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匠誨人必以規(guī)矩,學者亦必以規(guī)矩” 出自《孟子·告子上》。規(guī)矩:法則。意思是:高明的工匠教授別人,一定會按照法則,而學習的人本身也應當遵循法則。 中醫(yī)學習也是如此,那么中醫(yī)規(guī)矩在哪,在經典。大的方面,黃帝內經,傷寒論等是經典,那么名方也是經典。我們學習應該從方劑變化學習臨床應對策略。 下邊我們說說名方逍遙散加減變化,窺探內在奧秘! 逍遙散大家知道現(xiàn)在常用一張有效方劑,有柴胡當歸白芍茯苓白術薄荷甘草生姜八味藥組成; 大概柴胡薄荷生姜味辛輕清疏肝解郁,順肝氣,肝喜條達而惡抑郁;當歸白芍養(yǎng)血柔肝,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因此補肝血是為了安撫肝臟;白術茯苓健脾,五臟生克理論,肝能克脾。金匱要略云:見肝之病,當先實脾,這就典型經典應用。綜合本方就是疏肝健脾養(yǎng)血柔肝。 丹梔逍遙散是在前者基礎加丹皮梔子,這就在前方基礎增加清肝涼肝功效; 大家想過沒有為啥加丹皮不加丹參呢?! 丹皮入血涼肝,味辛芳香還能疏肝,芳香走竄疏達肝氣,而丹參無芳香之用;比較來看丹皮更加符合肝臟特點; 為啥不用黃連清肝而用梔子呢? 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無清透之力,梔子也能清熱燥濕,但是有清透作用,更加符合肝郁化火之像;如果改用黃連苦寒下降燥濕遏制肝氣反而不美,初期肝火不如梔子輕清宣透也能涼肝。 看到沒有,古人用藥,每一味藥都有深思熟慮,不是臨床湊合加減;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奧秘”! 接下來如果不熱,肝郁偏寒,怎么加減逍遙散呢?我們再看抑肝散。 抑肝散由:柴胡當歸川芎白術茯苓鉤藤組成。 大家看到組成也是逍遙散變方,其中白芍改川芎為啥呢?這就怕白芍寒涼,改川芎入肝疏肝,白術茯苓健脾,鉤藤雖涼不寒;本方治療治肝經虛熱發(fā)搐,或痰熱咬牙,或驚悸寒熱,或木乘土而嘔吐痰飲,腹脹少食,睡臥不安。臨床還可以加半夏陳皮合二陳湯之意加強和胃化痰止嘔;全方整體偏溫,雖有鉤藤,但是不是為了清熱,而是為了止痙,因此按照這個方義,還可以加僵蠶全蝎不寒,加強止痙。適合肝虛寒克脾發(fā)痙,岳美中用本方加半夏陳皮瓦楞子橘葉等治療慢性肝炎取得良效,就是瞅準肝寒。 看一下岳美中老醫(yī)案,治療慢性乙肝案。 宋××,女性,56歲,干部。自1956年起患慢性肝炎,肝區(qū)脹痛,肝功能不正常,肝大4~8厘米,十七年來屢治未效,于1972年8月來診。切其脈左關浮弦,視其舌苔白潤,舌邊不紅絳,是肝陽虛衰之候,以致寒濕凝滯于肝臟,不能自行化解。而前者又多服苦寒解毒之藥,不僅泛而無當,不中病情,反而寒涼助長寒濕,故而使肝大久久不愈。又肝為血臟,有瘀血久積,以致大者甚多,投以活血化瘀,則逐漸緩解而消,但此證脈不澀,舌邊不紫絳,脅無刺痛感,瘀血證不具,投祛瘀藥亦無的放矢。既屬肝陽虛,治宜川逍遙散加味,但嫌方中芍藥微寒性陰,有礙陽虛,不如抑肝散以川芎易白芍,有化解肝郁之作用,因投予加味抑肝散作湯用。 處方:當歸身9克川芎片6克雙鉤藤9克北柴胡9克白術片9克云茯苓9克半夏9克廣橘紅6克炙甘草4.5克水煎服。 患者服藥27劑后,癥狀好轉,肝腫大見縮小,又按原方續(xù)服20劑,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臟口不腫大。 此方以后投予肝炎久不愈,功能不正常,脅痛脘悶,肝腫大,證屬陽虛,加入瓦楞子12克,橘葉9克,效果尤迅捷。 我們再談一下如果,在丹梔逍遙基礎病情更進一步如何選方? 當然就是張景岳化肝煎。景岳化肝煎有丹皮梔子青陳皮浙貝母白芍澤瀉組成。主要治療怒氣傷肝,氣逆動火,脅痛脹滿,煩熱動血。本方的最大特點是善解肝氣之郁,平氣逆而散郁火。 大家看去柴胡直升,因為肝火妄動容易上竄,所以不用柴胡避免助紂為虐。去白術茯苓,沒有脾虛,所以不用。當歸辛溫助火也不要了,只剩下三味主藥,丹皮梔子白芍,涼肝,清肝,柔肝,三法合用,制約肝火妄動,少用青陳皮疏肝理氣,比柴胡為優(yōu);浙貝母開郁化痰清熱散結,澤瀉祛濕,全方綜合清肝火化痰散結。如果肝熱動血吐血下血可以再加地榆旱蓮草白茅根等! 近期我曾經治療一例帶狀皰疹采用化肝煎加減,分享給大家。 孫女,58歲,左乳房下皰疹三處,紅點,三月份自覺胃漲刺痛,睡眠不好,尿黃,大便稀,飲食可,脾氣急愛生氣,愛想事。 丹皮梔子各10克,青陳皮各6克,白芍15克,沙參15克,麥冬10克,浙貝母10克,薏米30克,忍冬藤30克,川楝子10克,瓜蔞15克,紅花6克,甘草6克, 五劑日一劑,早晚分服 二診: 按:肝火旺盛,外竄經絡,發(fā)為皰疹,因此采用化肝煎清肝火,合方瓜蔞紅花湯,舌有裂紋加了沙參麥冬,一診效果不錯。二診肝氣犯胃,刺痛,又合金鈴子散,丹參飲,加強行氣活血止痛??傊R床加減符合病情發(fā)展變化,隨證加減! 相關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