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 笛卡爾,生于法國西部,8歲時被送到歐洲當時最有名的學校之一的拉夫賴公學學習。1616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639年,他用拉丁文寫了他最著名的著作《第一哲學沉思錄》,1644年出版了《哲學原理》,1649年出版了《論靈魂的激情》。 關于本書 本書是笛卡爾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處女作。全書分六部分:對各門學問的看法;作者尋求該方法的幾條原則;從該方法中引導出的幾項行為準則;作者用來證明神的存在,人的靈魂存在的理由;作者研究過的一系列物理問題;作者認為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使自然研究更進一步,以及促使其撰寫此書的理由。本書被公認為近代哲學的宣言書,樹起了理性主義認識論的大旗。 核心內(nèi)容 這本書是在探討怎么運用理性在各個領域找到真理。這里的理性,簡單地講,就是擺脫傳統(tǒng)的信仰和權威,運用邏輯推理對事物進行認識和理解的能力。這里其實蘊涵著一個前提,就是笛卡爾認定,人是具有理性的。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為你解讀的是笛卡爾的《談談方法》。說到笛卡爾,他有一句話可太有名了,就是“我思故我在。”光憑這句話,他就可以在人類文明史上有一席之地。具體這句話的學問在哪,我會在后面給你詳細講述。我首先想告訴你的是,這句話就出自今天這本《談談方法》。這本書是笛卡爾作為哲學家的第一部著作,也是近代理性主義哲學的開端之作。笛卡爾正是用這句話,改變了從古希臘以來行駛了約有兩千年的“哲學列車”的方向,開啟了西方哲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轉(zhuǎn)折。 在笛卡爾之前,這趟“哲學列車”的走向是什么呢?用哲學的術語講,就是“本體論”階段。這個階段的哲學家主要思考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宇宙的本質(zhì)究竟是什么。兩千多年來,圍繞這個問題,幾乎可以說,有多少位哲學家,就有多少種不同的答案。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是數(shù)字還是上帝,每種答案似乎都有道理,每種答案似乎又都有問題,人們在紛繁的答案里迷失了方向,哲學這趟列車慢慢地把自己開進了死胡同。 后來,很多聰明的哲學家意識到了這個現(xiàn)象,他們就開始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當時的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答案,但都不如笛卡爾那么振聾發(fā)聵。他說,人們之所以找不到真正的答案,是因為一開始就沒有找對路。哲學研究的問題沒有錯,我們的確應該關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但是,問題就在于,在探尋世界本原之前,還得解決“怎么探尋”這個問題。也就是認識方法的問題。 在哲學中,為了和之前的“本體論”區(qū)別,我們也叫它“認識論”。如果認識方法出了問題,就好像在錯誤的方向上前進,得出來的結論再宏大,也只是一碰就破的泡沫。所以,哲學要走出莫衷一是的困境,還得先把地基打好,這個地基就是認識論。到這里,以笛卡爾為代表的近代哲學家,就扭轉(zhuǎn)了哲學這輛古老列車的方向,實現(xiàn)了哲學從本體論向認識論的轉(zhuǎn)向。這是一個怎么強調(diào)都不為過的偉大貢獻。 笛卡爾正是在《談談方法》這本書里,提出了認識論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他是一個樞紐性的人物,在他之后的所有哲學思考,如果不從認識論出發(fā),就站不住腳。所以,笛卡爾不僅僅是法國理性主義哲學的奠基人,更是在他身后整個西方哲學路徑的開啟者。無論是什么流派的人,都得先回答笛卡爾在這本書里所提出的問題。 就這本書來說,你現(xiàn)在看到的書名《談談方法》只是它的簡稱,這本書的全名很長,也很拗口,我就不給你復述了。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探討怎么運用理性在各個領域找到真理。這里的理性,簡單地講,就是擺脫傳統(tǒng)的信仰和權威,運用邏輯推理對事物進行認識和理解的能力。你注意到?jīng)]有?這里其實蘊涵著一個前提,就是笛卡爾認定,人是具有理性的。 要研究世界的本原,就首先要研究人的認識。而要研究人的認識,就必須要研究人的理性,因為是理性賦予了人認識的能力。承認人具有理性,對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但對于笛卡爾生活的時代來說,承認理性,卻需要莫大的勇氣,這意味著人不再需要事事依靠上帝,意味著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就能過好自己的生活。這一點我們在后文還會再提到。 笛卡爾在書中預設了,只有運用理性,才能找到真理。在下面的解讀里,我把這個結論拆解為三個問題,來幫助你理解這本書。第一個問題,笛卡爾為什么認為理性是尋找真理的普遍方法?第二問題,理性的來源是什么?第三個問題,我們應當如何運用理性? 第一部分 先說第一個問題,笛卡爾為什么認為理性是尋找真理的普遍方法?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首先明白,什么是理性。用笛卡爾的話說,理性就是正確判斷事物,能夠辨別真?zhèn)蔚哪芰?,它意味著人能夠運用邏輯謹慎思考,也意味著靠推理思維,而不是靠感覺經(jīng)驗去認識。比如說,如果你在朋友圈里看了一篇帶有很強情感色彩的文章,覺得很激動,這時候,如果你能夠冷靜下來,去查證其中說的到底有沒有根據(jù),進而判斷這篇文章是真的有理有據(jù),還是夸大其詞,在這之后,再決定是不是轉(zhuǎn)發(fā)。這就是理性的做法。如果只是頭腦一熱,隨手就轉(zhuǎn)發(fā)了,就不理性。 剛剛說到,要用理性去尋找真理,那笛卡爾所謂的真理是什么呢?真理真理,最重要的是要“真”。這個“真”,不是說你認為是真就是真,而是要證明。證明成功了,才是真。 那么,該怎么證明知識的真實性呢?在笛卡爾的時代,人們有三種選擇,一是上帝。通過萬能的上帝來證明真理,既然上帝是萬能的,只要《圣經(jīng)》講過的都可以被當作真理。二是經(jīng)驗,通過人的感性經(jīng)驗證明真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實踐出真知”。三是理性,通過謹慎的理性思考證明真理。下面我就會帶你看看,笛卡爾是如何拋棄了前兩種方法,最終確立了通過理性來尋找真理這一方法的。 先來說說上帝。在近代科學革命之前,一直是萬能的上帝在掌握著真理,不用你去發(fā)現(xiàn),也不用你去證明,只要上帝說的話,都是真理,人只需要接受就可以了。不過,隨著近代科學革命的發(fā)生,基督教統(tǒng)一的神學體系開始瓦解,上帝的全能地位被動搖了,人類就進入了一個需要重新發(fā)現(xiàn)真理的時代。因此,通過上帝來證明真理已經(jīng)變得不那么可靠了。在這個時代,要獲得普遍認可的知識與真理,必須依靠人類自身的發(fā)現(xiàn)與探索。那么問題來了,兩條路擺在面前,是依靠經(jīng)驗,還是依靠理性? 和笛卡爾同時代的另一位大師,英國的哲學家培根站在經(jīng)驗這一邊。他認為,知識來自人的感覺經(jīng)驗,你必須從身邊的事物觀察起,慢慢積累經(jīng)驗,得出的判斷和思想才是可靠的。所以可靠的知識,只有通過經(jīng)驗才能得到證明。培根由此開創(chuàng)了一套實驗方法,通過對實驗中觀察到的經(jīng)驗進行總結和歸納,他把我們感受到的日常經(jīng)驗形成科學,建立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知識體系,最終形成了一套具有普遍性的理論。這就是經(jīng)驗主義。 不過,對于培根這種通過經(jīng)驗去尋找真理的方法,笛卡爾是不贊成的。他認為,不管使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實驗的研究對象,始終是特定的經(jīng)驗。本來你選用的方法,就是眾多方法中的一種,而把這種特定的方法運用在特定的經(jīng)驗上,就屬于是特定加特定,結果肯定也是特定的。所謂特定,就是不普遍唄,這樣的結果當然不能成為普遍的真理。就像你看到一萬只白天鵝,也無法從本質(zhì)上證明,所有天鵝都一定是白的,因為世上的天鵝看不完,你永遠無法窮盡一切經(jīng)驗。也就是說,笛卡爾認為,依靠經(jīng)驗是無法發(fā)現(xiàn)真理的,發(fā)現(xiàn)真理只能依靠理性。在他看來,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理性。運用理性去把握、去統(tǒng)攝眾多的特定事物,才有可能去偽存真,發(fā)現(xiàn)具有普遍性的真理。 不過,你只說感性經(jīng)驗存在哪些問題,并不能說服我放棄感性經(jīng)驗。你必須證明,和感性比起來,理性到底優(yōu)越在哪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笛卡爾舉了一個例子。想象一下,現(xiàn)在有一所舊房子,一派人打算用舊墻、磚頭和木料修修補補;另一派人主張完全推倒重來,請一位建筑師設計建造。這兩種方式修的房子,哪一種更加合理和漂亮?當然是后者。修修補補,不管怎么精細,都會和外部環(huán)境之間產(chǎn)生種種不協(xié)調(diào),遠不如一個按照工程師完美的設想,在一片曠野平地上建起來的建筑完美。笛卡爾認為,培根的經(jīng)驗主義傳統(tǒng),就類似于那種修修補補。在培根那里,人的內(nèi)心是一片空白的,人只能完全憑借經(jīng)驗——也就是外界給感官施加的作用,來形成對外界的看法,這顯然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笛卡爾認為人是具有理性的,這種理性賦予了人主動懷疑、主動思考的能力,只有經(jīng)得住理性檢驗的知識,才能算作真理。因此,笛卡爾指出,人類應該用數(shù)學的推導方法來取代物理的實驗方法,因為他相信,理性要比感官更加可靠。 好,剛才就是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我為你解釋了,為什么笛卡爾不選擇上帝,不選擇經(jīng)驗,而是選擇理性,認為理性主義才是最好的認識真理的辦法。但也請你注意,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在整個哲學史的語境里,其實也很難分出高下。因為今天說的是笛卡爾,所以我們注重談論他的方法。 第二部分 下面就進入解讀的第二部分,我們來一起看看,笛卡爾對于理性的設想,到底可靠不可靠?這種理性,到底是怎么來的? 兩個問題,笛卡爾給出的是一個答案。他認為,理性來源于上帝,而上帝賦予的能力必定就是可靠的,正是理性的來源保證了理性的可靠性。到這里,你可能會有疑問,不是剛剛說全能的上帝已經(jīng)被拋棄了嗎,為什么笛卡爾又把上帝拿出來了?你要明白,在笛卡爾生活的時代,也就是十七世紀上半葉,人們經(jīng)常說的“黑暗的中世紀”剛剛結束不久,教會統(tǒng)治了歐洲一千多年。這一千多年的影響,不是說結束就可以結束的。在那個時候,由于慣性,人們思考問題,難免不由自主地就想到上帝這兒來。當然,這個時代的思想家已經(jīng)不像以前一樣盲從教會,他們不會任由上帝擺布自己的思想,他們開始按照自己的思想來重新理解上帝,笛卡爾就是這樣做的。 我們來看笛卡爾的主張。笛卡爾認為,人的理性來源于上帝,理性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賦予人的一種天生稟賦。用笛卡爾的話說,我們?nèi)祟愖鳛橐粋€不完美的實體,得到了理性思維這樣一種完美的觀念,背后一定存在著一個完美實體在幫助我們,這個完美的實體只能是上帝。在笛卡爾看來,如果沒有上帝賦予的理性觀念,人類就不會有敢于懷疑一切的勇氣,也不會擁有懷疑的能力。就像法官辦理案件必須依據(jù)法律一樣,人類尋找真理也必須依賴理性,只有理性才是唯一可以信賴的天賦觀念。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宣言這樣說道:“理性是人類最高的裁判官,一切東西都要到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審判。” 笛卡爾承認理性是上帝賦予的,這解決了理性來源的問題。當然,他并沒有像過去的人那樣,把一切全都交給上帝,從此放棄人類的自主性。笛卡爾認為,理性的來源確實是上帝,但上帝賜給人這種了不起的能力,是要讓人自己去運用的,上帝給完就不管了,剩下是人類自己的事。運用理性,不僅是人類的能力,也是人類的責任。如果人類放棄了運用理性,那就意味著人類放棄了對上帝的責任。這一點非常重要。另外還要補充一點,上帝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賦予人類理性,也賦予了知識體系化的可能。因為只有假設了上帝的存在,人類通過理性所發(fā)現(xiàn)的各種原則與秩序,才可以獲得統(tǒng)一的出發(fā)點,人類對于世界的理解才能夠成為統(tǒng)一的知識體系。 第三部分 笛卡爾說明了理性的來源,認為它是上帝所賦予的一種天賦觀念,緊跟著就有了笛卡爾要回應的第三個問題,我們應當如何運用理性尋找真理?這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在笛卡爾之前的時代,傳統(tǒng)的世界觀里是沒有理性的立足之地的。人們的基本思維方式還是經(jīng)院哲學式的,而經(jīng)院哲學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亞里士多德的大前提、小前提、結論式的三段論。三段論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大前提:人都會死;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結論:蘇格拉底會死。這種邏輯被笛卡爾稱為“舊邏輯”。當然,笛卡爾并不完全否定亞里士多德這樣的邏輯的作用。只是在他看來,舊邏輯只能用來檢驗已有的知識,并不能給人類帶來新的知識。而數(shù)學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它雖然具有無可置疑的確定性,也能夠推演出新的知識,但是它只研究符號,而不研究知識。于是,笛卡爾設想了一種運用理性的新“邏輯”,它包含了前兩種邏輯的所有優(yōu)點,同時又避免了它們的缺點,既能檢驗已有的知識,也能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笛卡爾的新邏輯一共有四個環(huán)節(jié),懷疑、分析、綜合、檢驗。 運用理性尋找真理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對一切觀點保持懷疑。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方法,也是“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的核心所在?!拔宜脊饰以凇边@句話意思是說,你可以懷疑身邊的一切事情,但只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你正在進行思考和懷疑”這件事。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依靠感官得來的知識,都是要被懷疑的,能被信任的,只有理性。而那個正在懷疑的“我”,就是理性存在的根基。當然,懷疑不是目的,它只是讓我們不要盲從。 接下來要做的是對懷疑的對象進行分析,這也就是運用理性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分析,能夠化繁為簡,厘清成見,幫助人們甄選出那些確定無疑的觀念。這是幫助你發(fā)現(xiàn)簡單明了的公理,探索和認識普遍真理的過程。比如你遇到一個非常難解的數(shù)學題,你要做的就是仔細分析這個問題,然后把它一級一級分成若干個小問題,按照可能的解法一一加以處理,這樣就能得出答案了。這是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把通過分析得到的最簡單的真理,再加以綜合,就能夠得出更多復雜的真理,簡稱為“綜合”。這是一種由簡到繁的方法,可以得出更復雜的命題,從而對世界獲得更加體系性的認識。 好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說完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運用理性尋找真理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檢驗。也就是說,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量全面和普遍地考察,做到毫無遺漏。對得出真理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懷疑、分析和綜合過程進行檢驗,從而保證真理確鑿無疑。 笛卡爾說的這些方法,聽起來可能覺得平淡無奇,你可能覺得,本來不就應該這樣嗎?要知道,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你我都是在理性主義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懷疑、分析、綜合、檢驗,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成了一種本能,我們本能的就會用理性的方法來思考問題,但我們現(xiàn)在習以為常的理性思維方式背后的邏輯,正是笛卡爾奠定的基礎??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笛卡爾的哲學,就沒有現(xiàn)代世界。 總結 總結一下,笛卡爾哲學的真正意義在于,開創(chuàng)了理性主義。他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為這個世界找到了一個可以確定無疑的東西,就是人的理性的存在。在這個基礎上,他回答了理性為什么重要、理性的來源、如何正確運用理性三個問題,把理性樹立成獲得真理的方式,使理性獲得了真正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人類真正擺脫神學束縛的工具。 笛卡爾扭轉(zhuǎn)了整個哲學發(fā)展的路徑,他強調(diào),理性是人類如何認識世界的前提。只有有了這個前提,后面的哲學思考才有意義。笛卡爾的哲學對其他的哲學派別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它們對于笛卡爾的理性主義,也提出了不同的回應。當時西方哲學的主要派別,除了法國理性主義,還有英國經(jīng)驗主義、德國唯心主義,近代西方哲學家基本上都可以被歸結在其中某一派別內(nèi)。英國經(jīng)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是洛克和休謨,他們繼承了笛卡爾的這種敢于懷疑的態(tài)度,以普遍懷疑為起點,探討自我和世界的關系。但他們不同意笛卡爾對經(jīng)驗的否定態(tài)度,他們認為,經(jīng)驗也可以內(nèi)省,也可以反思,不需要受制于純粹的理性,更何況純粹的理性也是不可能的。比如一個水果的味道,我們就必須通過嘗一口這一經(jīng)驗的方式去認識,凡事都要通過理性去判斷,完全不受經(jīng)驗的影響,這樣的生活必然會變得非??菰锖蛪阂?。 笛卡爾之后的理性主義哲學還有個代表人物則是斯賓諾莎,和笛卡爾一樣,他認為人的理性能夠認識世界,并對外在世界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但與笛卡爾不同的是,他認為運用理性沒有那么復雜,不需要通過懷疑、分析、綜合、檢驗這些環(huán)節(jié),直接通過幾何學和普遍數(shù)學方法就可以了。到了德國唯心主義的代表康德這里,西方近代哲學實現(xiàn)了一個大綜合??档乱缘芽枮樗{本,整合了英國以洛克、休謨代表的經(jīng)驗主義和歐洲大陸以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代表的理性主義,所以康德既有英國經(jīng)驗主義根據(jù)印象和物質(zhì)來考察推理的一面,又有法國理性主義追求數(shù)學和普遍理性的一面,是幾派哲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笛卡爾的理性主義哲學開啟了近代西方的理性時代,但是在他之后的一些人逐漸走上了過度拔高理性的道路,以至于文藝復興所帶來的人類中心主義,慢慢轉(zhuǎn)變?yōu)槔硇灾行闹髁x,這樣的后果就是人的感性、倫理和審美都被看成理性的對立面。人們抹殺了它們的積極一面,認為它們是可恥的、需要去壓抑的。后人在對此問題的反思中,又出現(xiàn)了對于理性地位的質(zhì)疑,然而這一切的反思與辯駁,都離不開笛卡爾最初提出的問題了。 |
|
來自: 昵稱52221680 > 《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