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牛蛙 《異類》共讀第二天 親愛的小伙伴們,昨天我們一起閱讀了第一部分,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環(huán)境和機遇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就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努力不能決定一切,但卻可以實打實地給我們帶來機會,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今天我們一起閱讀第二部分,建議閱讀原書第二章與第三章。 01 我們可能都聽過一個觀點,叫“一萬小時定律”。 這個定律說,要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我們至少需要付出10000個小時的努力。如果按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周工作5天計算,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哪怕是那些被看做天才的人,也逃不過這個定律。 舉個例子,在音樂領域,莫扎特是公認的神童,據說他4歲就開始學習鋼琴作曲,6歲就開始隨父親到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短短的35年人生里,一共創(chuàng)作了將近600部作品,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成了后世經典。 但是,有人仔細研究了莫扎特的生平,發(fā)現所謂的“神童”其實并不是天賦異稟,而是經過了大量刻苦的訓練。 早在莫扎特4歲的時候,他父親就已經全職教他音樂了,每天訓練的強度非常大。在他6歲生日以前,他已經練習了3000多個小時。所以,我們看到的天才背后,其實是辛苦汗水的付出。 不過,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我們也一直上學、接受訓練,可是卻沒有被訓練成天才呢?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上學的時間累計起來,早就超過了1萬小時,那為什么最終能成為像莫扎特那樣行業(yè)頂尖的人,依然還是鳳毛麟角呢? 02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聽個故事。 有一個孩子正在學習鋼琴,他練習得很刻苦,每天都要彈上幾個小時。但是每次測試的時候,他的成績都不及格,沒有一點起色。 老師很疑惑,就問他,“你每天都是怎么練的?” 學生回答說,不知道,他只是按照譜子一直彈。 其實,很多人的學習過程都和這位練習鋼琴的孩子很相似。他們一直做題、一直跑步、一直下棋,可是既沒有成為學霸和運動健將,也沒有成為象棋高手。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進行的只是天真的練習,雖然埋頭苦干,卻并沒有效果。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在用“戰(zhàn)術的勤奮,在掩蓋戰(zhàn)略的懶惰?!?/p> 事實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某件事情,并不能提高成績和能力。相反地,它有時候還會讓我們停滯不前,甚至讓能力水平緩慢下降。 有效的聯系,不等于長時間的練習,也不等于重復的練習。只有采用了正確的方法,才能讓練習變得真正有效。 那么,什么樣的練習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我們回到剛才的例子,假如那個練習鋼琴的孩子,他的訓練是這樣:他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比如連續(xù)三次不犯任何錯誤,然后用恰當的速度彈完這首曲子,只要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回過頭去仔細檢查。 想想,按照這樣的方法,這個孩子的鋼琴能力,是不是會比之前進步得更快?所以,有效的訓練,必須是有目的的,不斷改進,才能積小勝為大勝利,積跬步至千里。 03 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作者還提出,要達到真正有效的一萬個小時訓練,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外部條件。 以冰球運動員的訓練為例,如果運動員出生在一個窮苦的家庭,那么就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時間去謀生,相比之下,能夠專注用于訓練的時間就會少得多。一旦過了最好的運動年齡期限,即使你后面積累到了一萬個小時,也很難成為專業(yè)球員。 所以,與其說成功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倒不如說是各項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出生的時機、家庭環(huán)境、個人努力,這些因素積累起來,就會像馬太效應那樣,一步步拉開差距。 對于要成為極少數最頂尖的人而言,這本書的觀點可能更多考慮了環(huán)境的影響。時勢造英雄,要站在風口上,首先得處在有大風的時代,處在能夠遇到大風的環(huán)境。 不過,“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這對大多數人而言是合適的。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卻幾乎很難改變命運。努力也不一定能讓我們立刻飛黃騰達,但卻能給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等到風口到來時,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及時抓住機會,這一點永遠都不會變。 今天我們一起閱讀了第二部分,有效的訓練,必須是有目的的,不斷改進,才能積小勝為大勝利,積跬步至千里。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卻幾乎很難改變命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等到風口到來時,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及時抓住機會。 END |
|
來自: 輕風的起點 > 《評論、觀點、思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