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山明,歷任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中國美術學院學部主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十屆浙江省人大常委;連續(xù)三屆擔任浙江省政府參事。浙江省民主促進會副主委;中央民進委員。2018年1月26號,吳山明老師榮獲中國美術學院專業(yè)教師最高獎《哲匠獎金獎》。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中國畫學會顧問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浙江省國際美術交流協(xié)會主席 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 杭州市政府文化顧問 杭州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名譽主席 西泠書畫院院長 浙江開明畫院院長。 2007年在唐卡之鄉(xiāng)日貢觀摩考察 語言方式的別開戶牖 ——吳山明的淡宿墨人物畫 薛永年 吳山明先生的畫壇先賢肖像系列中,最早的就是黃賓虹像,畫于1981年,名為《胸貯五岳》。后來又畫了一張,名叫《造化為師》,那已經(jīng)是1996年了。他之所以反復為賓虹老人造像,是因為幼年的一段因緣。他上初一時,在寶石山下,遇到了一位正在寫生的老人,聽說他也愛畫,老人還給以鼓勵,后來知道這位老人就是黃賓虹。 驕女 中國畫 33x45cm·2005 他的兩幅黃賓虹像,都把正在寫生的老人,畫在千巖萬壑之中,體現(xiàn)其以造化為師的精神,實際是以自己的認識,重新解讀前輩畫家的“成功之美”和“所致之由”。后一幅不但略有夸張,突出了老人“神與物游”的神態(tài),而且以黃賓虹風格的宿墨山水作背景,是一件神意相生、筆精墨妙的作品。 高原少女 中國畫 33x45cm·2006 無論黃賓虹對吳山明的啟迪,還是吳山明對黃賓虹的發(fā)展,我看最突出的只有兩點。一點是師造化,吳山明以黃賓虹師造化的精神畫人物,并且把山水畫的意境和境界的妙義引進人物畫。另一點是用宿墨,吳山明把黃賓虹畫夜山的濃宿墨發(fā)展為更有難度的淡宿墨,實現(xiàn)了水墨人物畫語言方式的別開戶牖。而黃賓虹的宿墨實踐,又與他畫史研究的“道咸中興”有關。 藏家少女 中國畫 33x45cm·2007 近代以來,中國人物畫里影響最廣泛的,不是借古開今的傳統(tǒng)派,而是引西入中的融合派。前者傳承古代的造型觀念和語言范式,形簡神完,遺貌取神,只有齊白石等少數(shù)畫家得其神髓。后者引進西方的寫實造型觀念,回歸古代 “形神兼?zhèn)洹钡膬?yōu)良傳統(tǒng),通過素描訓練,更借助寫生,強化造型能力,在后半個世紀中,得到了劃時代的發(fā)展。 朝圣的老漢 中國畫 33x45cm·2007 吳山明的人物畫,也是寫實造型與筆墨的結合,但不是一般的水墨寫實風格,而是意筆宿墨與寫實造型的結合,這在人物畫中,是前所未有的。在他之前,寫實的形象,都直接在自現(xiàn)實生活的提煉。但筆墨的形態(tài),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人物畫線描與山水畫皴擦渲染的結合,二是把復線速寫的生動性引入水墨人物畫,三是把寫意花鳥畫以點厾為特點的筆墨用于人物畫。前兩者的是領軍人物,是蔣兆和與黃胄,后者以新浙派為代表。 佛門 中國畫 33 x45cm·2005 新浙派的第一代畫家,掌握了高強的人物造型能力,又取法于傳統(tǒng)文人寫意花鳥畫的筆墨韻味與抒情功能,在勾勒皴染之外,廣泛運用點厾、潑墨、沒骨和破墨,以各種形態(tài)點線面在運行中的滲透和轉(zhuǎn)化實現(xiàn)了人物畫中的“筆中有墨”和“墨中有筆”,傳神寫意,生動活潑,富于筆墨氣韻,在一定程度上為寫實造型注入寫意精神和筆墨美感,提高了水墨人物畫的表現(xiàn)力。 夫妻 中國畫 33 x45cm·2007 吳山明作為新浙派第二代,他特別重視深入前輩浙派人物畫家尚未深入的山水畫傳統(tǒng),開發(fā)其尚可持續(xù)發(fā)展并引入意筆人物畫的深藏潛力。為此純化了寫實造型,把山水畫的宿墨引入人物畫,突出意筆表現(xiàn),發(fā)揮了宿墨的特殊功能與獨特美感,實際是純化了筆墨語言,把淡宿墨的潛力發(fā)揮至極,從而擴大了意筆寫實的表現(xiàn)力。這在當代人物畫發(fā)展中,是非常有意義的。 驕子 中國畫 33x45cm·2007 在意筆宿墨的發(fā)揮上,吳山明實現(xiàn)了難度中的自由。人物畫的造型講求確定性,宿墨的墨韻帶有隨機性,二者相互矛盾,在人物畫中發(fā)揮宿墨,吳山明解決了兩個化西為中的問題。首先是變西式以素描為基礎的造型觀為中式講求結構的造型觀,同時把筆墨服從于體面造型為主的手段變?yōu)橛盟弈l(fā)揮以線造型為主的手段。 昆侖山小娃 中國畫 33x45cm·2007 這種大匠運斤的高明手段,以筆蹤與墨韻在水分沖擊下的精妙生發(fā),形成了中鋒筆蹤和宿墨滲化相結合的筆墨方式,形成了筆痕蹤跡與水痕暈化結合之美,開拓了水墨人物畫的審美空間,發(fā)揮了宿墨遇水沖出筆痕的奇妙表現(xiàn)力。也就是說,筆痕還在,保存了中國畫以線造型的特點,但沖出的墨暈,在有效控制下,既塑造了形體,又表現(xiàn)了明暗,還與環(huán)境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兩位活佛 中國畫 33x45cm·2007 宿墨早在北宋就被注意到了。所謂宿墨,是隔夜的墨,脫膠半脫膠的墨,墨分子與膠分子有所脫離的墨,落在紙上容易臟、黑、板、結。宿墨的墨性,在變性而沒有完全變性之間,宿墨的使用,在可控不可控之間。因此長期以來,很少有人去使用,去極情盡致的發(fā)揮。直到黃賓虹用宿墨畫夜山,在山水畫中破天荒地開發(fā)了比焦墨還黑的層次,發(fā)揮了宿墨的潛能。 馬幫 中國畫 33x45cm·2007 吳山明則在人物畫中繼續(xù)挖掘了宿墨的潛力。他的宿墨探索,直接來自黃賓虹的啟示,不過黃賓虹用的是濃宿墨,吳山明用的是是淡宿墨。他在濃宿墨基礎上研發(fā)出來的淡宿墨,用來畫人物,可以畫得透亮、滋潤、明麗、瑩晶,畫出光風霽月的朗潤,畫出云淡風輕的快意,畫出智慧海的一片空明,可謂是對中國畫的一大貢獻。 瑪曲來的姐妹 中國畫 33x45cm·2007 近年吳山明的新作中,宿墨更有了力度,更有了水墨滲化與碑拓肌理相互映襯的美感。以宿墨作畫,使用長鋒羊毫,蓄水多,流瀉緩。落紙之后,既形成了有力的筆痕,產(chǎn)生水沖后筆痕外廓明顯的“痕跡美”和濕中見干的“拓印美”。又出現(xiàn)了沖出筆痕框廓外的墨韻滲化,滲化部分造成了結構的凸凹轉(zhuǎn)折,有一種墨從筆痕框廓中洇出來的特殊效果。 母與子 中國畫 33x45cm·2007 據(jù)了解,吳山明近些年一直在研究淡宿墨暈化中的碑拓味并且加以發(fā)揮。大家知道,宿墨落筆之后,筆痕框廓內(nèi)外因宿墨脫膠程度及水分的滲潤不同,便出現(xiàn)了或凝結或化開的區(qū)別。其凝結處,有水墨蒼勁的骨力,還有蟬翼拓一樣“如蟲食木,偶爾成文”的美感,干而能潤,形態(tài)隨機,其化散處,濕筆飄渺,靈動而有控制,于是呈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筆墨之美。 牽犢 中國畫 33 x45cm·2007 宿墨的使用,需要更大的含水量,行筆中宿墨的凝結與水墨的暈散,二者 自然的結合與互補,等于以碑味的凝重融入帖味的流暢。我前些時間問吳山明:“你自己看近十幾年你的宿墨上有什么新的發(fā)展?”他說:“是碑拓感的自覺”,“以前對中國的傳統(tǒng)的筆法的學習,都是從帖中去體味的。自從進入這種宿墨變革后,筆觸所反應出來的卻往往是另外一種具有鮮明的碑拓感的美,如屋漏痕,凝重古樸。” 青年夫婦 中國畫 33x45cm·2007 以往康有為論碑體書法十美,有所謂“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等等,而吳山明引入淡宿墨畫法的碑味筆墨,大約有兩個方面。一是凝重有力又自然天成的筆蹤,二是碑拓蒼茫斑駁的墨韻肌理。以往講繪畫的書寫性,都是帖的書寫性,而宿墨畫法的書寫性,則是碑的拓印性與帖的書寫性的結合,也是是墨的凝結與化散的妙不可言的結合。這樣就既強化了他個人的風格,也增添當代筆墨語言的審美豐富性。 日出而作 中國畫 33x45cm·2007 從吳山明得自黃賓虹啟發(fā)在藝術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淡宿墨法,我想到了黃賓虹的“道咸中興說”,和年輕學者對道咸中興的新穎解讀。黃賓虹的 “道咸畫學中興”說認為:晚清的金石復古,加上國勢衰微激起的愛國主義,引導了金石文化入畫,為中國繪畫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復興之路。【1】對黃賓虹“道咸畫學中興”說這條復興之路的認識,直接關系到怎么看待傳統(tǒng)資源,怎么去探尋民族繪畫發(fā)展的軌跡。 晨曲 35x35cm 吳山明2010年 以往對金石學與繪畫關系的研究,集中于海派花鳥畫的金石筆法入畫,而我指導的博士生李明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道咸畫學中興”說主要涵蓋的實際是“海派”之前的金石學與山水畫的關系,是由山水畫中吸收碑學筆法和拓片效果引發(fā)的筆法內(nèi)涵的變化以及對用墨傳統(tǒng)的發(fā)揚,特別是在墨法上自覺的向著“濕、濃、黑”的方向前進。【2】李明的研究不僅解釋了黃賓虹濃宿墨出現(xiàn)與他美術史研究的關系,而且也從史學的深度上,幫助我們理解了吳山明的淡宿墨,特別是其中碑學趣味與畫史傳統(tǒng)的關系。聯(lián)系吳山明的藝術實踐和李明的畫史研究,可以得出這樣的論斷:無論畫史研究,還是藝術語言探索,如果不脫離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藝術本體,得出的一些認識往往是異曲同工和殊途同歸的。 注: 【1】黃賓虹《畫學篇釋義》見《黃賓虹文集·書畫編》(下),上海書畫書畫出版社,1999年6月。 【2】李明《“道咸畫學中興”說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10年。又見李明《“道咸畫學中興”說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12月。 池塘長夏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觸物為精而生妙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春汛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春之歌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金秋之趣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林中閑趣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覓食圖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清音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秋池意趣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秋鷺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日出而作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天然心畫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無墨處皆如云氣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翔 35x35cm 吳山明 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