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關(guān)于鷸成長的視頻,心里頗為感動。 視頻講述了一只幼鷸從依賴媽媽到獨立捕食的過程。 期間幼鷸因被海潮撲打后受傷,總是充滿恐懼和退卻,直到遇到寄居蟹之后,它在寄居蟹身上無意中學到如何應對困難的方法,才重拾了信心和希望。 通過不斷地嘗試,最終,它掌握了比其他鷸更高效的捕食技能。 成長,讓它付出了受傷痛苦的代價;可是,也讓它收獲了友誼和勇氣,給予了它求生技能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令我感動的是,鷸媽媽從始至終,都沒有因為孩子的抗拒、害怕而妥協(xié),她堅持:要吃就自己去捕食。 也正是這份“狠心”,讓幼鷸最終習得捕食求生的技能。 而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是父母的本能。這是一種最樸素最本質(zhì)的情感。 然而,如果父母一味站在孩子身前抵擋一切,甚至越俎代庖替他去完成,那么,就會活生生把孩子養(yǎng)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曾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對清潔工夫婦因為只有一子,所以從小十分嬌慣,物質(zhì)上從不委屈。 他們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同事難相處,工作任務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煩、太苦,太累,受不了等。 5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么上網(wǎng)打打游戲,要么用父母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面對父母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們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父母被氣得差點吐血。 后來,隨著年歲漸長,又實在無法忍受兒子的剝削,只能將30歲的兒子告上法庭,要求他搬離家中,獨自求生。 不得不說,這個結(jié)局真是讓人唏噓! 可是,仔細想想,孩子那句“如果無法養(yǎng)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嬌慣”又何嘗有錯? 如果父母能從一開始就狠心一點教會孩子獨立能力,教會他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又怎會淪落到今天對簿公堂這種局面? 有句話說,如果樹苗因為害怕疼痛而拒絕修剪,就永遠也不會成材。 而是否接受樹苗拒絕修剪的要求,則是作為家長的我們所能決定的。 很多時候,家長的“不狠心”才是摧毀孩子人生的致命因素。 所幸,在孩子30歲這年,父母總算“狠心”了一回,將他徹底推了出去。 我向來很喜歡、很欽佩那些“狠心”而充滿溫情的家長的。 如廣安市鄰水縣城這位給孩子“挑糞教育”的父親周偉。 周偉的兒子明明今年讀小學三年級,可卻連續(xù)兩天被老師投訴不寫作業(yè)。 他該說也說了,罵也罵了,孩子每次都會拍著胸脯對他說“我下次一定寫”,結(jié)果卻每每食言。 最后一次明明向他保證說:再不寫作業(yè),我就回鄉(xiāng)下挑糞。 他本以為孩子做出這種承諾,總會改變,結(jié)果孩子再一次不寫作業(yè)。 氣壞了的周偉覺得有必要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盡管挑糞很累很苦,甚至可能讓孩子受傷,可是他仍然狠下心堅持把孩子帶到鄉(xiāng)下,監(jiān)督他完成自己未完成作業(yè)的承諾懲罰。 而事實證明,他的這份“狠心”對于孩子來說,十分有效。 據(jù)明明的老師反饋,明明現(xiàn)在的學習態(tài)度比以前認真許多,作業(yè)都按時完成且十分工整。 而明明自己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 “我起初還以為挑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糞桶才知道是多么不容易” “我挑久了就感覺肩上和脖子后面的骨頭都非常痛” “我突然意識到,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而父親則說: “看到兒子肩膀上有明顯的紅印,我心很痛??墒俏抑挥腥掏醋屗ソ?jīng)歷,才能讓他明白,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另外還有許多比讀書更辛苦的事情?!?/span> 的確,時間不會讓人成長,只有經(jīng)歷才會。 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及時“狠心”一點,讓他去經(jīng)歷多一點,才能讓他客觀面對現(xiàn)實,并且有力量去改變。 再者,父母懂得“狠心”一點,才能避免將來社會對他太狠。 我相信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包辦一切,對孩子不好。 然而,很多人常常不自覺地替孩子做本該孩子去做的事。 也許是對孩子愛得深切,也許是毫無意識,但是,我想,更多時候,成長意味著分離,包辦是面對分離時的不甘。 《請回答1988》里,金正煥的媽媽因為有事要回娘家一趟。 因為擔心孩子和丈夫生活自理無能,就絮絮叨叨地交代了一切生活注意事項。臨走前還一步三回頭,滿心放不下。 然而,她才剛離開,被管束久了的丈夫和孩子就如同從牢里放出來一樣,使勁放縱自己。 爸爸躺在地上翹起二郎腿看電視,直接用腳丫摳遙控器換臺; 大兒子用白糖泡飯吃,而且灑了整整半包糖; 小兒子光著膀子吃了一地的薯片; 短短幾天,他們就把家里搞得烏煙瘴氣,像個垃圾場一樣。 而這一邊,媽媽因為始終牽掛著他們,決定提前回來。 在突然得知媽媽要提前回家,并已經(jīng)在火車站時,三個男人趕緊手忙腳亂地火速收拾完家里的一切。 媽媽走進家門的時候,發(fā)現(xiàn)家里整齊干凈,她將信將疑地從衣柜、冰箱、廚房一一檢查,居然跟她離開之前沒有太大差別。 丈夫走到她耳邊得意地說:你看吧,你不在,我們也一點沒有不方便呢。 那一刻她臉上的表情很復雜,繼而是失落,接著默不吱聲,躲回房間里去了。 細心的正煥察覺到了她的異樣。他很不解,為什么他們做得那么好,媽媽卻不開心。 小伙伴東龍知道后說:因為媽媽不在,可你們依然過得很好。 是啊,我本以為你們需要我,而你們卻不需要。這種落差怎么叫人開心得起來呢? 聰明的正煥一下子被點醒,他急忙趕回家,把哥哥在煮面的手故意燙得紅腫,然后大喊媽媽救命; 他接著又進入廚房把煤餅打翻,然后向媽媽告狀說爸爸打翻了煤餅; 最后,他回到自己房間里把衣柜里的衣服打亂,然后大喊媽媽說:媽,我找不到內(nèi)褲······ 媽媽一邊一臉嫌棄的表情過來幫忙,一邊抑制不住得意的眼神念著:你們真是我的冤家,沒有我你們怎么活呀!什么都做不好······ 一通忙碌下來,媽媽突然就高興起來了。 喜歡包辦孩子一切的家長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很多時候,被需要的不是孩子,反而是作為大人的我們。 被需要就是被愛,我們舍不得孩子逐漸不需要我們。 所以,才會有這些:“你長大了,我做不了你主了。”“兒大不由娘,女大不中留”這些酸溜溜的語句。 可是,對于成長這件事來說,不需要不代表不愛啊。 不再依賴父母,是獨自走向獨立,是一場真正意義上長大標志的洗禮。 美國心理學家希爾維亞曾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們必須在很多時刻學會忍痛放手,甚至親手將他推出去。 或許,我們會不舍地嘟囔著:他們長得真快啊!那天他才嗷嗷大哭趕來出世,今天就已經(jīng)上學了,甚至開始要求有自己的私人空間。 可是,看著孩子們長大并享受成長的快樂,充滿自信獨立的樣子,我們又何嘗不驕傲呢? 盡管很不舍,可是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學會珍惜。 珍惜當下彼此依賴的時光,珍惜當下能互相陪伴的時光。 也唯有如此,在孩子需要獨立走向外界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安心地充滿勇氣把TA推出去; 也唯有如此,才有辦法做到,無愧地“狠心”放手。 孩子學習和記憶不好,是因為沒有掌握學習和記憶方法,我們專注高效學習方法研究,免費幫孩子診斷學習問題。 |
|
來自: 昵稱32649950 > 《小初高學習方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