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手術指征及目的 (一) 手術指征
預期壽命較長,傷前活動良好者,或者合并髖關節(jié)疾病者,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 預期壽命較短、傷前活動較差者,可行股骨頭置換術。
(二) 手術時機
(三) 手術目的
二、 手術技術 (一) 股骨頸骨折閉合/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術
標準的前后位影像要求圖像采集器與患者軀體的水平面相垂直。 側位影像要求圖像采集器應與股骨頸的縱軸同處一個平面,并與股骨頸縱軸垂直,及影像采集器與地面成10°~30°的傾斜角,同時與下肢軸線成40°
患者平臥于牽引床,將患肢足部牢固固定于踏板上,患肢輕微屈曲、外展、外旋,健側肢體屈膝屈髖為C形臂預留空間。 骨折后股骨股骨頸骨折通常呈內(nèi)翻、短縮、向前成角畸形,遠端由于足受重力作用而外旋。 首先軸向牽引患肢,恢復股骨頸的長度,糾正內(nèi)翻畸形,使股骨頸輕微外翻。 完成軸向牽引后將患肢足部極度內(nèi)旋,髕骨朝向正上方,并適當內(nèi)收患肢:通過內(nèi)旋患肢,恢復股骨頸骨折向前成角,恢復股骨頸自然的前傾角度;通過牽引以及內(nèi)旋,內(nèi)收患肢,恢復頸干角。 股骨頸骨折,復位盡量一次完成,按照下述方法判斷復位效果,如果1~2次閉合復位不滿意,則應采取切開復位。否則多次復位有可能加重股骨頭血供的損傷。
股骨頸骨折復位的原則是股骨頭獲得股骨距的支撐,為此應避免內(nèi)翻和股骨頭的下移;同時后側成角<20°;輕度的外翻畸形是可以接受的。 為此可以有一下兩種方法協(xié)助判斷復位的滿意程度: 股骨頸骨折解剖復位后,在正位和側位可以觀察到股骨頭和股骨頸之間光滑的S形曲線,如果曲線變?yōu)镃形或者有明顯的不平滑成角,則復位不滿意。 Garden對線指數(shù):壓力骨小梁與股骨干內(nèi)側皮質(zhì)成角,正位160°,側位180°。復位后正側位平片上對線指數(shù)<155°或>180°表明骨折對位對線不佳,將增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概率。
切口體表投影:自距離髂前上棘外側遠端2cm起,做一弧形切口,通過大轉子頂點外側,沿股骨長軸延伸。 手術入路: 沿皮膚切口切開皮膚、皮下,沿闊筋膜張肌后界切開,將闊筋膜張肌牽向前方,在近端鈍性分離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的間隙,至臀上神經(jīng)的第一個分支處。 向后牽開臀中肌,顯露關節(jié)囊處的脂肪,將大腿外旋,更好地顯露關節(jié)囊的前方,若大腿前方肌肉過于緊張可以松開牽引床并稍微屈髖。 術后修復關節(jié)囊。 骨折復位: 用骨鉤置入骨折斷端,向外側牽拉骨折遠端,同時外旋大腿,使骨折斷端分離。 松開骨鉤的牽引,同時內(nèi)旋患肢,復位骨折。 如果股骨頭存在旋轉移位,可以在近端骨折塊置入1~2枚克氏針,作為搖桿協(xié)助糾正旋轉移位。 透視檢查復位情況,評判標準同閉合復位。
對于Pauwels角較大的不穩(wěn)定骨折或者基底型的骨折,可以選擇滑動髖螺釘治療; 一般采取2孔的滑動髖螺釘,另外在主釘上方置入一枚空心螺釘防止股骨頸旋轉;
倒“品”字置入空心螺釘: 第一根導針的置入:進針位置位于小轉子平面以上,正位像位于股骨頸下方,側位像位于股骨頸中線,方向平行于股骨頸長軸,進針至軟骨下骨5mm。 應用平行導向器置入第二根導針:正位像位于股骨頸中線,側位像位于股骨頸后方,方向平行第一根導針,同樣進針至軟骨下骨5mm。 應用平行導向器置入第三根導針:股骨頭后上方是外側頸升動脈穿入處,應避免在此位置置入螺釘,因此第三枚導針偏前、偏上,平行于前兩根導針置入。 測量深度,所得數(shù)值減去5mm,以便加壓時骨折端輕微的壓縮,如果是年輕骨質(zhì)堅硬的患者,可以用空心鉆預鉆孔,如果是年老骨質(zhì)疏松的患者,可以在擰入螺釘時加墊片,不要讓尾釘沒入骨皮質(zhì)。 沿空心釘導針擰入半螺紋空心螺釘,透視下確認空心螺釘螺紋全部通過骨折線,螺釘逐一加壓,透視確認,閉合切口。
經(jīng)驗教訓
下方螺釘獲得股骨頸內(nèi)側皮質(zhì)、股骨頭軟骨下骨和股骨外側皮質(zhì)的三點支撐; 倒“品”字排列更符合股骨頸橫截面的倒三角形; 在小轉子水平減少螺釘?shù)闹萌?,可以減少應力集中,從而減少醫(yī)源性的轉子下骨折。
一方面獲得骨皮質(zhì)支撐,以提供堅強的固定;另一方面通過最大額占位效應提供良好的抗旋轉能力:
采取順行髓內(nèi)釘固定股骨干骨折時,限制了股骨頸骨折的固定方式只能采取拉力螺釘,且對于無移位的股骨頸骨折,置入順行髓內(nèi)釘?shù)倪^程有可能帶來骨折的移位; 采取逆行髓內(nèi)釘固定股骨干骨折,允許醫(yī)生選用DHS或者空心釘固定股骨頸骨折,對于無移位的股骨頸骨折,可以首先固定股骨頸的骨折后,再固定股骨干骨折。
文章不錯,點個好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