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老成。 二十出頭搞得跟看破天命似的。 這本應(yīng)該算是一缺點,但沒想到居然有讀者羨慕我,說老成好呀,老成才讓你寫出超越這個年齡的文字。 聽到這話,我半喜半憂。 喜是得到了夸獎,有點自得; 憂是我一直很討厭老成,因為我是被迫早熟的。 早熟,是這個世界給我的第一道疤。 孩童時期,我家經(jīng)常戰(zhàn)火紛飛,不是摔碗砸鍋,就是媽媽叫來舅舅與爸爸進(jìn)行一場混戰(zhàn)。 啊,對于小小的我來說,那簡直如末日崩塌,跟地球要爆炸一樣恐懼。 如果你父母關(guān)系也不好,這點肯定有同感。 我嚇得哭都不敢哭。 但勸架的姑姑把我拎過去,半是命令地說:“好啦,峰兒向來很懂事,到房間里去安慰下你媽媽,叫她別提離婚。” 什么? 安慰她? 我一個五歲小孩被嚇得半死,我才需要安慰好嗎? 當(dāng)然,這話我沒敢說出口,憋了回去,為了當(dāng)個懂事孩子,我再次懷著更大恐懼,走到母親身邊。 母親在戰(zhàn)栗,我也是。 母親在哭泣,但我沒有,因為我不敢,因為我要懂事。 久而久之,我就成了兩個大人之間的和事佬。 不管是母親哭,還是父親生悶氣,我都會像個大人似的,緊抱著他們,念著言不由衷的安慰話。 懂事的高帽一旦戴上,就很難摘下來了。 峰兒懂事,暑假就不去爸爸媽媽那了,在老家?guī)蜖敔斒崭钏尽?/span> 峰兒懂事,家里窮,你先穿表哥的舊衣服,長大些再買新的。 …… 小時候,甚至直到今天,親戚鄰居一提到我,評價必然是:懂事,很乖,不亂花錢。 但他們不知道,我人生的前19年,跟煉獄沒兩樣——起碼此刻我回憶起來是這樣的。 為了討好身邊人,我活得非常用力。 同樣,也非常憋屈,且憋屈的同時還責(zé)怪自己——我怎么這么沒用?考這成績怎么跟媽媽交代? 這種自責(zé)心理,讓我活得很痛苦,直至今天都還沒有徹底走出。 很多父母喜歡說:看,我孩子多懂事!多會換位思考! 其暗含的炫耀意思:看,我把娃教育得多好,是不是很厲害? 他們抬捧孩子懂事,就像夸贊美貌與智慧一樣,不但急迫,且引以為傲。 要我來說,這就像逼迫他們的寵物狗直立行走是一個道理。 大人們都在使勁地鼓掌,覺得這狗狗好厲害。 但狗狗會暗想:拜托,我只是條狗,我只想爬著走路! 所以,懂事這東西,從來都是父母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 比如《請回答1988》里的成德善。 她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夾在中間甚是尷尬。 姐姐脾氣不好,她要理解姐姐,弟弟還小,她必須得讓著弟弟。 爸爸偏心厲害,還冠冕堂皇地說:“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你比姐姐弟弟懂事,你多體諒下?!?/strong> “懂事”怎么也算夸贊,成善德感動地連連點頭。 可從不考慮自己感受,真的很委屈。 有一次,仨孩子想吃煎蛋,媽媽一打開冰箱,發(fā)現(xiàn)雞蛋只剩2個。 成善德吞了吞口水:“沒事,給姐姐和弟弟吃吧。” 姐姐生日比她提前幾天,于是,她生日就必須和姐姐湊一起過——可是,收禮物、吹蠟燭卻沒她的份。 也是有一次,她苦口婆心,終于讓媽媽答應(yīng),允許她單獨(dú)過一次生日。 可到關(guān)鍵時刻,媽媽又拿“懂事”來塘塞她。 她傷心極了。 成德善在回憶這件事時,講了一段旁白: 這一天也沒什么特別,因為二女兒的悲哀是一直存在的,就像世界上所有的老二一樣。 姐姐因為她是姐姐,弟弟因為她是弟弟,所以我都得謙讓著。 但我以為我如此崇高的犧牲精神,爸爸媽媽是知道的。 原來,他們覺得是理所當(dāng)然。 過早開花的結(jié)果是什么? 不止提前凋謝,連花也開得很丑。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真實感受”和“外界評價”之間進(jìn)行角色切換。 成年后,迫于謀生與責(zé)任,我們可能更側(cè)重后者。 但孩子不是呀。 孩子只是個孩子,他心智尚未成熟,他需要沉浸在新世界里,去感受,去體驗,從而形成對這個世界的認(rèn)識。 也就是說,孩子天性就是活在當(dāng)下,尊重自己真實感受。 要就是要,不要就是不要,沒有做作,沒有偽裝。 如果你以“懂事”的名義,要求他擁有同大人一樣的共情能力,那結(jié)果就是,他此后余生,都將被“外界評價”這個角色套住。 這種乖孩子,會走向兩種痛苦。 一個是自卑與討好。 這種例子滿街都是。 如果要舉個極端例子,那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 她從沒尊重過自己感受,所以,犧牲與討好成了她表達(dá)愛的唯一方式。 另一個是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看似完美的背后,其實充滿了教條的味道,僵硬的氣息。 他活在父母設(shè)定的框架下,外看光鮮,內(nèi)看生命早已枯萎。 若再舉一極端例子,那就是吳謝宇。 關(guān)于他小時候,親戚鄰居無非兩種評價:懂事,完美。 別人小孩都有點小毛病,或貪玩,或愛吃零食,或沒禮貌。 但吳謝宇沒有。 他逢人就喊叔叔阿姨,他一放學(xué)就直徑回家,一回家就搬來小凳子,打開書包寫作業(yè)。 乖孩子,太讓父母省心了! 可懂事的孩子,終究也只是個孩子。 一切違背孩子天性的教育,終究會以另一種方式付出代價。 后來引發(fā)的弒母案,證實了這一點。 啰嗦了這么多,我無非想告訴大家兩個事。 一,允許孩子做孩子。 只要孩子無禮得不過分,不侵害到他人利益,那就讓他無禮好了。 別為了一己之私,去壓制孩子的天性。 如果你孩子顯得比其他孩子內(nèi)向,或表現(xiàn)較差,那你也不要著急。 給他自由,給他足夠的愛和陪伴。 然后,靜待花開。 二、假如童年一直被外界期待所綁架,那就要做自己的解套人。 被迫過早懂事的人,內(nèi)心必然藏著一個渴望可以不懂事的受傷小孩。 這個受傷小孩可能是自卑的,可能是嚴(yán)厲的,總之,它藏在你潛意識里,讓你心理偏離健康的軌道。 所以,你需要療愈它。 首先是建立穩(wěn)定高質(zhì)量的親密關(guān)系。 有的讀者應(yīng)該有過這種體驗:明明自己是個端莊持重的人,可有時,一到伴侶面前,自己就忍不住變得像個小孩似的,撒嬌,小孩子氣,甚至還無理取鬧——一旦對方給予包容,那感覺真是太美妙了! 在心理學(xué)上,這叫“心理退行性表現(xiàn)”。 通俗來講,就是兒時感受和需求沒有被看見,留下心理創(chuàng)傷,而成年后,你一旦遇到可靠親密關(guān)系,就會將這塊“傷疤”呈現(xiàn)出來。 這時,伴侶給予的愛和理解,就是治愈那個受傷小孩最好的良藥。 不過,好的愛情可遇不可求。 倘若愛還沒有降臨,那就從了解“受傷小孩”開始——自學(xué)心理學(xué)。 是的,自我覺知是一個漫長而瑣碎的過程。 它不是某一篇文章就能教會,它需要你閱讀很多書籍,并不斷向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提問:我為什么要聽媽媽的話?不聽會怎樣?為什么我已經(jīng)成年,卻還在配合她? …… 它需要你向內(nèi)行走,一直與自己對話,并看見創(chuàng)傷,找到問題,并一一接納,一點點引領(lǐng)自己。 不為別的,就為能走出“懂事”這個心理囚籠,為自己活一次。 也許你還想看: 加我個人微信吧 我們一起成長 ▼ 親愛的,你置頂/星標(biāo)我了嗎 |
|
來自: 昵稱zWojhGn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