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粉15~30克天麥冬各12克生地9~18克懷山藥15~30克制黃精9克黃連3克烏梅肉4.5~9克炙甘草4.5克石斛12克 加減:1消渴的基本病理是“液枯津虧”,基本病位在肺、胃、腎。但常常兼及其它臟腑如兼氣虛(和脾有關(guān)),加參芪,兼腎虛者加熟地,兼胃熱者加知母石膏,腹實(shí)證間或有之,可川軍,但久病體虛者不宜。 2桂姜附秉性剛燥于消渴不宜,故一般不用。見腎陽(yáng)虛可以先用溫而不燥的藥,如仙茅,仙靈脾,蓯蓉,枸杞子,沙苑,菟絲子。腎陽(yáng)腎氣不足者,若用桂附需仿腎氣丸,以地萸配桂附從陽(yáng)引陰。 3見氣虛不足須用參者,不受血糖之限。因中醫(yī)辨證,血糖高可以用,血糖低也可以用,唯在氣虛為要(調(diào)整血糖的作用,西洋參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