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0 08:49:51|分類: 中醫(yī)|字號 訂閱 所謂脈象,就是醫(yī)生用手指感覺出來的脈搏形象,它包括動脈搏顯現部位的深淺、速率的快慢、強度的大小、節(jié)律的均勻與否等等。正常的脈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節(jié)律均勻的,稱作“平脈”(正常脈象)。有病時的脈象叫做病脈。不同的病癥常出現不同的脈象。我國古代醫(yī)家對于脈象的研究是很細致的。《內經》已經記有十多種脈象,《脈經》總結了二十四種,以后的脈書甚至記述多達三十多種或更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代施發(fā)的《察病指南》(公元1241年)一書,載有三十三幅脈象圖,很是生動有趣。近代用科學儀器描繪脈象,是法國生理學家馬雷(1830—1904)在公元1860年發(fā)明脈搏描記器以后才實現的。我國古代醫(yī)家能在他幾百年前憑手指感覺和想像,繪出那么多脈象,是世界脈學史上罕見的。 古代文獻所記的常用脈象約二十多種,如浮、沉、遲、數、滑、澀、虛、實、濡、芤、緩、弱、結、代、促、緊、弦、洪、細、微等等。現僅舉其中幾種為例,簡略介紹一下。 “浮”、“沉”在《內經》中已有記載,《難經》、《傷寒論》上也都有所論述。它們反映脈位。所謂脈位,就是用手指端去切脈所覺察出的脈搏表現最明顯的部位。“浮”是指用手指輕按就可覺察脈搏、重按反而減弱的脈象,主要表明病在“表”,常見于外感病初起,機體和外界致病因素(外邪)相抗爭于肌表。在生理病理上,這多由心搏排血量增加、血循環(huán)加速、血管彈性阻力降低、橈動脈充盈度增大所致。相反,“沉”卻是指輕按不能覺察、重按才能察清的脈象,主要表明病在“里”,陽氣衰微,常見于心臟病患者。在生理病理上,這多因心搏排血量減低、血壓下降、末梢動脈血減少、血管彈性阻力增加所形成。 “遲”、“數”是《內經》等古典文獻早有記述的脈象。這兩種脈象反映脈搏的速率?!斑t”脈是指一息脈跳四次以下(每分鐘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屬“寒”性,機體氣血運行不正常?,F代醫(yī)學研究,它在生理病理上多因迷走神經興奮增高、心房心室傳導阻滯等心臟的變化所形成?!皵怠泵}和它相反,它快于正常脈跳而呈一息五次以上(每分鐘九十次以上),常見于“熱”癥,主要反映機體功能亢進等情況。 “代”脈反映脈搏的節(jié)律?!秲冉洝芬延杏浭??!睹}經》說它是跳動幾次之后中止幾次再跳的脈象。這是一種慢而有規(guī)則間歇的脈,相當于現代醫(yī)學所說的二聯(lián)脈、三聯(lián)脈、四聯(lián)脈,多見于代謝機能發(fā)生障礙的心臟病人、嚴重心力衰竭或機體機能陷于危極時期的病人?!秲冉洝分赋鲞@種脈說明臟氣衰弱,和現代醫(yī)學的說法一致。 “滑”、“澀”主要表現脈波形態(tài),就是脈搏升降速度的異常變化。“滑”脈在《內經》中已有記述,《脈經》中描述為往來“流利展轉”,唐代名醫(yī)孫思邈說它“如珠之動”。這種脈常見于痰喘咳逆、蓄血、實熱等癥。在生理病理上,多因代謝旺盛、血管舒縮都快、血流通暢等情況所形成,常見于甲狀腺機能亢進、動脈硬化等癥。婦女妊娠三個月后,因血容量和排出量增加、血流加速等因素,常有“滑”脈,不屬病脈。古代中醫(yī)就認識通過察脈可判斷妊娠,是有一定道理的?!皾泵}正好相反,是脈搏來去艱澀的脈象。這種脈“往來蹇滯,行而多礙”,《內經·脈要稍微論》中說“澀則心痛”。這種脈有虛實之分。虛的多表明氣血虧損,實的多表明有氣、食、痰等阻滯脈道,氣血運行不暢。在生理病理上,這主要是由于心臟排血量減低、血流減慢等情況所形成,常見于貧血、失血以及心機能不全等癥。 濡脈:濡脈是脈顯浮細而柔軟。柔軟是濡脈的主要特點,好像手按到松軟的海綿上一樣,所以濡脈又叫軟脈。濡脈主要指濕邪為病,濕邪在表壅阻脈道,氣血被困,所以脈浮細而軟。若脈濡而緩,多為濕邪困脾。也有氣血虛見濡脈的,所以必須結合癥狀全面分析 。 濡脈 來源:www.examda.com [脈象特征]:濡脈浮細無力而軟。其特點是脈管搏動的部位在淺層,形細而軟,輕取即得,重按不顯,故又稱軟脈。 [臨床意義]:濡脈多見于虛證或濕證。 [機理分析]:濡脈多見于精血陽氣虧虛者。脈管因氣虛而不斂,無力推運血行,形成松弛軟弱之勢;精血虛而不榮于脈,脈管不充,則脈形細小應指乏力。另外,濕困脾胃,阻遏陽氣,脈氣不振,也可以出現濡脈。 芤脈 [脈象特征]: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其特點是應指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說明芤脈位偏浮、形大、勢軟而中空,是脈管內血量減少,充盈度不足,緊張度低下的一種狀態(tài)。 [臨床意義]:芤脈常見于失血、傷陰。 來源:www. [機理分析]:芤脈多因突然出血過多之時,血量驟然減少,無以充脈,或者劇烈吐瀉,津液大傷,血液不得充養(yǎng),陰血不能維系陽氣,以致脈氣浮散而成。 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guī)則的歇止現象。結脈主寒痰、瘀血、包塊,這些有形的邪氣阻滯脈道,使氣血流通緩慢,而且時停時止。若脈結無力,又為心血虛心氣虛,推動血行無力的脈象。若偶爾出現一次歇止停跳現象,其人又無其它不適的癥狀,則不作病論。若脈來緩慢,歇止停跳又多,病情較重,當于重視。 結脈為中醫(yī)脈象之一?!秱摗て矫}法》認為:“脈緩來,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薄睹}訣刊誤》認為:“脈緩來,時一止復來,無常數?!唤Y?!眰鹘y(tǒng)中醫(yī)認為,脈來緩,時而一止(突然停頓一次),止無定數,或跳三下,停一下,接下來跳五下停一下,沒有一定的停頓規(guī)律,為結脈。一般認為,脈象一息四至(70次/分左右),往來和緩,不快不慢為緩脈,在緩脈基礎上突然出現脈搏停頓,脈搏停脈次數沒有一定規(guī)律,是結脈的特征。中醫(yī)認為,脈結而有力為陰寒過盛,氣結、血瘀、寒痰、飲凝、宿食、漂瘕積聚、七情氣郁等可見。脈結無力主真氣衰弱,氣血虛衰,虛勞久病。依據脈象表現,結脈可屬于現代醫(yī)學的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撲動、心房纖... >> 促脈:為中醫(yī)脈象之一。《傷寒論·平脈法》認為:“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脈?!薄稙l湖脈學》認為:“促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如蹶之趣,徐疾不常?!眰鹘y(tǒng)中醫(yī)認為,促脈為脈來數,時而一止,止無定數。也就是說,促脈的特點是脈的速率較快,屬數脈范圍(一息五至,即90次/分),在搏動過程中時有歇止(停頓),但歇止沒有一定規(guī)律,止后復動。它可以跳三五次停頓一次,或跳八九次停頓一次,停頓沒有一定規(guī)律。中醫(yī)認為,促脈多主陽盛實熱,氣血痰飲宿食停滯,多見于陽熱亢盛階段。然而,促脈亦主真元衰憊。《診家正眼·下卷》云:“然促脈之固得于臟氣承違者,十之六七,得之真氣衰憊者十之二、三。”明確指出有一部分(十之二、三)... >> 弦脈:弦脈就如按到琴弦一樣,繃得較緊,端直而長,直起直落。弦脈是肝膽病的主脈,肝為剛臟,病則經脈筋經緊急,所以脈端直而弦。痛證脈也多現弦象,因胃腹痛多是肝氣橫逆克伐脾土所致。此外,痛證多由寒邪引起,寒主收引,使經脈繃急,故脈弦。痰飲停留在肝經所過的兩肋,稱為懸飲,也現弦脈。現代稱的動脈硬化的病人,更是典型的弦脈。 洪脈 [脈象特征]洪脈脈體寬大,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涌。其特征主要表現在脈搏顯現的部位、形態(tài)和氣勢三個方面。脈體寬大,搏動部位淺表,指下有力。由于脈管內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實有力,來時具有浮、大、強的特點。脈來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濤,洶涌盛滿,充實有力即所謂“來盛”;脈去如落下之波濤,較來時勢緩力弱,即所謂“去衰”,其脈勢較正常脈為甚。 [臨床意義]洪脈多見于陽明氣分熱盛。此外夏季脈象稍現洪大,若無疾病也為平脈。 [機理分析]洪脈多見于陽明氣分熱盛證。此時邪熱亢盛,充斥內外,且正氣不衰而奮起抗邪,邪正劇烈交爭,氣盛血涌,脈管擴大,故脈大而充實有力。若久病氣虛、或虛癆、失血、泄瀉等病證見洪脈多屬于邪盛正衰的危候。 細脈:細脈是指脈管在指下感覺細小,有的形容脈細如絲,但脈起落搏指明顯,能分清次數。其特點是脈窄,波動小。脈細主虛證。主要指陰虛、血虛,陰血不足脈管不充盈,所以脈現細小。陰陽氣血都不足的久病虛證,脈也細小。點單純的陽虛氣虛,脈現沉微,陽虛氣虛較重出現陽亡氣脫的危險階段時,脈反現浮大無力。水濕較重的病人,由于水濕充斥皮膚,脈管受到擠壓便顯得細小,但細而柔軟。與細脈相反的是洪大脈,指下感覺脈寬大,波動也大,如波濤洶涌,脈跳起搏指有力,落下時較深,起伏較大。多見于高熱病人,且與數脈同時出現。 散脈 [脈象特征]:散脈浮散無根,至數不齊。其特點是浮取散漫,中候似無,沉候不應,并常伴有脈動不規(guī)則,時快時慢而不勻,但無明顯歇止,或表現為脈力前后不一致。所以散脈為浮而無根之脈,古人形容其為“散似楊花無定蹤”。 [臨床意義]:散脈多見于元氣離散,臟腑精氣衰敗的危重病證。 [機理分析]:散脈多由于氣血虛衰,精氣欲竭,陰不斂陽,陽氣離散,以致脈氣不能內斂,渙散不收所致。 革脈 [脈象特征]:革脈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其具體特征是浮取感覺脈管搏動的范圍較大而且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則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壓鼓皮上的外急內空之狀。 [臨床意義]:革脈多見于亡血、失精、半產、漏下等病癥。 來源:考試大 [機理分析]:因為精血耗傷,脈管不充,正氣不固,氣無所斂而浮越于外,以致脈來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似繃急的鼓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