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簡介中藥名:丁香 dīngxiāng 別名:丁子香、支解香、公丁香。 英文名:Flos Caryophylli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胃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 藥用部位: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功效與作用:溫中降逆、補腎助陽。屬溫里藥。 功能主治: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 炮制方法: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臨床應(yīng)用:用量1~3克,煎服。用治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藥理研究:抗胃潰瘍,止瀉,利膽,鎮(zhèn)痛,抗缺氧,抗凝血,抗突變,抑菌殺蟲。具健胃作用,浸出液具有明顯的刺激胃液分泌作用,并能緩解腹脹、惡心、嘔吐等。另外,對多種致病性真菌、球菌、鏈球菌及肺炎、痢疾、大腸、傷寒等桿菌以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化學(xué)成分:含揮發(fā)油15%~20%,油中主成分為丁香油酚、β-丁香烯、乙酰基丁香油酚等。另含丁香酚、乙酰丁香酚、異槲皮素、山柰酚、槲皮素、石竹烯氧化物、齊墩果酸、α-衣蘭油烯等成分。 使用禁忌:熱病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花蕾。 植物形態(tài):多年生常綠喬木,高12米。樹皮灰白色而光滑。單葉對生,革質(zhì),卵狀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尖,基部狹呈楔形,全緣,側(cè)脈多,平行狀,具多數(shù)透明小油點,葉柄明顯?;斏?,3朵一組,集成聚傘形圓錐花序;花萼筒狀,頂端4裂,裂片呈三角形,肉質(zhì)肥厚,有油腺;花冠圓頭狀,花瓣4,白色而現(xiàn)微紫色;雄蕊多數(shù),子房下位,柱頭細小。漿果紅色或深紫色,卵圓形,內(nèi)有種子1粒,呈橢圓形。 產(chǎn)地分布:原產(chǎn)于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東非沿岸國家,現(xiàn)我國有栽培。 采收加工:當(dāng)花蕾由綠色轉(zhuǎn)紅時采摘,曬干。 藥材性狀:略研棒狀。花冠圓球形,花瓣4,覆瓦狀抱合,棕褐色至黃褐色,花瓣內(nèi)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形分開。質(zhì)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丁香油是什么丁香油,為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經(jīng)蒸餾所得的揮發(fā)油。丁香枝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藥、香料、漱口劑、牙痛的局部麻醉藥、合成香草醛,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劑。還可用于烹調(diào)、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勺鳛樗幱茫兴庯嬈岸∠恪?、“雞舌香”、“公丁香”即為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性溫,味辛。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于食品調(diào)味。 丁香油可以防腐,抗菌和止痛,很適合用來預(yù)防疾病和發(fā)炎,丁香本身是一種香料,,因此在烹飪時經(jīng)常被添加到菜里,雖然最為人知的是它能快速治療牙痛,但是在消化問題,及肌肉疼痛上,也同樣具有療效。他能治療氣喘,反胃,鼻竇炎,并且可作為鎮(zhèn)定劑。丁香是一種很強烈的精油,一向被拿來消毒手術(shù)用具。未經(jīng)稀釋前,請勿涂抹到皮膚上。 丁香油分類 丁香油按作用可以分為: (1)食用丁香油:用于烹調(diào)調(diào)香,可直接食用。 (2)藥用丁香油:可內(nèi)服外擦,用法請遵醫(yī)囑。 (3)香料用丁香精油:用于香熏療法,濃度很高,食用可致命,請勿嘗試!嚴格來說丁香油又可分為丁香葉油、丁香莖油、丁香花蕾油。在香料工業(yè)中,一般說丁香油大都為丁香葉油。 丁香的功效與作用丁香品種很多,真正藥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一般的觀賞花木丁香為木犀科植物,要予以區(qū)別),以花蕾和果實入藥。人們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把未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通常使用的是公丁香。公丁香的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后呈鮮紅色時可采集。將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即成。以粒大花未開、香氣強烈,且能沉于水中者為佳。 中醫(y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它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以及婦女寒性痛經(jīng)等,均有良好的療效,它還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尤其是孕婦害喜癥狀。丁香含有丁香油,對于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也可作外用,對體癬及足癬都有很好的療效。 在古代,丁香常作為香口之藥。唐代宮廷詩人宋之問為了掩蓋自己的口臭,經(jīng)??诤∠悖M偽鋭t天的笑料就是一例。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xiàn)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試。 主要含揮發(fā)油丁香油等成分。 丁香的作用1、對消化系統(tǒng)的影響 抗胃潰瘍:可抑制大鼠實驗性胃潰瘍形成。丁香揮發(fā)油和丁香酚可使胃黏液分泌顯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丁香酚可能是抗?jié)兊幕钚猿煞帧?/p> 健胃: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 抑制腸興奮:其水煎劑能抑制離體兔腸自發(fā)性收縮,并能對抗乙酰膽堿、組胺等對離體腸管的興奮作用。 抗腹瀉:其水提物和丁香酚能拮抗番瀉葉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腸性腹瀉與腸腔積液。 2、麻醉、鎮(zhèn)痛、解熱、抗炎 麻醉:丁香酚對幼小對蝦、鯉魚等有麻醉作用。丁香酚可抑制大鼠迷走神經(jīng)A、B、c纖維的復(fù)合動作電位,這可能是丁香制止牙齒的機制之一。丁香酚能阻斷牛蛙坐骨神經(jīng)傳遞,但不影響肌突觸后膜反應(yīng),顯示了選擇性麻醉神經(jīng)纖維的作用。 兔靜脈注射丁香酚雖可產(chǎn)生麻醉作用和抗驚厥作用,但能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壓。因此,臨床上丁香酚只作局部麻醉使用,而不作全身麻醉使用。 鎮(zhèn)痛:小鼠灌服其水煎劑具有鎮(zhèn)痛作用。 解熱:兔口服丁香酚有解熱作用,并強于乙酰氨基酚。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腦內(nèi)PG合成而產(chǎn)生解熱作用。 抗炎:小鼠灌服丁香醚提物和水提物都能抑制耳殼腫脹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灌服能抑制實驗性足跖腫脹。 其鎮(zhèn)痛、解熱、抗炎的機制可能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環(huán)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有關(guān)。 3、抗聚抗凝抗血栓形成 抗聚 :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誘導(dǎo)的兔和人血小板聚集和全血聚集,并抑制ATP釋放。其抗聚的機制為抑制血小板內(nèi)TXB的合成。 抗凝: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長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Ⅷ因子時間,縮短凝血酶原消耗時間和V因子時間。 抗血栓形成: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長電刺激頸動脈的血栓形成時間。 4、抗病原體 抗菌、抗病毒:丁香油和丁香酚有廣譜的抗菌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單寧有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 抗真菌:其水煎劑或乙醇浸出液有廣譜的抗真菌作用,或殺死作用。丁香酚對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隱球菌有顯著的殺滅作用。 殺滅寄生蟲:其水提物能殺死犬和豬蛔蟲。丁香油的作用較水煎劑的作用強。 殺滅滴蟲: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對毛滴蟲具有很強的殺死作用。 5、醒酒 丁香花香氣襲人,具有醒酒的作用?!侗静菥V目》載:“丁香殺酒毒”。清代詩人鄒升恒在《丁香和韻》中也有句云:“傍檐結(jié)密人難折,拂座香多酒易醒?!闭f的是丁香樹高茂密,柔枝交抱,難以拆分;濃郁的香氣拂面而過,使多喝了酒的人酒醒神清。 6、溫中降逆 本品辛溫,入脾胃二經(jīng),能溫中散寒,善于降逆,黼療營寒嘔吐,呃逆之要藥。 7、暖腎壯陽 本品性溫,入腎經(jīng)。《日華子本草》載: “療腎氣,壯陽,暖腰膝?!惫视信I壯陽之功效,常用于陽萎、陰冷、奔豚、腰腿冷痛等證。 8、行氣止痛 本品味辛,氣芳香,辛能行氣止痛,常用胸痹痛、脘腹痛、少腹痛、疝氣痛。丁香是麻醉止痛比較好的中藥。 9、醒神開竅 本品辛香,性溫。辛能行散,溫勝寒濕,芳香開竅,化濕辟穢?!侗静菰傩隆分^其:“開九竅,舒郁氣?!惫视行焉耖_竅之功??捎糜跐駶嶂埃璞吻甯[,擾亂神明引起神志錯亂,痰聲漉漉,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沉滑等癥。 10、其他 (1)抑制平滑肌: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和丁香酚水溶液均能抑制血管平滑肌、腸平滑肌、豚鼠氣管平滑肌、離體子宮平滑肌的收縮。 (2)其氨水提物能增強胰島素活性。 (3)其中的鞣花單寧能降低血液中的尿素濃度。 (4)丁香酚為一種睪酮一5α-還原酶抑制劑,可用于防治脫發(fā)。 丁香的副作用1、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2、毒理試驗 LD50: 腹腔注射其煎劑的LD50為l.8g/kg。丁香油小鼠灌服的LD50為1.6g/kg。丁香酚小鼠口服的LD50為3g/kg,大鼠的為2.68g/kg。 毒性反應(yīng): 小鼠灌服其水提物l20g(生藥)/kg,不引起死亡。中毒癥狀為呼吸抑制,后肢無力,翻正反射消失。給犬口服丁香油2g/kg可發(fā)生嘔吐,口服5g/kg可發(fā)生嘔吐而死亡。丁香酚有醌甲基化合物和苯氧自由基,是其在肝細胞中的中間代謝產(chǎn)物。此二物與細胞蛋白共價鍵結(jié)合而產(chǎn)生細胞毒作用。 病理檢查: 口服丁香油死亡犬,鏡檢肝腎有瘀血、濁腫,部分肝細胞壞死,心肌濁腫。說明煎劑的毒性很小。丁香油有一定的毒性反應(yīng)。 3、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nèi)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yīng)。長期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曾有報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個別人發(fā)生過敏反應(yīng)。 丁香配伍應(yīng)用1、配五味子 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經(jīng)氣火。二藥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機在開在腎,皆所相宜。 2、配柿蒂、干姜 柿蒂下逆氣。干姜補中陽,三藥合用,胃寒去,逆氣平,胃虛復(fù).則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3、配五味子 再伍以莪術(shù)(別名廣茂),溫腎散寒,平降沖逆,散結(jié)消瘀,舉三治一,非此莫效?!?/p> 4、配黃連、乳汁 《本草綱目》:“葛洪《抱樸子》云,凡百病在目者,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皆愈?!秉S連清火瀉火,乳汁補肝明目,三藥合用,標本兼顧,氣血同治,亦補亦瀉,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為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也,目生百疾,三藥合用,皆主治之。 5、配柿蒂 和中降逆,溫腎助陽,治虛寒呃逆最效,兩藥相合無主輔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補助腎陽方中,亦多用之。是為佳對。 丁香方劑制劑1、順氣湯(《衛(wèi)生家寶》) 本品49粒,柿蒂27個水煎,每日l劑,分2次服。治呃逆神驗。 2、紅豆丸(《醫(yī)宗必讀》) 本品、胡椒、砂仁、紅豆各21粒。上為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l丸,以大棗l枚,去核填藥,面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每日3服。治嘔逆膈氣,反胃吐食。 3、丁香茯苓湯(《楊氏家藏方》) 本品、茯苓、木香、附子、半夏、陳皮、肉桂各6克,干姜l0克,縮砂仁3克,姜棗。水煎,分2次服,治久積陳寒,流滯腸胃.嘔吐痰沫,或有酸水。 4、丁香散(《太平圣惠方》) 本品、枇杷葉各6克,青皮、茯苓、人參、桂心、半夏各12克,姜、棗,水煎,每日l劑,分2次食前服,治膈氣嘔逆,不能下食,脾胃氣弱,四肢乏力。 5、丁香柿蒂湯(《癥因脈治》) 本品、柿蒂各6克,黨參3克,生姜5片,水煎每日l劑,分2次溫服,治久病體虛,胃中虛寒所致之呃逆、嘔吐、口淡、食少、脘悶胸痞,舌淡,苔白,脈沉遲等癥。 丁香的日常用法日常用量:1~3g,水煎服;外用:研末調(diào)敷。 1、燉煮 丁香、肉桂各10克,母雞1只,將母雞處理干凈,切塊,,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丁香、白胡椒、肉桂、老姜和蔥白,用小火燉煮至雞肉將熟時,加鹽調(diào)味即可??裳a益脾胃。 2、煎服 丁香5克,紅糖200克,生姜碎末30克。將紅糖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以小火煎至較稠時,加入生姜及丁香拌勻,再繼續(xù)煎,至挑起成絲狀而不粘手時?;?,將紅糖倒在涂過油的大瓷盤中,待稍冷切條即可。 丁香的附方1、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 丁香一兩,干柿蒂一兩。焙干,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簡要濟眾方》) 2、治小兒吐逆 丁香、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末,姜汁和丸,如綠豆大。姜湯下三、二十丸。(《百一選方》) 3、治朝食暮吐 丁香十五個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霍亂,止吐 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 丁香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熱酒調(diào)下一錢。(《圣惠方》) 6、治癰疽惡肉 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藥護之。(《怪證奇方》) 7、治食蟹致傷 丁香末,姜湯服五分。(《證治要訣》) 8、治鼻中息肉 丁香綿裹納之。(《圣惠方》) 丁香的臨床應(yīng)用1、治癬 丁香16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時后去渣。每日外搽患處3次,觀察31例病史在2年以上的體癬及足癬患者,一般在治療1天后癥狀即見消退,2天后患處開始有皮屑脫落。病史較長或曾經(jīng)其它癬藥治療而不能控制者,則于治療后2~3天癥狀才開始消退,一般經(jīng)3~5天亦能治愈。但有20%左右治愈后仍反復(fù)發(fā)作。一法用1:10的丁香煎液外涂,每日1~3次,治療數(shù)種皮膚霉菌病共31例,結(jié)果8例臨床痊愈,10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有效病例通常在涂藥后3~7日癢感減輕,炎癥減退,落屑減少,以后局部癥狀逐漸好轉(zhuǎn)。治療期中如中斷用藥,效果多不明顯或無效。療效與病原苗未見明顯關(guān)系,曾對6例治愈患者進行短期隨訪,1例于1個月后復(fù)發(fā),6例經(jīng)2~12月觀察未見復(fù)發(fā)。 丁香的相關(guān)論述1、《別錄》:風(fēng)水毒腫,霍亂心痛,去惡氣。 2、《開寶》:溫脾胃,止霍亂擁脹,風(fēng)毒諸腫,齒疳 。能發(fā)諸香。 3、《本草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