主義,則從德國浪漫主義的先驗唯心論發(fā)展為實在論,在批判哲學中看到一種實質上是歸納性形而上學的基礎,以適應現(xiàn)代科學的成果。最后,價值論的康德主義研究價值理論。最為明快的,是康德的第一代弟子黑格爾,他迅速跳出了康德哲學,但在其二律背反等精華思想基礎上,發(fā)展了辯證法。關于康德的后學,羅素的一段話很精彩:“‘物自體’是康德哲學中的累贅成分,他的直接后繼者們把它拋棄了,從而陷入一種非常像唯我論的思想??档碌姆N種矛盾是那樣的矛盾:使得受他影響的哲學家們必然要在經驗主義方向或在絕對主義方向迅速地發(fā)展下去;事實上,直到黑格爾去世后為止,德國哲學走的是后一個方向。” (圖片選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