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傳世蕉葉式琴,為琴家鄭穎蓀舊藏,1953年收購?,F(xiàn)藏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該琴通長122.0厘米。蕉葉式。琴面弧度近半圓形,兩側極薄,左右對稱起伏如蕉葉狀。有效弦長118.0、尖額寬17.5、肩寬18.4、尾寬14.0、體厚四徽處6.5、近尾處4.0、底厚0.9厘米。琴原為黑髹罩綠色光漆,后加朱漆多處。鹿角灰胎,壽山石徽,通身發(fā)小蛇腹斷。龍池鳳沼皆作橢圓連弧形,池五連弧,長20.0、寬3.0、窄2.4厘米,沼三連弧,長10.5、寬2.8、窄2.6厘米。琴面為桐木斫,露重疊尖弧形木紋,納音微隆起,紫檀岳尾。岳山橫列琴首之中,長15.7、最高1.5、最低1.2厘米。承露圓角,寬2.0厘米,長如岳山,弦孔距2.0厘米。焦尾為半圓檀木作,嵌于琴尾正中,龍齦兩側略高起如唇狀裝飾。尾托為一小片檀木嵌于尾下,兩側略高出齦托之上,用以含弦。護軫一,居琴首正中,外側凹下,作圓溝由下端至額,過岳山11.2厘米,由闊漸狹而止,其最寬處約2.0厘米。背面由額下空過池沼直貫至尾作突起葉梗。兩側均開裂,內(nèi)側中部漆胎剝落外露葛布底,余皆完好。 琴首葉梗兩側,刻約長3.0厘米橢圓印一,篆“怡云”2字,及楷書“冰□碧”3字,刻“□玉鳴”楷書3字,及約3.0厘米印一方,篆“芥圃□用”4字。未見腹款。 指扣琴背,音散,略有回音;按彈音較為松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