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這段時間,想必很多朋友在追電視劇《都挺好》,是不是各種滋味堵在心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劇。 這是一部生活倫理劇,講家庭、講親情,卻猝不及防地撕開了那一層面紗。從已經(jīng)播出的情節(jié)看,大致是這么一個故事:看上去風(fēng)光的蘇家,因蘇母突然離世,子女們各自的生活軌道因為父親的安排問題而被改變,一路走來積累的矛盾、各種不同的性格缺陷浮出水面,由此引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家庭危機。
當(dāng)然,故事遠比這樣的文字梗概要更復(fù)雜,人物的心理與關(guān)系也更糾結(jié)。劇情涉及的話題,涵蓋了一個核心家庭可能遇到的種種大事小事。比如啃老與贍養(yǎng)、重男輕女的觀念、子女與父母的責(zé)任、孩子的培養(yǎng)、親情的衡量、攀比與面子等等,很多都沒有確定的答案。而被戲劇化了的矛盾沖突中,人情世故、人性面目,更是被展現(xiàn)無余。很多人表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家人的影子,好似被戳中了心中隱藏而不敢直視的小角落。大家都說這劇好,可能就是因為它離真實生活實在是太近了。 “都挺好”,以目前的劇情看,還是“都不好”。蘇母強勢霸道、重男輕女,父親蘇大強懦弱狡黠、“作出天際”,老大蘇明哲長期在美國讀書生活、臉面至上,被寵溺的老二蘇明成性格小氣、心胸狹窄,女兒老三蘇明玉是被“拋棄”并且與家庭決裂的那一個,心結(jié)也難以打開??梢哉f,這不是一個“核心家庭”,倒像是一個“離心家庭”。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算盤,導(dǎo)致矛盾無法理順、問題無法解決。
生活一地雞毛,但錯的未必是某個個體。大兒子想接父親來美國卻能力有限,二兒子與父親一起住而產(chǎn)生各種不愉快,父親更不愿與強勢的三女兒一起生活,說起來都是因為各有各的“難”。忽然落單了的老父親如何繼續(xù)生活下去,對于誰都是一個難題。其實,即便沒有蘇母的突然去世,這個家庭的問題也必然會爆發(fā)出來。在很大程度上,這個劇集提出的,其實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yīng)該如何面對過去,重建未來生活? 在播出過半的劇情中,蘇家兩代四口人,還是生活在過去之中。劇中老蘇的賬本讓人印象深刻:他偷偷記下來多年來老兩口對二兒子的各種資助,買房、買車,甚至是買兩串糖葫蘆的錢。一筆筆算下來,二兒子不高興,三女兒也一肚子委屈。親情真的需要記賬嗎?付出與回報應(yīng)該怎么考量?權(quán)利與義務(wù)又應(yīng)該如何平衡?賬本就好像是一個隱喻,算的是付出、是權(quán)利,算的也是過往的日子。拎不清這筆賬,也就自然走不出心結(jié),更談不上重建生活。
揭開過去的面紗就會發(fā)現(xiàn),三兄妹各有各的傷疤。老大蘇明哲不敢面對自己的懦弱與偽裝,老二蘇明成不敢面對自己的貪與懶,老三蘇明玉不敢面對成長中遭遇的不公,帶著“傷疤”成長,導(dǎo)致裂痕越來越大。好在,揭開傷口,才有被治愈的可能;敞開心扉,也才有解開心結(jié)的可能。正如這部劇的原著小說《回家》中對蘇明玉的描寫,“她現(xiàn)在有自信正視過去,一分為二地正視她不喜歡的每個人,她知道自己在痊愈”。 生活是面多棱鏡,有繁華的霓虹,有忙碌的腳步,有商場的較量,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有小兩口的嬉笑與吵鬧,有大家庭的糾紛和團圓……總之,這些都是想躲也躲不掉的,只有真實地面對過往與眼前,才能看清生活的本來面目,調(diào)整好自己的姿態(tài)。說到底,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自己和他人的多重身份,既是個人,也是父母子女;既是小家庭的一員,也是原生家庭一份子;既是家庭人,也是社會人。多一些寬容體量,少一些“理所應(yīng)當(dāng)”;多一些換位思考,少一些自我中心,才能在與自己、與他人的和解中,找到生活新的平衡點。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等到?!?strong>可是,一輩子太短,等待又很被動,面對愛與親情,不必冷如霜、淡如水,努力向前跨一步,一定會都挺好的! 這正是:天和日月明,地和萬物生,人和百事順,家和萬事興。 大家晚安! (文 | 李洪興) 免責(zé)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wǎng)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