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心動智高 2019-03-05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補氣以蜜芪、人參,補血以芎、歸、芍、地。氣之滯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氣之逆者,順之以陳皮、蘇子、杏仁、烏藥。理肝氣以青皮、木香,瀉肺氣以前胡、枳殼。沉香降腎氣,菖蒲開心氣,小茴治疝氣,是則所宜之也。

至于血有當破者則有蘇木、紅花、三棱、莪術、桃仁、牛膝、歸尾、劉寄奴,血有當涼者則有紫草、側(cè)柏葉、白薇、生地,血有當止者則有地榆、梗皮、茜根。散血以田七,活血以玄胡,化瘀血以藕節(jié)、小薊,調(diào)經(jīng)血以梔子、丹皮。而川芎、歸身為血中之氣藥。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除濕無如蒼術,散滿必資厚樸。消腫以利水為先,虛腫以健脾為急,面腫者風,白附為止,足腫者濕,防、仁能除。

至于消食之品,麥芽消面食,山楂消肉食,神曲消果食,所宜分也。若夫消積殺蟲則雷丸、鶴虱無異,檳榔、川楝子、枳實、使君子所當選也。

化痰之藥有寒有熱。黃芩、瓜蔞、川貝治熱痰而入心肺,半夏燥濕而入脾經(jīng)。風痰則枳實、礞石豈可混施。至于氣行痰行,理氣之品皆痰藥也。濕熱為痰之源,則利水瀉火。諸藥皆痰藥也,學者當隅反也。解郁以郁金為最,而香附、黑梔因癥而施。解暑以香薷為主,而扁豆、滑石平寒而用。更將滋補以熟地、紫河車、龜板、阿膠、沙參、玉竹、天冬、麥冬。降火則有丹皮、玄參、童便最宜。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爾其黃連、犀角能瀉心火,黃芩、桑白瀉肺火,龍膽、青黛、羚羊角、蘆薈瀉肝火,知母、黃柏瀉腎火,大青葉、大黃、石膏、天花粉瀉胃火,梔子瀉三焦之火,赤茯苓、木通瀉小腸之火是則所宜之分。

至于祛寒則附子、炮姜、吳萸、肉桂,暖胃則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嘔吐之癥其因有三:因風半夏、生姜、霍香、陳皮必用;因寒則丁香、砂仁、川椒必資;因熱則竹茹、蘆根必問。

至若風瀉則祛風葛根最妙,熱瀉則宜分水木通、赤茯,虛瀉當升升麻可加于補劑,清瀉宜澀肉豆蔻須配赤石脂。

若夫小便不通則木通、車前、豬苓、澤瀉、赤茯、白茯其要也。

大便不利則當歸、郁李仁、火麻仁、皂角潤之滑之,大黃、葶歷、樸硝、鉛粉攻之決之,蓯蓉、鎖陽、四物、六味滋之潤之,變而通之在乎人爾。

再考頭痛,太陽居腦治以藁本、羌活;少陽居側(cè)平以柴胡、川芎;陽明居額療以升麻、白芷,此三陽頭痛之癥治也。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潤燥則二地、二冬、牛乳、甘蔗。呃逆則橘皮、竹茹、柿蒂、丁香。

治瘧則首烏、烏梅、常山、草果。澀精則牡蠣、龍骨、蓮須、茨實、金櫻、棗皮。

腰痛則杜仲、牛膝、故紙、胡桃。祛風祛濕補壯筋骨則海桐皮、五加皮、石楠葉、桑寄生、白鮮皮、川斷、巴戟、川艽、靈仙、片仔癀、虎骨、干漆。

皮癢則蒼耳子、地膚子、浮萍煎浴最可。

瀉熱解毒則銀花、甘草、連翹、牛子、射干、貫仲、公英、茨菇。

通淋則石韋、扁蓄、青黛、瞿麥、海金沙。腹痛則芍藥、甘草;

滯痛則青皮、白芍、陳皮、枳實、檳榔、木香、腹皮、腹子、乳香、沒藥;

塞痛則吳萸、良姜、玄胡、肉桂;熱痛則大黃、枳實二者可醫(yī)。

行水則芫花、大戟、甘遂、牽牛、商陸、防己。

燥嗽則百合、紫菀、冬花、沙參、桔梗、川貝、括蔞;

痰嗽則陳皮、半夏。久咳則五味、粟殼;寒咳則百部、肉桂、附子、炮姜。

喉痛則山豆根、牛蒡子、生甘草、桔梗、姜蠶、射干。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牙痛因風則皂角、細辛;因蟲則藜爐塞孔;因寒則畢撥;因火則黃柏、青黛??诔魟t香薷是用。鼻淵則辛荑、蒼耳子。癭瘤則公英、地丁、昆布、海藻、浙貝、夏枯草。

若夫疏風發(fā)表尤宜至祥,麻黃肺經(jīng)藥而走太陽;桂枝引營而達肌表。陽明胃則有升麻、葛根、白芷;太陽膀胱則有姜活、藁本;少陽膽則有柴胡;川芎、前胡入肺;荊芥疏肝;防風搜肝瀉肺;蒼術辟惡去濕;細辛、獨活入心腎;薄荷、紫蘇理肺風;白附去頭面之風;姜蠶、全蝎、天麻、鉤藤定抽搐之風所宜分也。

又若健脾則有白術、黨參、茯苓、淮山、茨實、龍眼肉。暖丹田則有破故紙、大茴、胡蘆巴。安胎則有黃芩、白術、阿膠、艾葉。瘀血作痛則有蒲黃、靈脂。產(chǎn)后血暈則荊芥、澤蘭。又若伸筋乳香;止痛以沒藥。蓖麻拔毒;白蠟生肌。姜黃理血中之氣莪術破氣中之血。退紅腫以全綠、重樓、木鱉子。鎖鎮(zhèn)驚散魂以琥珀、珍珠。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狗補脾,羊補肺,雞補肝,鱔大熱,螺大寒,鯇魚治痢。鹿茸補精,覆盆子、枸杞子、菟絲子、女貞子、黃精、狗脊補腎之良藥也。棗仁、柏仁、辰砂養(yǎng)心。茯神補心以通腎;遠志補腎以通心。

用藥大要如斯而已矣,好學深思之君又當博《本草圖經(jīng)》以究其全焉。

延伸閱讀

30種常見中藥的用藥心得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30種常見中藥的用藥心得

薦讀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本文摘選自焦樹德老先生《用藥心得十講》,精煉的畢生經(jīng)驗之談,醫(yī)者患者均可引作參考。

——小編插話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焦樹德教授

河北省辛集市人士,生于1922年。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中日友好醫(y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衛(wèi)生部藥品評審委員會顧問,顧問,日本中醫(yī)學研究會名譽會長。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1 麻黃

生麻黃發(fā)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黃發(fā)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

麻黃可用于上半身水腫明顯的頭面四肢水腫,或急性水腫兼表證,如越婢加術湯(麻黃生石膏蒼術甘草生姜大棗)加減治腎炎水腫;麻黃配熟地、白芥子、當歸散陰疽,消徵結,如陽和湯(麻黃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陰沮,痰核、流注結塊,故有“麻黃得熟地通絡而不發(fā)表,熟地得麻黃則補血而不膩膈”;麻黃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風寒之邪,治風寒痹癥肢體疼痛。

注意:肺虛作喘、外感風熱、單鼓脹、癰、癤等均不用。

2 桂枝

溫經(jīng)、祛風寒、活血通絡、助心陽、溫化水飲。配茯苓、豬苓、澤瀉、白術、紫蘇、桑白皮、炙草治療水飲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腫;配瓜蔞、薤白、紅花、五靈脂治療心陽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療心功不全、心絞痛、心梗等。

桂枝有橫通肢節(jié)的特點,引諸藥橫行至肩、臂、手指,故為上肢病的引經(jīng)藥。桂枝配姜黃,可治肩臂痛,治風寒痹癥肩臂疼痛。

注意:陰血虛乏、素出血、身無寒邪、陽氣內(nèi)盛者不用桂枝。

3 荊芥

風熱、風寒表證均可應用;配防風、當歸、川芎、蘇梗治產(chǎn)后受風;兼能清血分伏熱,理血止血。荊芥適用散全身風邪;荊芥穗適于散頭部風邪;荊芥炭適于止血,治產(chǎn)后失血過多和血暈癥。荊芥去血中之風,故風病、血病、產(chǎn)后病常用;荊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脈之風邪,防風善治骨肉之風邪。荊芥穗引藥入腦,治腦血管病常加此藥。

注意:用荊芥期間禁食魚蟹、河豚、驢肉等。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4 防風

祛風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荊芥好,荊芥祛風解表發(fā)汗作用比防風強,常荊芥、防風同用。防風有明顯的祛風解痙作用,治療肝風內(nèi)動、風痰上擾、破傷風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強祛風解痙作用;防風能入肝經(jīng)氣分,用于肝郁傷脾致腹痛、腹瀉的治療,如痛瀉藥方(陳皮白術防風白芍);治療腸風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風有殺附子毒、增強黃芪作用。

5 紫蘇

解表散寒用紫蘇葉(后下),行氣寬中用紫蘇梗;和胃止嘔用紫蘇(葉、梗同用),降氣消痰用紫蘇子。蘇梗還有理氣安胎作用;蘇葉芳香辟穢,祛暑化濕,解魚蟹毒。

6 羌活

治風寒表證,對身冷無汗、頭痛明顯顯效,尤對夾濕邪的感冒特效;近年常配獨活、桂枝、赤芍、紅花、威靈仙、防風、附子、知母、薏仁、松節(jié)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羌活偏于祛上半身的風濕,善治脊、項、頭、背部的疼痛;獨活偏于祛下半身的風濕,善治腰、腿、足、脛的疼痛;羌活善祛散頭項背部風寒,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風寒。

羌活常用治療上半身疼痛侯后頭部疼痛的引經(jīng)藥,有治療“督脈為病,脊強而厥”特點,常用治脊柱病。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7 獨活

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偏于虛寒性者配伍桑寄生、川斷、補骨脂、威靈仙、牛膝、紅花、澤蘭、附片等,尤其對腰腿痛效好;獨活配細辛治少陰頭痛;獨活配牛膝、木瓜、蒼術、地龍、五加皮、川斷治兩腿風濕痛,軟弱、行走困難。獨活外用于風濕痛,骨節(jié)痛熏洗常與桂枝、透骨草、烏頭、當歸、紅花、防風、生艾葉同用。

注意:血虛頭痛、腎虛腰痛、陰津不足不宜用。

8 白芷

五大功效: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

善治各種頭痛,尤其前頭痛或眉棱骨痛,還治牙痛、胃痛、瘡瘍痛;白芷與細辛均治牙痛,細辛偏于治齒髓痛或夜間痛,白芷偏于治齒齦連面頰部疼,血虛有熱或陰虛火旺忌用,癰疽已潰宜少用,以免耗傷氣血。

9 藁本

善治頭頂痛,為治頭頂部疾病的引經(jīng)藥,也治風寒侵入腰部而致腰脊冷痛。

羌活善治后頭疼,散太陽經(jīng)風寒;白芷善治前頭痛、眉棱骨疼,散陽明經(jīng)風寒;川芎善治兩側(cè)頭痛,搜少陽經(jīng)風邪。

10 細辛

細辛有升浮之性,可用于頭面部諸風百疾。主要特點是竄透開滯的功效,開胸中滯氣,通肺竅,疏通關節(jié),而治療咳逆上氣,寒痰喘嗽,眼風流淚,鼻塞不聞香臭,風寒痹痛等。

細辛可入肝、心、腎、肺四經(jīng)。蠶沙也能通凝滯,偏于祛風濕滯于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細心主要搜風濕寒邪滯于肝腎而致的筋骨疼痛,對經(jīng)久不愈疼痛常效果好。

獨活善搜腎經(jīng)氣分伏風;細辛善搜肝腎血分風寒。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11 辛夷

治鼻病的要藥,治風寒感冒鼻塞配荊防、細辛、蒼耳子;治鼻炎配白芷、細辛、蒼耳子、菊花、雙花、川芎。蒼耳子也治鼻病,偏散頭部風濕,兼治風頭痛,辛夷偏散上焦風寒,開宣肺竅。細辛也辛通走竄,可通全身之氣,偏于入心腎兩經(jīng);白芷也芳香通竅,主要散頭面風寒治前頭痛、鼻塞。

注意:陰虛火旺忌用本品。

12 蒼耳子

祛風濕、通竅、散結功能,治皮膚病如各種癬、癢疹、麻風等。

另秋季采鮮蒼耳子,連莖葉切碎,水煮取汁熬膏,攤于布上,貼于肚臍及囟門,治療小兒疳積,肚大黃瘦,兩目少神,消化不良等,也可用膏貼瘰疬、癤瘡腫毒。

13 香薷

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扁豆健脾化濕而消暑;荷葉升達清氣而消暑,香薷散風利濕濁而祛暑。

冬季傷寒表證用麻黃,夏季傷暑表證用香薷。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14 生姜

解表發(fā)汗,發(fā)散風寒,可用單味生姜切碎加紅糖煮湯治療風寒感冒。

生姜配半夏和胃止嘔,解半夏、南星毒;生姜汁可化痰止嘔治風痰口禁不語,風痰阻絡半身不遂配竹瀝汁。

生姜發(fā)散風寒、止嘔;干姜溫中祛寒、溫肺化飲;炮姜溫經(jīng)止血;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嘔,比干姜而不燥,比生姜而不散;生姜皮行水氣,消浮腫。

15 薄荷

為辛涼解表藥,常用治風熱感冒,頭暈頭痛,咽喉腫痛。具有發(fā)散風熱、清肝明目、還能消食下氣,消脹、除霍亂吐瀉作用。

薄荷、桑葉都常用疏風清熱,桑葉偏于涼血清熱,疏風明目;薄荷偏入氣分,富有辛涼解散作用。

注意:久病、大病之后,禁用薄荷,以免汗出不止。

16 菊花

疏風散熱,用于風溫初起治風熱感冒。

也是眼科常用藥,主治肝經(jīng)風熱、目赤腫痛,兩目昏花,見風流淚,目生云翳,常配黃芩、密蒙花、青箱子、草決明、木賊草、桑葉、蟬蛻等;菊花、薄荷均散風熱、清頭目,但薄荷偏于發(fā)散,辛涼發(fā)汗力量大于菊花;菊花偏于清肝熱,祛肝風,有兼養(yǎng)肝明目作用,菊花可常用,薄荷不能久用。

野菊花有清熱解毒治療疔瘡腫毒作用。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17 牛蒡子

辛苦性涼,散風除熱,宣肺透疹,清熱解毒,常用治療咽喉疼痛,與山豆根、玄參、桔梗、甘草、黃芩等同用;也可配銀花、連翹、苦參、歸尾、赤芍治療瘡瘍腫毒,促進癰結消散。

牛蒡子還有“利腰膝凝滯之氣”作用,配川斷、牛膝、用于腰膝氣滯串走疼痛。

18 蔓荊子

散風清熱,涼肝明目,治頭痛,最大的特點是能散頭部風熱而治頭痛,尤其對發(fā)于頭部兩側(cè)近太陽穴處頭痛,常與荊防、菊花、白蒺藜同用。

單用蔓荊子泡酒可治慢性頭痛;配養(yǎng)血祛風藥如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羌活、防風可治頭風頭痛。藁本治風寒頭痛,白芷治風濕頭痛,蔓荊子治風熱頭痛。蔓荊子偏于肝風上擾致眩暈頭痛,蔓荊子偏于風熱上攻之頭沉昏悶頭痛。

注意:對血虛而致頭痛、目痛忌用。

19 浮萍

辛涼發(fā)汗藥,輕浮升散,用于風熱表證,本品疏風散熱,善達肌表,常用治熱邪郁于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與牛蒡子、蟬蛻、薄荷、葛根同用;也可治風熱癮疹(蕁麻疹等),還有宣肺利水、消水腫作用,用于全身水腫而兼發(fā)熱者,如急性腎炎水腫。

注意:體虛自汗者忌用。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20 蟬蛻

四大功能:發(fā)散風熱、透發(fā)麻疹、祛風解痙、退翳明目。

適于外感風熱,溫病初起,對兼有喑啞,咽痛者效好,配射干、胖大海、桔梗,適于小兒麻疹發(fā)熱疹出不透者,用蟬蛻散熱透疹,防熱毒內(nèi)陷,配牛蒡子、銀花、薄荷、蘆根、葛根等。配防風、荊芥、浮萍、白鮮皮、赤芍治療風疹;用于破傷風,對高熱驚厥、顏面神經(jīng)麻痹有祛風止抽、緩解痙攣作用,常與全蝎、鉤藤、蜈蚣、僵蠶同用。

適于風熱攻目之目赤目昏,目生云翳之癥;還可以治小兒夜啼,常在和胃、清熱、消食藥中加蟬蛻1.5—6克,往往收效。蟬蛻散風熱、退翳、透疹、祛風解痙;蛇蛻有小毒,善除風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治皮膚疥癬、瘙癢與皮膚病。

注意:虛證及孕婦及無風熱者不用。

21 柴胡

(1)和解少陽:能使外感侵入與半表半里之邪由半表半里出表而解,典型癥狀: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心煩欲嘔,舌苔薄白,脈弦,用小柴胡湯,對急性發(fā)熱性疾病如流感、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大葉性肺炎等常以小柴胡湯加減;

(2)疏肝解郁:肝氣郁結,人體陰陽、氣血不得正常升降流行,上可致頭痛、胸脹脅痛,下可致腹痛、臍痛,腹中結氣,經(jīng)閉等,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

(3)升舉陽氣:能引清氣上行而治脾胃虛弱、清陽下陷所致氣短腹墜,瀉痢久久難愈,肛門下墜,腰腹沉重,月經(jīng)過多,小便頻、臟器下垂、子宮脫垂等,如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柴胡用于升陽時,用量宜小。

(4)治熱入血室:婦女外感發(fā)熱期間遇月經(jīng)來潮或適遇月經(jīng)剛完外邪乘血室空虛侵入,致寒熱發(fā)作,甚出現(xiàn)入夜高熱譫語等,可在應證用藥中加柴胡以開熱邪內(nèi)閉,提邪氣由血分出氣分,從內(nèi)而外,或用小柴胡湯加減。

(5)治瘧疾:如先寒后熱,寒熱發(fā)作定時時,小柴胡湯加減;發(fā)時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者,小柴胡湯合桂枝湯加減;如發(fā)熱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小柴胡湯合白虎湯加減,常在上方基礎上加常山、草果、檳榔常獲良效。

用于慢性肝炎表現(xiàn)右脅隱痛或兩脅均痛,脘悶遲消,腹脹,尿黃,大便欠爽,食欲不振,舌上有苔或白或黃,脈弦滑,肝功化驗長時間不正常者可用:柴胡9—15 黃芩12 川楝子9—12 半夏10 紅花9 皂刺3—5 白蒺藜9—12 片姜黃9 劉寄奴9 焦四仙各10 炒萊菔子10 草豆蔻10 方明燮樞湯,加減抗肝臟損傷。

柴胡配黃芩清散肝膽氣分熱結;柴胡配黃連清散心經(jīng)血分郁熱;柴胡配白芍、當歸和血調(diào)經(jīng),治腹痛。柴胡先降后升,宣氣散結而開郁調(diào)經(jīng),前胡先升后降,下氣降火而化痰止咳。南柴胡藥力柔和,適疏肝解郁;銀柴胡性較涼,適退虛熱,治骨蒸;竹葉柴胡藥力最薄,只適用于氣郁輕癥;北柴胡和解少陽,退熱升陽、疏肝治瘧。

注意:陰虛內(nèi)熱,陽氣易生動者忌用。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22 大黃

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功能,常用通便瀉熱,消癰散結,清熱燥濕活血通絡。

胃火熾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衄血、吐血者,可用生大黃3—6克,開水浸泡20—30分,服汁每天一次,連服三天,凡大便干結數(shù)日不行的實證均可用此法。熱痢初起,由腸胃濕熱積滯而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瀉腸胃積滯,痢可止。

大黃還可以清熱除濕,治陽黃,除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外,適當加大黃可加速清熱除濕退黃的效果。大黃粉外撒治黃水瘡、濕疹。婦女因血瘀而月經(jīng)閉止,可在調(diào)經(jīng)藥中加大黃活血通絡。

生大黃配甘草止嘔,遇怵服湯藥,每喝湯藥即吐,把湯藥煎好后,各用1克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后15—20分鐘如不吐,趕緊服湯藥即可不吐,生大黃、生甘草、生赭石、旋復花、半夏、黨參、檳榔治神經(jīng)性嘔吐效好。黑白丑瀉下有小毒,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推蕩腸胃積滯、熱結;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藥,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大黃生用瀉下力猛,酒炒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qū)熱下行,并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熟大黃瀉力緩,使用老年人及體弱者;炒碳用于大腸有積滯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

大黃合芒硝同用使瀉下之力增強且快速;大黃配黃芩、梔子瀉肺火;大黃配黃連瀉心火;大黃配龍膽草瀉肝火;大黃配生石膏瀉胃火。

注意: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不宜用。

23 芒硝

為鹽類瀉下劑,主治一切熱邪熾盛致大便秘結,常與大黃同用,有軟堅破血作用。

配當歸、紅花、桃仁、川芎治婦女血瘀經(jīng)閉;治腹中癥瘕配二術、三棱、莪術、牡蠣、郁金、山楂核、丹參等;芒硝煎水外洗治療目赤、痔瘡;芒硝配硼砂、冰片研粉治療口舌生瘡,或吹喉用治咽喉腫痛。

玄明粉瀉下作用緩和,多用熱較輕體弱者。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24 番瀉葉

治火熱內(nèi)結便秘,5-7克開水浸30分,取汁分兩次服,4-5小時服一次,見瀉即止。習慣性便秘可與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

本品小量清除胃內(nèi)宿食而開胃進食,適量可瀉下,過量引起惡心、嘔吐。

注意:哺乳期、孕期、婦女經(jīng)期、痔瘡不宜用。

25 郁李仁

能開幽門之結氣,潤大腸之燥澀而行氣,潤燥、通腸并有利水消腫作用?;鹇槿势肫⑴c大腸血分,生津潤燥,增液緩脾而滑腸通便;郁李仁偏入脾與大腸氣分,通幽散結,行大腸氣而導滯潤腸。

26 蜂蜜

多用于老人、虛人、津液不足、腸道滯澀而致大便燥結。

飴糖、蜂蜜、大棗均味甘補中,飴糖性微溫主入脾,能緩急止腹痛,滋潤滑腸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潤肺治肺燥咳嗽;大棗甘溫補中,專補脾胃,無潤腸通便之力。

27 川木通

利水通淋、導熱下行,通經(jīng)下乳,臨床最常用利尿止淋藥。川木通能降泄心火,導心經(jīng)濕熱由小便而出,如導赤散。川木通明顯利水清熱作用,治膀胱結熱而致熱淋、血淋等,如八正散。

川木通與澤瀉都利尿去濕,但澤瀉偏于瀉利肝腎經(jīng)之濕熱,川木通偏于瀉利心與小腸經(jīng)之濕熱。川木通通利小便且能兼通大便,這也是川木通一個特點。近代報川木通有顯著利尿強心作用,配茯苓、豬苓、桑白皮、紫蘇子、澤瀉治療心功不全致小便不利、兩足浮腫、全身浮腫、煩悶喘促等。

注意:內(nèi)無濕熱、滑精、氣弱及孕婦忌用。

中藥運用秘訣心法!

28 通草

利小便、下乳汁、寫肺熱、舒胃氣。川木通降心火引熱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脈、通大便、通利關節(jié));通草瀉肺熱助氣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

燈芯草清心熱,引熱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氣,滲濕清熱而利水。王不留行、川木通主要行血脈,通瘀滯而下乳汁,通草主要使胃氣上達而下乳汁。一般用量3-9克,通乳可用15-18克或30克。

注意:孕婦忌用。

29 茯苓

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益脾止泄。凡五臟六腑各部出現(xiàn)水濕停留皆可用茯苓,配黨參、白術、半夏、陳皮、豬苓、澤瀉、桑白皮、冬瓜皮等治脾虛濕停而全身浮腫;苓桂術甘湯加炒白芍、木香、吳茱萸、肉豆蔻治療腸功能紊亂(出現(xiàn)脾虛、中焦水濕不化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

用于心脾兩虛,心神不寧,失眠健忘之證,配當歸、白術、柏子仁、遠志、酸棗仁、朱砂0.6-0.9克。豬苓利水之力大于茯苓,但無補益之性,多用于祛邪,不用補正;茯苓淡滲利濕,益脾寧心,兼補益之性,祛邪扶正均可用。

赤茯苓偏于清熱利濕,茯神偏于寧心安神;茯神木偏于舒筋止攣,茯苓皮利水消腫。茯神木治心掣痛,神驚,健忘并平肝祛風,治冠心病心絞痛時,在寬胸、通陽、活血、開竅劑中加茯神木15-30克,可收到止痛效果。

30 豬苓

利水滲濕,各種水腫、尿少、濕盛泄瀉、淋濁、黃疸等。豬苓配澤瀉增強利水效果。

車前子利水不傷陰兼清熱,豬苓主專利水。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