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悠久的文化長河中,植物文化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植物為題材的作品成為中華民族寶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同時也成為古代自然園林中的一大特色。觀賞草是一類株形優(yōu)美、色彩豐富的草本植物,以禾本科(Poaceae)為主,包括部分莎草科(Cyperaceae)、燈芯草科 (Juncaceae)、百合科(Liliaceae)以及鳶尾科 (Iridaceae)等植物[2],主要以莖稈、葉叢、花序為主要觀賞部位[3]。 中國古代有關觀賞草的詩歌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但現(xiàn)代鮮有學者研究觀賞草和古代文學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4]。雖然現(xiàn)代學者對觀賞草的研究在2000年后快速上升,在綠地應用方面有較多的研究[5],但在植物配置應用方面局限于對現(xiàn)代景觀實例的闡述總結(jié),未能從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挖掘和探究觀賞草配置方式的深層次內(nèi)涵,也未涉及到觀賞草與自然事物的合理搭配?,F(xiàn)代觀賞草植物景觀配置總體上與文化結(jié)合少,比起梅、竹、牡丹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植物,相差甚遠。因此,對于觀賞草植物文化的推崇及現(xiàn)代景觀中觀賞草配置形式的創(chuàng)新及意境營造而言,還需進一步完善加強。筆者根據(jù)以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分析,以期為觀賞草的植物文化弘揚及其景觀配置提供理論支撐。 1 觀賞草應用:因地制宜觀賞草頗具野趣,十分適合自然種植的形式,能很好地與水、石等其他景觀元素組景,營造出詩情畫意的植物景觀。其與水體搭配時,水面與駁岸銜接得生動自然,還可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與山石搭配時,觀賞草纖細的葉形及飄逸的花序可以柔化石塊僵硬的線條與硬質(zhì)感,使景觀充滿自然的韻味。 1.1 水邊栽植—— “微波莎草”耐水濕觀賞草可為水景增加趣味,突出自然野趣之情。莎草 (Cyperus rotundus)株型優(yōu)美、花序秀麗,植于湖水邊可營造出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般歡暢與優(yōu)美的場景,詩人可擊鼓吹簫,蕩舟于微波和莎草之間。在現(xiàn)代湖邊種植觀賞草時,可選用形態(tài)與莎草類似的品種,從空間和色彩上豐富水體景觀,使水體更有秩序、駁岸更為生動,同時體味蕩舟于波光與水草間的欣然自得,感受水面空間的優(yōu)雅與樂趣。推薦的品種有:水燭 (Typha angustifolia)、水蔥(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 旱 傘 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莎草、木賊 (Equisetum hyemale)、燈芯草 (Juncus effusus)、香蒲 (Typha orientalis)、野茭白 (Zizania latifolia)等[5]。 1.2 山石間栽植—— “白茅深山”自古以來,無論是在園林布局還是山水畫中,觀賞草與山石的搭配都相輔相成,兩者搭配不僅可增加山石的層次感,且使景觀剛?cè)岵?。在山澗種植觀賞草則別有一番風趣,成景時因山就勢,共同構(gòu)成自然而協(xié)調(diào)的景觀,正如宋代文人連文鳳所言 “黃葉晚秋徑,白茅深處山”,白茅在大山深處,更顯山的深遠。借鑒古人之筆,在營造現(xiàn)代自然山川風光時,可在人不易抵達的較遠處種植大片飄逸、高大、粗獷的觀賞草,作為背景襯托前景,并且在需要時遮擋視線,如花葉芒、花葉蘆竹、蒲葦 (Cortaderia selloana)、紫御谷等[5],展現(xiàn)出山體的靜謐。而在與人距離較近處,如石隙旁叢植或散植低矮、匍匐類為主的中小型觀賞草[7],則可突顯出觀賞草的細膩美,“石田水暖菖蒲肥”正式描寫了低矮的菖蒲在山石中生長旺盛的景象,類似場景可應用的品種有菖蒲、苔草 (Carex doisutepensis)、燈芯草、香蒲、茭白、莎草、狼尾草等[5]。 2 植物間配置:相得益彰觀賞草的組合配置是其主要的應用形式,無論在水邊還是山坡,貧瘠干旱地或肥沃地,都是發(fā)揮觀賞草景觀效果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和諧美。如何運用觀賞草組合配置達到令人享受的美感,是園林設計師不斷探索追求的目標[8]。 在正式調(diào)研之前,選取5名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的全科醫(yī)生進行預調(diào)查,參考受訪者的意見,對問卷不合適的題項及語言進行了修改,并在問卷說明中附上封面信,明確說明本調(diào)查僅用于學術研究,以打消受訪者的疑慮。 這次,母親又給他打電話了。打完錢,他想著,是不是該回家一趟。一來也有些日子沒看母親了,二來,他也想去看看母親的店。 2.1 與花卉植物 “秀色相依”觀賞草一般葉片狹長且株型開展,與花卉寬大的葉片、緊湊的株型形成鮮明對比;色彩上,觀賞草以綠色為主,又與花卉的艷麗嬌柔形成對比;因此可以在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和色彩上相互補充襯托,形成簡樸或豐富的景觀效果[7]。與具有芳香味的花卉種植時,更讓人心曠神怡,使人保持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9]。 荷花 (Nelumbo nucifera)亭亭玉立,是詩人們歌詠的對象之一。部分觀賞草在水邊生長狀態(tài)良好,常與荷花共植。荷花淡雅,蒲葦清秀,兩者互相映襯,“菱荷間蒲葦,秀色相因依”便是再美不過的荷花與蒲葦共植的畫面寫照。微風與細雨相伴而來,便有 “微風簌簌生蒲葦,小雨霏霏濕芰荷”的場景,徐風吹出蒲葦?shù)逆鼓榷嘧?,細雨洗出荷花的透徹清新。與荷花搭配的觀賞草,形態(tài)優(yōu)美、花序飄逸,輕風拂起時,花香入鼻,輕輕搖曳的葉片與輕柔的花序為整個景觀營造出一種飄逸的動感[10],盡顯自然野趣之美。 紅蓼 (Polygonum orientale)是常見的野生草本花卉植物之一,植株茂盛,花序長而下垂,小花由淡紅至鮮紅,玲瓏掛滿花穗。秋季花開繁多而紅艷,頗富野趣,與蘆葦和荻等暖季型觀賞草搭配時觀賞性強,“荷蓋亭亭照水,紅蓼岸、蘆荻蕭颼”便描繪了一幅湖畔美景。荷花亭亭玉立,紅蓼鋪滿水岸,蘆葦被微風吹拂,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景色美不勝收。 2.2 與喬木 “相映生輝”古人常借秋季的楓樹抒發(fā)送別之情,正如“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秋季的午夜帶有一絲寒意,楓葉荻花更烘托出送別客人時的落寞與寂寥。荻花是暖季型觀賞草,在秋季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現(xiàn)代自然風景區(qū)中,可采用大規(guī)模的荻與槭屬或楓香樹屬植物搭配種植,再加以詩詞解說牌等方式的引導,讓人們感受景觀對情緒的帶動效果,也可在秋冬季凸顯植物的季節(jié)性魅力。 ⑤手術目標:為了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術后應加強呼吸護理、胸管護理[2]。由于肺部手術患者創(chuàng)傷性較大,術后保持呼吸通暢較為困難,因此患者術后需持續(xù)吸氧,并定時對患者進行拍背咳痰,在拍背時需注意控制力度,當痰液過于粘稠時,需進行霧化吸入,口服化痰藥物。保證患者有效排痰、呼吸通暢,預防呼吸衰竭或肺部感染。 柑橘 (Citrus reticulata)為常綠喬木,秋季果實繁多且顏色鮮艷,氣味清香。在金陵山水的大好風光中,詩人發(fā)現(xiàn)種滿橘樹荻花的洲頭與茅舍相結(jié)合,形成 “橘樹荻花洲,掩映竹籬茅舍”的趣景。在秋季時節(jié),橘樹繁茂的碧葉與金黃的果實,搭配荻的金葉與輕盈的花絮,別是一番美景,然而現(xiàn)代植物景觀中橘樹與荻的配置方式并不多見,在今后的柑橘采摘園、農(nóng)業(yè)觀光區(qū)等,均可借鑒古人所記載的此種配置方式。 3 觀賞草與自然事物組合:相輔相成觀賞草與不同的事物均可成景,與斜風細雨是細膩的美,與皚皚白雪是無暇的美;風和日麗時亭亭玉立,清風明月時嫵媚動人。觀賞草與自然事物搭配時渾然天成,讓大自然更富生機與情致,也深化和豐富了觀賞草的內(nèi)涵。 3.1 與風雨齊舞秋風蕭瑟的夜晚,詩人拜別時不禁感嘆道“離別奈情何,江樓凝艷歌。蕙蘭秋露重,蘆葦夜風多”,風吹蘆葦?shù)捏暭由涎矍暗穆淙~飛舞,使離別之情更為惆悵。細雨溫潤,大雨酣暢,不同的雨也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雨打葉片營造出的聲音可激發(fā)詩人的靈感[11]。 “蘆葦聲兼雨,芰荷香繞燈”,雨滴拍打著蘆葦,荷花的芳香繞燈而來。雨打蘆葦葉的聲音是否別具一格? 1.費用管理系統(tǒng)。系統(tǒng)現(xiàn)狀:高培黨校費用管理系統(tǒng)已應用近6年。系統(tǒng)原是財務資產(chǎn)科牽頭負責開發(fā)的,包括單班經(jīng)費管理模塊、歸口費用管理模塊、費用簽批模塊、合同申請管理模塊和績效考核模塊。系統(tǒng)將各主營業(yè)務部門的收支數(shù)據(jù)及學校的歸口費用數(shù)據(jù)、合同申請流程全部納入網(wǎng)上管理,在各業(yè)務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之間建立起信息交流平臺,為學??冃Э己颂峁┝素攧諗?shù)據(jù),同時也加快了辦公自動化進程。 由此可見,古人用風雨與植物結(jié)合創(chuàng)造美景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聲景觀。通過把握園林聲環(huán)境中富于人情味的詩意本質(zhì)[12],將聲音美自覺融入造景中,并同哲學原則、藝術手法及人的主觀感受揉合為一,造就出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聲音意境[13]。王世仁先生[14]曾經(jīng)指出: “利用音響來創(chuàng)造美的環(huán)境,中國大概是世界上開掘得最深的國家了”。這暗示了中國古典園林別具一格的聲景觀營造手法。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應善于利用風雨等自然現(xiàn)象與植物的搭配,創(chuàng)造出更美妙的景觀打動人。與風雨共同營造聲景觀的觀賞草應選擇植株較高大、抗風性強、葉片寬且有一定硬度的品種,如五節(jié)芒 (Miscanthus floridulus)、花葉芒、玫紅蒲葦、蘆竹等。 3.2 與霜雪映襯霜雪晶瑩剔透、高潔嚴峻,是寒冷的象征,具有潔白無瑕、寧靜、溫柔等特性,屢被文人墨客稱道[15],古今中外,無數(shù)文人歌頌她的高潔與寧靜。晚秋蕭瑟,“一天明月照相思,蘆汀洲霜滿首”,霜撒枯黃的蘆葦營造出萬籟俱寂的氛圍,使明月照出的相思之情愈加深厚;冬雪洗禮后的沙汀上展現(xiàn)出 “淺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幾叢蘆葦”的景致,天空白云飄浮,地面白雪散在蘆葦叢中,別有一番意境。 大部分觀賞草在秋冬季葉變枯黃,但頑強挺立,隨風搖曳,當枯黃期的觀賞草覆上皚皚白雪時,便成為冬日景觀里一道別致的風景線。霜雪不僅從銀白的視覺效果上使人欣喜,也從她給人以寒冷的感官體驗上營造出令人感嘆的景觀。現(xiàn)代園林植物設計應善于把握植物景觀與自然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別樣的美。與霜雪搭配的觀賞草應選擇植株在冬季堅挺且葉片有較強承重能力的品種,如蒲葦、紫御谷、藍羊茅、吉祥草等。 3.3 與動物共處在水邊,“魚跳桑柳陰,鳥落蒲葦側(cè)”使畫面充滿生氣;夜晚時分,“螢度梧楸徑,鳥鳴蒲葦洲”,蒲葦洲頭鳥兒鳴叫,輕盈的螢火蟲,更是讓景色充滿了夢幻的色彩。當蘆葦與大雁相遇時,則又有幾分凄涼的情緒,不管是文學家還是畫家,常將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作詩作畫,“蘆葦西風雁影孤,凄凄涼氣入郊墟”的詩句哀訴著秋季的孤寂與悲涼之情,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惆悵。 大自然極具包容性,生物和諧共存才是最美的狀態(tài),動物使景觀環(huán)境生動充滿生機,環(huán)境又為動物提供生存之地。因此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營造自然和諧的景觀。 4 觀賞草景觀意境美的營造:寓情于景意境之美在園林植物中有著深刻的表現(xiàn),人喜愛自然的本性是不變的,一花一木總關情,這是感情的抒發(fā)。植物文化是一種文化的薈萃,是一種傳統(tǒng)的積淀,有了植物文化的底蘊,才能更深層次地體會到意境美。 4.1 情感寄托——總結(jié)、挖掘、創(chuàng)新其內(nèi)涵植物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以及托物言志常用到的媒介[16]。古人善于將人的思想、品格及意志與植物相比擬,借助植物來傳達感情,并且使植物景觀更具感染力和藝術感。觀賞草給人舒適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使人產(chǎn)生不同的心境。景觀設計師應善于總結(jié)不同品種觀賞草代表的典型含義或比擬的人物品質(zhì),在成景時根據(jù)場地氛圍的需要靈活創(chuàng)新,運用觀賞草種植以烘托氛圍,使觀賞草景觀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有當代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觀。 4.2 靈活多變——因時、因地、因立意而制宜春秋代序、風云變幻、日升月落、晝夜晨昏[17],不同季節(jié)的觀賞草甚至在一天的不同時辰都有著各異的韻味,萬物的生命節(jié)律有著獨特的魅力,可創(chuàng)造出時空變化的意境美。自然風景千姿百態(tài),有萬壑千巖,也有碧波浩淼,觀賞草植于不同地點也有別樣的意境。所有的觀賞草景象都因詩人的心境不同而寄托著多種情感,失意時銷神流志,心懷抱負時乘風破浪,坦然舒適時怡然自得。觀賞草在成景時,應注重其物候更迭的時序美,創(chuàng)造特異的感染力,并根據(jù)不同場地及要表達的主題選擇適當?shù)钠贩N,采取針對性設計方案,使觀賞草景觀更加豐富飽滿。 4.3 多感官營造——視覺、聽覺、嗅覺等結(jié)合園林植物的美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甚至味覺等多角度共同營造的。觀賞草景觀設計中,不應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視覺方面,應將其葉形、花序、質(zhì)感、芳香等不同特點融會貫通,根據(jù)需要進行配置,從而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獲得情感上的升華,提高景觀的參與性、互動性與趣味性[18],充分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體驗觀賞草的魅力。當然,多感官體驗不僅應體現(xiàn)在觀賞草設計中,更應該貫穿于植物設計甚至整個景觀設計中,充分發(fā)揮其價值。 4.4 必要點景——引詩、題詞、牌匾等方式陳叢周先生[19]指出:“中國園林與中國文學,盤根錯節(jié),難分難離”。中國園林與詩詞書畫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有著不解之緣?,F(xiàn)代觀賞草景觀營造時,可以提取詩詞當中的精華辭藻,采用引詩、題詞、牌匾、楹聯(lián)等點景方式加以引導;或借鑒古人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根據(jù)詩詞當中描繪的場景進行再現(xiàn),并通過解說牌等外界方式對人們情感加以引導,使人更能體會景觀所傳達的感情。將植物景觀與文學作品糅合,可升華意境,加深人們對觀賞草與文學作品的領會和感觸,賦予植物詩情畫意之美。 護士們臉上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沒人應答。這時,站在門口的顏副院長聽到了,冷哼一聲:“工業(yè)酒精,真是!” 5 結(jié)語文人筆下對觀賞草的刻畫,抒發(fā)了自我的情感,傳達出喜悅、失意、離愁等感情,使植物景觀更富有文化內(nèi)涵,達到人與自然的交流與融合。文化景觀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思考風景園林未來的新視點[20]。合理運用觀賞草,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加以適當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它們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優(yōu)美的形態(tài),使現(xiàn)代景觀更具內(nèi)涵和傳承精神,讓觀賞草景觀煥發(fā)青春與活力,充分展現(xiàn)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創(chuàng)新現(xiàn)代觀賞草植物造景的基礎,為植物配置提供更多新思路。 在我國豐厚的植物歷史文化中,目前對于淵源流長的觀賞草文化尚缺少系統(tǒng)性的研究與廣泛認識,有廣闊的探索空間。筆者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觀賞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初探僅僅是一個起步,還應由此引發(fā)人們對今天生活環(huán)境、文化發(fā)展和精神傳承等的思考。如何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重拾觀賞草文化,需要更多學者加深對于觀賞草植物文化的研究和深入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曉慶.中國古代文學課教學改革的探索分析:評《中國古代文學史(全三卷)》[J].中國教育學刊,2016(11):132. [2]武菊英.觀賞草[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3]宋希強,鐘云芳,張啟翔.淺析觀賞草在園林中的運用[J].中國園林,2004,20(3):32-36. [4]朱婷,孟曉蕊,丁國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觀賞草文化研究[J].中國城市林業(yè),2018,16(5):63-66. [5]陳超,袁小環(huán),楊學軍,等.觀賞草的研究概況和園林應用[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5,31(19):135-143. [6]蘇醒,樊崇玲,華佳桔.觀賞草在濱水景觀中的應用[J].園林,2014(11):56-60. [7]王洋.觀賞草在濟南地區(qū)園林景觀中應用的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0. [8]武菊英.觀賞草[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9]陳意微,袁曉梅.氣味景觀研究進展[J].中國園林,2017,33(2):107-112. [10]閆輝群.北京常見觀賞草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6. [11]陳曉剛,林輝,羅悅平.中式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之意境營造思考(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12):2178-2182. [12]袁曉梅,吳碩賢.中國古典園林的聲景觀營造[J].建筑學報,2007(2):70-72. [13]袁曉梅,吳碩賢.中國古典園林聲景觀的三重境界[J].古建園林技術,2009(1):25-28. [14]王世仁.王世仁建筑歷史理論文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15]李飛.因借“雪”的造景手法[J].中國園林,2008,24(6):85-90. [16]黎伯鋼,徐慧寧.中國古典園林植物文化內(nèi)涵及其對現(xiàn)代園林的啟示[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19):9224-9225. [17]賈鴻雁.宋詞園林意境美探微[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75-79. [18]張煜子.多感官體驗式互動景觀的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yè)大學,2012. [19]陳從周.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3):41-42. [20]林箐,王向榮.風景園林與文化[J].中國園林,2009,25(9):19-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