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張先(990—1078)是北宋時期的高壽詞人,他甚至比晏殊(991年—1055年)還要大一歲。晏殊當年(1005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因出仕極早,范仲淹、歐陽修、張先等皆出其門下。張先是天圣八年(公元1030)的進士,及第時已經40歲了。 張先是北宋詞壇的一個代表作家,在詞從小令向慢詞的過渡中是一個重要人物。因為善于用“影”字,因此被人稱為“張三影”。不過他被后人所知,卻不是因為詞填得好,而是一個八卦故事。 一、張先八十娶小妾是真是假? 對于普通人來說,張先最出名的還是他八十歲娶小妾的故事, 據說張先很開心地寫了一首詩: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治平元年(1064)張先74歲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據說常往來于杭州、吳興之間,以垂釣和創(chuàng)作詩詞自娛。張先八十歲的時候,蘇軾(1037—1101 )應該是33歲,正是王安石變法的第二年:熙寧三年(1070年)。這一年歐陽修因反對新法,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離開京城。當時蘇軾在京也連續(xù)上書神宗全面批評王安石新法。 不知道蘇軾怎么知道遠在江南的張先娶了一個小妾,而且還寫了一首詩拿老頭子開起了玩笑: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熙寧四年至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才被派往杭州任通判,那時候的張先已經八十四歲了。張先娶小妾不知真假,但是蘇軾給張先寫得這首詩很像是后人杜撰的。 二、張三影的來歷 據宋朝《古今詩話》記載,張三影的名號還是張先自己取的: 有客謂子野曰: 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子野曰: '何不曰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 '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有客人對張先說:大家都稱先生您為張三中,因為您的作品里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三句。張先說:為什么不叫我張三影呢?客人不解,張先說:'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這三句才是我最得意的句子呀。 三、三中與三影 三中是一首詞中三句,“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來自張先的《行香子》: 舞雪歌云。閑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鐘殘角,又送黃昏。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三影分別來自于張先的三首詞。第一首是《天仙子》,其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p>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第二首是《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其中有“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凈。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 彩絳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艷眉相并。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 這首詞是一首慢詞,北宋初年填詞以小令為主,張先與柳永對慢詞都有開拓之功。 第三首是《歸朝歡》,結尾句是”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按照《古今詩話》的說法,這首詞有兩個版本,另一個結尾句是'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 聲轉轆轤聞露井。曉引銀瓶牽素綆。西圓人語夜來風,叢英飄墜紅成徑。寶猊煙未冷。蓮臺香蠟殘痕凝。等身金,誰能得意,買此好光景。 粉落輕妝紅玉瑩。月枕橫釵云墜領。有情無物不雙棲,文禽只合常交頸。晝長歡豈定。爭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昽,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 四、張先其他詩詞作品中的影 既然有三個異常優(yōu)秀的”影“,當然是從很多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三個最好的,張先還有一首”影“寫得非常好,甚至被人稱為可以與“三影”合稱“四影”。這是一首《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 》中的一句: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除了這四首有名的”影“,張先還有三十多個”影“,例如: 弄妝俱學閑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赌咎m花/玉樓春 其七 席上贈同邵二生 》 浮萍破處見山影,野艇歸時聞草聲。七律《西溪無相院》 山影與天都在水,風光為月不留云。七律《九月望日同君謨侍郎泛西湖夜飲》 苕花飛盡汀風定,苕水天搖影?!队菝廊恕?/p> 相比較而言,比起前面的”四影“,略微有些遜色。其中”浮萍破處見山影““云破月來花弄影 ”有異曲同工之妙。能看出來,張先真得很喜歡用”影“這個字,難怪會提煉出“云破月來花弄影 ”這一類的佳句。 五、”影“以外的佳作 張先除了這些”影“以外,它還有很多佳作流傳下來,其中更有一首詞讓歐陽修嘆服。 1、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南宋范公偁(1126-1158)《過庭錄》記錄了一個故事: 子野郎中《一叢花》詞云:“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時盛傳,永叔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謁永叔,閽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 張先的這首詞流傳于世,歐陽修讀到以后非常愛不釋手,可惜沒有見過張先。有一天看門人通報說有一個張先的人來拜謁,歐陽修激動地鞋都沒穿好就出門迎接,嘴上還說著:這是“桃杏嫁東風”郎中來了。 《一叢花》: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這首詞妙在末句: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修辭中有一種叫做:比擬,比擬有兩種,其一是將物擬人(物有人的特征),將人擬物(人有物的特征)。這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兼有兩種比擬,先是將人擬物:不如桃杏,然后將物擬人:猶解嫁東風。 最后三句化用的是李賀《南園》詩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之句,而李賀只用了一種比擬,因此張先更勝一籌,轉進轉出,絕妙無比。 2、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昨天寫了一篇《飛紅萬點愁如海 一篇短文看明白 詩詞創(chuàng)作如何用好明喻隱喻和借喻》,講的是比喻,從張先《一叢花》中可以看到”不如桃杏“之比,這首《千秋歲》也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這首詞惜花傷春,和上一首相似的是也有相思之意。李賀說:天如有情天亦老,但是在張先這里,天不會老,情也不會絕。心似雙絲網,絲”“思”,諧音雙關。中有千千結,異常的牢固,所以情難絕。這個比喻雖然沒有一叢花那么復雜,卻新警奇拔,成為點睛之筆。 結束語 說張先,不能不提柳永,張先比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小幾歲,但是兩個人的際遇完全不同。柳永幾乎落魄終生,暮年中第卻一直沉于下僚,傳說柳永死后還是樂工歌妓湊錢下葬的。而張先頗受晏殊的賞識,雖然40中第,但是一直到74歲才致仕,生活優(yōu)渥。二人都對慢詞有開拓之功,提高了慢詞的地位,有承前啟后之功。 晁無咎評價二人的區(qū)別說他說: 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 《能改齋漫錄》 柳永仕途運蹇,很大的原因就是詞作過于俚俗,因此晁無咎說”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傳說當年柳永因作詞得罪了宋仁宗,“久困選調”,柳永去走晏殊的門路碰了釘子。 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 “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不但晏殊瞧不上柳永,蘇軾也曾告誡秦觀不要學柳永的詞風,北宋的士大夫們對于柳永總是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而張先恰是主流這一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