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鵬先生在2019年東方證券年度策略會上的講話整理 非常有幸能夠在這樣的場合和大家分享。我們希望表達的是自己對于投資的一些想法和總結,對大家而言,因為所處的環(huán)境不一定一樣,僅供各位參考。 我是很喜歡看電影的人,有一部關于體育的電影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以此作為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起點。這個電影叫《Money Ball(點球成金)》,是一個高分電影,講的是棒球。棒球對于中國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是美國人很喜歡這個運動。這個電影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它講的是一個棒球隊的總經理,面臨球隊主力球員離開、球隊預算又很有限的經營困境。 這樣的困境怎么解決呢?如果用傳統(tǒng)的方式,會有很多球探組成的智囊團,根據自己的經驗選擇球員,就像買賣商品一樣把看中的球員買過來,補充隊員的流失。對這家俱樂部而言,這種傳統(tǒng)方式是行不通的,因為他們的資金非常有限。并且球探這個群體通常評估球員的方式,是青睞全能型的球星,比較關注打本壘打的能力,以及場外的形象,等等。在球隊當時的條件下,這種方式肯定選擇不到合理、對球隊有用的球員。 面對這樣的困境俱樂部總經理比利另辟蹊徑,找來了一個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畢業(yè)的彼得做他的助理,幾乎完全拋棄了原來的那套做法。他們開發(fā)了自己的一套模型,把得分的目標分解為很多環(huán)節(jié),根據統(tǒng)計學的方法來評估球員是否有足夠高的概率來完成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并且重新制定了球隊的打法。棒球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有很大的偶然性,有球員藝術層面的發(fā)揮,比如本壘打這樣非常激動人心的得分方式,但棒球比賽更多的得分方式是一個優(yōu)勢逐漸累積的過程,需要通過團隊協(xié)作提高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勝率。所以比利讓彼得做他的助理以后改變了球隊的打法,用概率的方式提升整個球隊在比賽全過程中的得分效率,并不追求本壘打,更加注重得分。在這樣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球隊經營運作之后,球隊在當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創(chuàng)造了美國職業(yè)棒球聯(lián)盟史上連勝場次最多的記錄,比利的經營思想也得到了棒球界的高度認可。 我很喜歡體育,體育充滿了偶然性,這個電影告訴我們用一種概率的方式去思考:提升勝率可以去花大價錢去買一個明星球員,也許要幾千萬美金;也可以找一個性價比更高的方式,比如找一些在特定環(huán)節(jié)有特長的廉價球員,通過組合來實現(xiàn)更高的勝率。 這個電影里邊講的故事和我們的投資有點類似。經營一個棒球隊和管理一個投資組合有很多相似點。比如說球隊的經營受到很多限制,同樣的,公募基金的投資也面臨很多限制,比如規(guī)模小的機構相對而言研究投入上資源有限,規(guī)模大的結構也面臨可選標的不足,以及流動性的約束。公募基金當然還面臨一些規(guī)則,比如10%的持倉上限的規(guī)則、面臨對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15%的上限規(guī)則。 其次,正如電影中球探并不能準確預測球員未來的表現(xiàn)一樣,投資經理也存在著犯錯的可能性。比利本身就是職業(yè)球員,曾經被球探一致看好,但他的職業(yè)生涯卻非常慘淡。在NBA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狀元秀的職業(yè)表現(xiàn)也經常低于所有專家的預期。而在投資中,基金經理選擇股票標的時也經常會犯錯,而且犯錯的概率還不低。 第三,經營球隊的目標與投資一致,并不僅僅是為了贏得短期某場驚世駭俗的比賽,而是在漫長的賽季中贏得盡可能多的場次。對投資來說,我們也希望獲得長期穩(wěn)健的回報,而不是短期的亮眼表現(xiàn)。此外,在棒球中,贏得比賽不僅僅是依靠激動人心的本壘打,實際上更多的是靠很多看似平淡的得分方式。在投資當中,良好的業(yè)績不依賴買到牛股,真的買到一兩只特別牛的股票,也未必對業(yè)績有非常大的幫助。 所以最終我們總結出對投資的一些啟示。在投資當中,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的能力也有邊界。我們的預測經常會出錯,我們也面臨很多無法消除的風險,所以我們在想,在投資當中是不是要做減法,想想哪些事情是很難提升勝率的,是投資中很難有超額回報的。事實上投資當中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反而消耗了我們很多的精力、時間、資源。 基于這樣的角度,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東方紅投研團隊的水平是公募基金當中的中等水平,在資源、智力、精力等方面都比較平淡的條件下,我們怎么做出比較好的業(yè)績呢?我覺得我們應該立足防守,避免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花費過多的精力,這樣才能將精力集中在能提升勝率的事情上。就像芒格說的“我只想知道我會死在哪兒,這樣我就能永遠不去那兒”。 那么有哪些事是我們認為不那么重要的事呢? 依靠時機選擇獲利? 從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開始談一談,第一件我們認為不太重要的事。我們的客戶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你對大盤怎么看?”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回答不了,那么判斷大盤、做時機選擇對我們來說是否重要呢?首先,時機選擇在投資當中有用嗎?我想說的是肯定是有用的,但是對于一個能力中等的人來說時機選擇有用嗎?我們可以看一下統(tǒng)計數(shù)據,數(shù)據告訴我們用倉位大幅度波動做時機選擇,會耗費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難給組合帶來一個超額的回報?;羧A德·馬克斯《周期》里說的非常好,“大多數(shù)經濟預測只是簡單的推斷。這些簡單的推斷通常是正確的,但是人人都會這樣預測,人人都正確,因此根本沒有價值。” 某個宏觀數(shù)據我預測5.8,有可能我預測對了,但是我預測對了對投資真的就有用嗎?世界上最大型的計算機現(xiàn)在已經能夠去預測臺風的走向了,也能夠把天氣預報精確到分鐘級別。但是還沒有超級計算機去可以去精確的計算股票指數(shù)。因為股票指數(shù)是多重博弈,每個市場參與者都對這個市場產生影響。臺風不會因為這個城市做好了防守就拐了一個彎,但是股票市場的參與者是有情緒波動的,每個參與者都對市場產生作用,甚至只是觀察這個市場。 對于波段的操作,我個人感覺特別難,我們也很想嘗試大盤的波段操作,但是基本上效果不好,尤其管理規(guī)模擴大之后,這幾乎就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們做了一些針對公募基金的統(tǒng)計,我們按照倉位波動的情況把公募基金分成五組。可以發(fā)現(xiàn),倉位波動最低的那一組基金,整體業(yè)績持續(xù)好于倉位波動最高的那一組基金,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無論市場是整體上漲還是下跌。公募基金中位數(shù)的人很難具備擇時能力。 交易能否創(chuàng)造收益? 另一個問題是交易能否帶來超額收益?我們的客戶經常認為基金經理是神通廣大的,能夠在每筆交易中獲益。之前就有很多研究基金的朋友來和我們交流,認為我們買的股票賺不到那么多錢,一定是交易水平很高。但是實際上我們真的是交易水平不太高。經過長期的歷史數(shù)據測算,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基金經理總體來說不具備個股波段操作能力,收益每年在正負一個點波動,做得好的人給組合有一點正貢獻,做得不好的有一點負貢獻,整體來說我們的交易并沒有什么貢獻。 從定性的角度來解釋,大量的交易讓基金經理始終處在市場情緒的波動之中,少數(shù)比較優(yōu)秀的投資決策可能因為大量交易而被淹沒掉了?;鸾浝硎冀K處在貪婪和恐懼的沖擊之下,讓投資決策情緒化,這也許是大量交易不能帶來好的回報的原因。統(tǒng)計數(shù)據表明,高換手率的基金收益率明顯低于低換手率的基金,頻繁交易往往對組合是負貢獻。 后來者能居上嗎? 第三,市場喜歡困境反轉、后來居上的故事,因為它很激動人心。體育比賽里上來領先3:0,最后保持到終場,大家感覺沒意思。上來落后兩個球,最后扳回來,這種大逆轉大家都非常喜歡。但是我們覺得其實后來居上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強者恒強才是大概率的。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現(xiàn)在中國的經濟進入到了低速增長時期,極少數(shù)行業(yè)增長比較快,大多數(shù)行業(yè)進入到低速增長時期。它的特點就是競爭格局變化的難度大大加大,好公司往往擁有規(guī)模優(yōu)勢、品牌優(yōu)勢,資金優(yōu)勢,是積累了多年形成的。同時,中國企業(yè)家進取心特別強,即使是那些已經在市場前列的龍頭公司依然在努力擴大市場,提升盈利能力。此外,國家層面也希望各行各業(yè)涌現(xiàn)出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yè)。 定量分析也支持我們的結論,我們做了一個統(tǒng)計,橫軸是上市公司ROE的中位數(shù),縱軸是ROE的波動率,可以看到,ROE越高的公司越穩(wěn),波動越?。籖OE越低的公司反而在低水平上有較大的波動。這幾年的市場風格也傾向于給予穩(wěn)定性一定的溢價。我印象當中市場在2016年之前是給不穩(wěn)定性溢價的,這個公司是小公司,現(xiàn)在差,覺得以后會好,估值反而會更貴?,F(xiàn)在是給予穩(wěn)定性溢價,后來者居上,這個事情越來越難,押注在這上面,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并不值得。 行業(yè)增速很重要嗎? 市場普遍關注公司和行業(yè)的增長速度,但不是說只在熱門行業(yè)、在高增長行業(yè)容易產生大牛股。事實上,高增長行業(yè)變化快,選股要承擔比較多的風險;而在低增長行業(yè),競爭格局往往比較穩(wěn)定,風險比較小,而且同樣能夠產生大牛股。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空調行業(yè),2000-2005這五年空調行業(yè)增長了3倍多,處于高速增長期。某龍頭企業(yè)的收入也從60億做到180億,但是利潤率因為競爭激烈,大幅下降,從百分之四點幾降到了百分之二點幾,期間股價只漲了30%。而2005年到2018年行業(yè)增長趨緩,十三年間銷量只翻了2倍,但隨著行業(yè)洗牌,競爭格局改善,企業(yè)的收入翻了10倍,且利潤率從2.8%上升到13.3%,股價漲了100多倍。 從某乳制品企業(yè)的案例來看,2000年到2008年,乳制品行業(yè)八年增長6倍,某乳制品企業(yè)收入CAGR 40%,但利潤率從6.6%持續(xù)下滑至虧損,股價漲幅50%。08年到18年,行業(yè)10年僅增長1倍多,但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yè)格局大幅改善,該企業(yè)利潤率改善至8%;雖然收入只增長4倍,但股價漲幅30倍。 所以行業(yè)高增速很重要嗎?也許也不是那么重要。 All in一個方向合理嗎? 另一個經常被客戶問到的問題:你覺得明年哪個板塊比較好。這個問題我也很難回答。我們的客戶、我們的渠道,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都非常信任基金經理,他們都覺得你一定在這方面做得很好,能夠預測出哪些板塊漲得好,哪些板塊漲得不好。 事實是不是這樣的?事實肯定不是這樣的,能夠看準的話真的是賺大錢了。但是再次回到我們的前提,假設我們是一個平淡、中等水平的基金經理,能夠主導行業(yè)輪動嗎?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寧可沒有特別出色的產品,但是無法容忍有特別差的產品。要想做得特別好,或者做得特別差,一定要在板塊上做出比較大的偏離,下非常重的注。統(tǒng)計數(shù)據也表明,行業(yè)均衡配置的基金一般來說有很好的回報,而且很穩(wěn)定,就算看錯了一個方向也不會對整個組合帶來特別大的沖擊。 公募基金適合從0到1的投資嗎? 公募基金適不適合從0到1的投資?我把從0到1的投資定義為承擔高風險、期望高回報,這種投資方式適合公募基金嗎?我們做了一項研究統(tǒng)計,公募基金有一個重要的規(guī)則是10%的最高倉位限制,也就是說買了一個股票如果超過了持倉的10%,一定時間內一定要賣掉。這項規(guī)定讓公募基金整體來說處在一個比較小的波動狀態(tài)。多年來,即使是風險最大的主動權益公募基金,也極少出現(xiàn)非常大的虧損。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規(guī)則,對持有人來說回報更加穩(wěn)定。 但這也讓我們重倉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股票不大值得。統(tǒng)計顯示,如果我們用10%的倉位買入一只十倍牛股,每天漲1.16%, 200個交易日以后漲10倍。如果沒有10%這個限制,其他90%的持倉收益為0,這個組合200個交易日之后凈值會漲到1塊9。但是如果有10%的倉位限制,200個交易日當中這只股票不停地漲,不停地超標賣出,最終整個組合只能漲26%。 我從2010年開始做投資,有四五個年份年度回報率超過26%,說明這個收益率也不算太難做到,還是一個有挺大概率的事情。但是我從來沒有在一年內買到一只股票漲10倍。如此可見這兩種事情難度的高低。更何況這樣的投資思路下,另外90%倉位還有可能虧很多錢。 我們適合這種從0到1的投資嗎?確切地說,我們并不適合在重倉股上進行這種從0到1的投資,以承擔高風險來博取非常大的回報,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上漲劇烈的重倉股給組合的貢獻遠低于實際漲幅,博中小概率事件并不能帶來與所承擔的風險相匹配的收益。因此,重倉追逐高風險高回報對于公募基金而言并不劃算。 買入的目的是賣出嗎? 最后我想討論的是,是否應該以賣出的心態(tài)買股票。賣出是價值實現(xiàn)的多種形式之一,但我們越來越希望以持有的心態(tài)去買入股票,而不是以賣出的心態(tài)去買股票。 什么是以賣出的心態(tài)買股票呢?比如主題炒作,炒高送配,肯定想著炒高了早早賣掉,或者博短期業(yè)績超預期,也是想兌現(xiàn)了以后賣掉。這一類的我們都稱之為以賣出為目的的買入。相比之下,我們更喜歡不大考慮短期賣出的買入機會。 我們感覺自己現(xiàn)在越來越佛系了,有的時候上市公司短期業(yè)績怎么樣,到底數(shù)據是多少,我們也很難精確預測,這對我們的投資決策而言,好像也不那么重要。有一家我們重倉的食品公司,買了好多年了,每次出報表的時候都有人問我們,你們買了那么多,應該知道到底增長多少,10%還是15%。事實上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覺得挺好的,因為不存在信息優(yōu)勢或劣勢,這是一個公平的事情。 為什么我們會不那么在意?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我們更加注重企業(yè)長期的競爭力,對于不影響長期判斷的短期業(yè)績波動沒有那么在意,這也許是投資當中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讓不重要的事成為投資中的錯題本 以上說了很多我們認為投資中不那么重要的事,我們把這些事情作為投資當中的錯題本,希望用這樣的思路來避免把精力耗散在無謂的事情上。我們假設自己是同行之中平均的水平,在這些事上很難建立競爭優(yōu)勢,哪怕是很優(yōu)秀的人,在這些事上投入精力也未必具有性價比。 我們希望能夠用這樣的思路來為未來的投資提供一點幫助,或者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波動,讓客戶心里感覺更加舒適一點。 選股能力鑄就反擊實力 以上這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我們稱之為“防守”。我很喜歡看足球,我以前喜歡意大利隊,我記憶最深刻的是2006年的世界杯,意大利和德國的比賽。 90分鐘的比賽意大利有非常好的防守,和德國隊打成了0:0。到了加時賽,所有人都以為意大利會繼續(xù)死守的時候,意大利隊教練里皮換上兩個前鋒,兩個體力充沛的前鋒不僅緩解后防的壓力,還進了兩個球,鎖定了勝局。因此,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針對投資當中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應該怎么做好防守的工作;但我們不能只防守,我們也要進攻,好的防守讓我們立于不敗之地,但拿下比賽還是靠恰當時機的進攻。 怎么反擊?這就要看我們作為一個平均的基金經理具有什么能力。研究發(fā)現(xiàn),公募基金整體具有選股能力,這意味著即使處于中等水平,也可以具備較好的選股實力,因此我們要把這樣的態(tài)度全部集中在選股上。統(tǒng)計數(shù)據表明,在任何一個時點,基金前50大重倉股持有三年以后收益率的情況,相比滬深300都具有超額收益,這也證明了公募基金具備選股能力。選股是我們反擊的突破口。 作為權益投資者,我們對社會未來發(fā)展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我們相信社會會變得更好,相信憑借中國人的努力和智慧,中國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具體而言,真正的反擊第一招,是長期陪伴最優(yōu)秀的公司。什么樣的公司是優(yōu)秀的公司?從企業(yè)的出身來說,最好出身在正常行業(yè),同時過往成功的路徑是靠競爭力來實現(xiàn)的。何為正常的行業(yè)?正常的行業(yè)是依靠市場競爭去制定行業(yè)規(guī)則,而不是有行政壟斷或非市場因素摻雜其中。我們眼中的好公司是通過市場化競爭的方式獲得現(xiàn)有的地位,而不是通過壟斷、地方保護等來獲得它的地位。因此,一是要精選行業(yè)龍頭。投資市場中,強者恒強,好公司越來越好是大概率的事情,烏鴉變鳳凰看上去很美,卻是小概率事情。同時,這些好公司、行業(yè)龍頭,一定要有能夠體現(xiàn)出其競爭力的財務指標,擁有良好的財務管理能力。第三,好公司需要有一個長期發(fā)展的空間。有能力的公司,能夠進入新的領域或者新的市場,這種空間可期待,對于這樣的公司,我們覺得能夠接受一定程度的溢價。第四,能夠讓我們長期持有的公司,需要有良好的股東回報意識。良好的股東回報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有比較好的分紅、企業(yè)非常注重凈資產回報率、經營穩(wěn)定、未來可預期等,這些都是好公司的表現(xiàn)。我們不喜歡那些股東回報意識不太好的公司,比如頻繁增發(fā)攤薄股東權益,去追求僅僅是規(guī)模上的這種擴張,不是質量上的擴張。此外,具有股東回報意識的公司也一定是一家善待員工的公司。 第二個方面,注重組合均衡。我非常認同霍華德·馬克斯在《周期》中描述的各種與股票投資相關的周期。試問如果我們不能回避周期,沒有辦法預判大多數(shù)的周期,是不是應該要讓我們的投資品種處在不同的周期當中,這樣是否會給投資帶來比較穩(wěn)定的結果呢?也許會。所以要注重組合的均衡,比如行業(yè)均衡、類型均衡,包括市值大小均衡,不要都是小盤股,也不要都是大盤股。在股價表現(xiàn)的強弱上,也希望能均衡一些。有一些漲得很好的股票,有一些和大盤基本上同步的股票,也有一些有潛力還未被市場充分發(fā)掘的。把這些都組合起來,讓這些股票處在不同的周期當中,也許我們能夠在預測不了周期的前提下,做到還不錯的效果。 最后,我們一直花很大的精力在追求非共識的正確上。我們非常鼓勵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去挑戰(zhàn)市場共識。過去幾年來,隨著投資者結構發(fā)生變化,一些共識被永久改變了,很多變化是不可逆的。我們要想辦法去挑戰(zhàn)市場共識,挑戰(zhàn)錯了,沒有關系,繼續(xù)尋找下一個,一旦挑戰(zhàn)成功,可能有很高的回報。目前還有哪些市場共識可能是錯誤的呢?比如有些很積極的上市公司刻意透露給市場比較樂觀的預期;有些特別謹慎的、理性的公司,傳遞給市場保守的態(tài)度,保守的態(tài)度是否會帶來股價的低估?非共識的正確的事情,把握住了,可能會有很大的收獲。 如果這幾招都能夠落到實處,打出漂亮的防守反擊,那我們在投資當中也許能夠有不錯的表現(xiàn)。 非常感謝大家! 再次祝福大家取得持續(xù)的進步,也能夠在更多事情上獲得好運氣。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