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皇帝除了自身姓名外,通常還有三種稱號,分別是謚號、廟號、年號。謚號是帝王死后,大臣們根據(jù)帝王一生的功過是非給出的一個總結性判詞,標準格式是:國名+謚號+帝(王)。廟號是皇帝在本朝皇族中的輩分,并非每一位皇帝都有廟號;年號則是皇帝的紀年號,每位皇帝都有一個以上的年號。周朝到隋朝采用謚號制度,唐朝至元朝采用廟號制度,明清兩朝采用年號制度。
謚號并非帝王專有,諸侯貴族乃至大臣都可以有謚號。通常來講,文、武這兩個謚號是最高評價,一般開國皇帝被謚號為文或者武。比如周朝第一代王姬昌謚號周文王,第二代王姬發(fā)被謚號為周武王。隋朝第一代皇帝楊堅謚號隋文帝,如果不出意外第二代皇帝楊廣應該謚號為隋武帝。唐朝如果采用謚號制度,那么李世民應該謚號為唐武帝,而不是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從唐朝開始以廟號來記錄皇帝,因為唐朝及以后的每位皇帝的謚號都是美好而臃長的,已經(jīng)失去了謚號的原本意義,記錄起來與說起來都不方便。廟號分祖與宗兩種,祖代表開創(chuàng)事業(yè),一般開國皇帝稱祖;宗表示繼承并發(fā)展事業(yè),一個皇朝的后續(xù)之君多數(shù)稱宗。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廟號是宋太祖,趙構重建南宋后為了變達他是北宋正統(tǒng),所以廟號為宋高宗,而不是宋高祖。清朝的皇帝有幾位被稱為祖,比如努爾哈赤被稱為清太祖,順治被稱為清世祖,康熙皇帝廟號清圣祖,雍正皇帝廟號清世宗。
年號則是皇帝在位時用來紀年的,先秦時代一般用謚號加在位時間來表示,比如秦始皇三十八年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漢武帝之后,有專門的紀年年號,比如漢武帝的一個年號叫征和,改一個年號被稱為改元。李世民當皇帝時的年號叫貞觀,朱元璋當皇帝時的年號叫洪武。明清兩朝的皇帝謚號、廟號、年號都有,年號簡短好記,于是用年號來代表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謚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廟號是清圣祖,年號是康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