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富養(yǎng)還是窮養(yǎng),一直是很多家長爭議的焦點。為了讓孩子將來更加優(yōu)秀,有的家長采取“窮養(yǎng)”——不僅經常教育孩子要節(jié)約,孩子的多數(shù)訴求都不會滿足,其實這類家庭未必真的“糟糕”到這個程度,只是想用這個“窮”的觀念將孩子拴住,讓孩子能夠因此奮發(fā)圖強、勤儉節(jié)約。 而還有一類家長,為了讓孩子充滿“幸福感”的長大,則會采取物質上的“富養(yǎng)”——娃的任何需求全都無條件滿足,實在是力所不能及的訴求,就想辦法用其他東西來補償孩子,從不讓孩子感受到一點點失落。其實家里條件非常一般,但總是勒緊褲腰帶去無底線的滿足孩子。這其實算不上真正的富養(yǎng),只能算是“模仿”的行為了。 其實家長采取這種教養(yǎng)方式,或許會給孩子一個“完美的童年回憶”,但對于孩子的人生和性格培養(yǎng)來說,這都是非常不負責的行為,若過度采用“假富養(yǎng)”,或許還會徹底改變孩子的命運,給孩子帶來一生的不幸。 1、生活在“童話中”的“假公主”和“假王子” 家長不根據家里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合理的消費和支出,無論什么訴求,家長都會無條件答應,這樣充滿“滿足感”的生活過久了,或許孩子就真的把自己想象成童話里的“主角”,什么愿望都能讓爸媽幫忙實現(xiàn)。當孩子逐漸長大發(fā)現(xiàn)真相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爸媽不能再繼續(xù)給他童話般的美好時,可能心理上會出現(xiàn)斷層式的成長,就像總是長不大的娃,無法面對生活的殘酷,尤其是遇到各種挫敗時更是難以承受。 2、長大變“啃老族” 因為孩提時各種要求都能被父母滿足,所以在長大后,孩子會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老人有義務為自己準備好人生所需的一切。因此小時生活一直處于“假優(yōu)渥”生活中的娃,成為啃老族可能性更高。孩子覺得:我的任何條件父母都是可以滿足的,所以會不停的向父母索要自己所需,直至把爸媽掏空。一旦得不到滿足,可能就會對父母產生不滿甚至發(fā)生仇視父母、不贍養(yǎng)老人的行為。 3、“偽富養(yǎng)”造就“偽高貴” 父母明明都是“上班一族”,可為了讓孩子表現(xiàn)的處處比別的娃條件更優(yōu)越,家長咬著牙也會滿足孩子的各種訴求。目的就是讓孩子造就出天生的高貴感。隨著這種“優(yōu)越感”不斷捆綁孩子的思想,這種虛榮的情感會越來越嚴重,等到孩子大了需要買房、買車、結婚時,孩子還是想和其他人去攀比,而此時家長即便咬碎了牙齒,也不可能再給帶來孩子更多的優(yōu)越感,這種不能被滿足的優(yōu)越會讓孩子滋生非常大的“不滿”,還會讓孩子產生不正確的“金錢觀”,為了賺到滿足自己虛榮的錢,可能會選錯人生的方向,從而影響自己一生的命運。 其實所謂的“富養(yǎng)”不是要家長給孩子多少物質的享受,而是打小要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開闊的眼光、豐富的知識內涵。而這些特性的打造實際上跟金錢并沒有多大關系。家長在孩子的養(yǎng)育問題上,應該根據孩子的秉性進行合理的引導,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富養(yǎng)或者窮養(yǎng),只有真正的掌握住養(yǎng)娃的“核心要素”,才能讓娃在未來成為更優(yōu)秀的精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