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李學勤:考古學與中國古代文明(下)

 汐鈺文藝范 2019-02-26

二里頭遺址的時代是夏代的中晚期,我們還是要往前找,特別是,大家知道夏代的第一個王是夏禹(大禹治水的禹),那么禹的都城在什么地方呢?


上世紀70年代,河南省的一些考古學家,帶頭的是安金槐先生,就根據(jù)古書記載“禹都陽城”進行調(diào)查。陽城在什么地方呢?是在河南登封,大家都知道的少林寺就在登封。他們在登封這個地方進行發(fā)掘,一開始發(fā)現(xiàn)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遺址,這個遺址出土了一些陶器,證明它就是陽城。陶器的底上蓋著一個璽印,有四個字:“陽城倉器”?!瓣柍恰笔堑孛?,“倉器”是倉庫里面的東西??梢娫趹?zhàn)國的時候這個地方確實是叫陽城。陽城在這兒,那夏禹都城是在什么地方呢?當時安金槐先生帶著考古隊發(fā)掘出這個遺址后,周圍的老百姓就說,你在這里找不對,要到王城崗去找。到王城崗就挖到了比二里頭還早的遺址。遺址有一個小城,時代上已經(jīng)是非常早了,可以到夏代的早期,甚至要更早,可是這個城太小,它每邊長100米,就相當于足球場的400米跑道。90年代后期,在王城崗作了新的工作,在小城外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城,這個工作還沒有結(jié)束。王城崗遺址的發(fā)現(xiàn),雖然還不能確定是夏朝的首都,但提供了很多線索。


彩繪龍紋陶盤 陶寺文化早期。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從陶寺的龍紋陶盤開始,我國的龍形象的演變發(fā)展,延續(xù)至今。


銅齒輪形器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出自陶寺晚期小墓墓主手臂上。銅齒輪形器沒有實用傳動功能的29個齒牙,引發(fā)學者對其表現(xiàn)朔望月輪回功能的推測。


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是近年考古學上的一大發(fā)現(xiàn)。陶寺遺址的特點是什么呢?剛才說禹都在陽城,禹以前就是堯舜,堯都在什么地方?傳說是平陽。平陽在什么地方,平陽就在臨汾,靠近襄汾這一帶,而陶寺是在襄汾。襄汾陶寺這個遺址,可以說是中原地區(qū)最大的一個城址,它中間有一個小城,是早期的,然后在外頭有一個大城。整個大城是不規(guī)則的,它是沿著周圍的小山丘來建設(shè)的。整個大城遺址,南北最長達到2150米,東西的長度是1650米,整個面積達到200萬平方米以上。因為它不規(guī)則,所以不能夠計算得太準確。規(guī)模非常大,可不止是5000人口的面積。這個古城的時代根據(jù)碳14測定,是公元前2500年到2200年。這個城的內(nèi)外有1300多座墓葬,跟小城的時代是一致的。這些墓葬有明顯的等級差別,階層關(guān)系非常清楚,里面有很多的禮器、樂器等等。最重要的是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文字。有一個背壺,陶質(zhì)的。什么叫背壺?就是一面是圓的,另一面是扁的,像軍隊的水壺的樣子,上面有一個用毛筆寫的“文”字,在反面也有字。這些字一定是用毛筆寫的,毛筆的筆鋒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陶寺遺址的時代,也就是古書里相當于堯舜的時代,已經(jīng)有了文字,這是確切的證明。


還有其他的發(fā)現(xiàn)。如墓葬里出土有陶盤,盤里面有一條盤龍,龍頭還吐出舌頭。這種盤里面有盤龍的圖案,一直到商代的青銅器、周代的青銅器都是常見。這個龍比二里頭的龍更原始,它沒有腳。更令人驚奇的是一個齒輪狀的東西,非常奇怪,它有29齒。古代的歷法,一直到今天的農(nóng)歷,每月有29天到30天。29這個數(shù)字是非常特別的,因為很難畫一個29齒的東西,這個東西是青銅,不過是砷青銅,一種原始的青銅。我,還有一些考古學者,第一次看到這個東西,都覺得實在是想象不到,當時怎么可能會有這樣一個東西,做得多么規(guī)整、多么講究。


在小城里面,有一個可能是天文臺的特殊建筑基址,當然這是我們的一個推測,但這是唯一的解釋。它是一個扇面型的建筑,當然今天地上的建筑不存在了,可基部還存在,上面有很多直立的縫。這個建筑物沒有辦法解釋。因為用夯土做成這么一個有縫的墻,它又不能擋風遮雨,是干什么用的呢?大家覺得非常奇怪,所以就把它復原起來看。復原起來突然就發(fā)現(xiàn),在冬至的那一天,正好從一條縫里看見太陽升起。然后隔一段時間,到另一節(jié)氣的時候也看見太陽在另一個縫里面升起。當然已經(jīng)有些破壞了,不能每一個縫都證明,可是基本上,它是可以和節(jié)氣相對應的。這會不會是一個有關(guān)天文歷象的建筑?大家知道類似的建筑在外國也有發(fā)現(xiàn)過。但是要確定這一點就要有一個用來觀測的基點,結(jié)果真的在那個地方找到一個圓的白石片,有一個標志在那兒,這真是奇妙得很。


我們從殷墟的商代晚期到鄭州的商代前期,然后二里頭的夏代中晚期、王城崗的夏代前期,一直追溯到相當于堯舜的時代,這些和我們的文獻都是可以互相參照的。我們對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fā)展,比過去的認識多得多了。


(二)拓展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地域


建國以后,各地的考古隊伍逐漸成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全國的考古工作普遍開花,大家認識到中國的古代文明,不是只有中原的,中國輝煌的古代文明是中國境內(nèi)的各民族、各地區(qū)共同締造的。各民族、各地區(qū)對中國古代文明都有所貢獻,而且中國古代文明的中心也不總是在中原地區(qū)。這個觀點是很重要、很有意義的。不但在考古學上,在歷史學上、在其他的一些學科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改革開放后的30年以來,大家非常注意在中原以外地區(qū)的考古。


琮,一種內(nèi)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周禮》中就有“以黃琮禮地”的記載,也就是說在禮儀活動中用琮來祭祀地神。


我舉一個例子,就是良渚城址的發(fā)現(xiàn)。良渚城址在什么地方?良渚城址在杭州,過去是余杭,現(xiàn)在余杭屬于杭州市。這一帶地方從清代以來,一直就有很重要的文物出現(xiàn),特別是玉器。良渚反山出土的大玉琮(玉琮是一種祭祀用的禮器,傳說是祭地神的),這個玉琮非常大,而且花紋特別精細,實際上是一個神像。這個神像的特點是什么呢?上面有一個冠,有一個臉,下面也有一個臉,臉是兩重的。這一類的花紋一直傳到商代還存在著。良渚文化的時代比剛才講的陶寺的時代又早了,良渚文化的時代是公元前3300到2500年。大家可能想象不到,離中原這么遠,在杭州這個地方它的文化有這么高。而且良渚古城的面積是290多萬平方米,比陶寺還要大一些。當然這僅僅是一個例子,有關(guān)這類的發(fā)現(xiàn),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的文明不是僅僅在中原地區(qū)發(fā)生、發(fā)展,而是同樣在一些當時非常邊緣的地區(qū)發(fā)生、發(fā)展。


三星堆—青銅立人像(局部)

立人像面部特征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豎狀,寬闊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個穿孔。立人像身軀瘦高,手臂和手粗大,很夸張,兩只手呈抱握狀。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立人像。


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是1986年發(fā)現(xiàn)的,三星堆這個地方也有一處商代古城。它那兒有一條河,把城的北邊給沖沒了,只剩下中部和南部,估計這個城址有22平方公里。三星堆的發(fā)現(xiàn)是非常早的,在1929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文物出現(xiàn),可是到1986年才震驚世界,因為它出了兩坑器物。三星堆出土的器物給我們的印象和中原非常不同,所以有人說這是境外文化的影響。剛剛發(fā)現(xiàn)了器物坑之后,要我去看這些東西,當時我做了思想準備,想看看它到底有沒有跟東南亞有關(guān)的東西,所以我到圖書館去找東南亞的考古材料。可是我到那兒看了全部的東西之后,得了一個結(jié)論,就是沒有。真正影響它的是什么呢?是中原的文化,這是最奇怪的。三星堆出土的面具,眼睛是突出的,耳朵是伸出的。還有的面具的鼻子上面有一個云氣形的裝飾。這在人類學上是常見的,突出的眼睛,伸長的耳朵,就是千里眼、順風耳,它表示一種神力,表示能看得遠、聽得遠??稍谥性A夏文化里沒有這個東西。還有三星堆最著名的大銅人,這個大銅人上面的人像身高1.8米,下面還有一個底座,整個高2.62米??墒悄憧催@個銅人有很多特點,臉的結(jié)構(gòu)、帽子的形狀等,確實是本地的文化??墒侨绻覀兛聪旅娴鬃馁琮埣y,一看就是商代的樣子;再看它衣服上的花紋,一看就是商代的作風。經(jīng)過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專家所做研究,它的衣服一共有四層,可是銅人是光著腳的,像東南方的人。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尊、罍和中原的相似,這些更明顯地證明了三星堆文化和中原地區(qū)的關(guān)系。所以三星堆的文化,實際上是一個在強烈的中原地區(qū)的商文化影響之下的本地文化。它有自己的特色,同時也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多民族、多地區(qū)共同創(chuàng)造的,都是我們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考古學揭示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特色


第一點,中國古代文明是綿延不絕的。所謂綿延不絕,就是說我們后來很多的思想文化的要素,可以在很早的考古材料里面發(fā)現(xiàn)。舉個例子,公元前13世紀的一塊甲骨文,是商朝武丁時代的,上面記載:“東方曰析風曰協(xié),南方曰因風曰凱,西方曰彝風曰韋,北方曰宛風曰役。”它是講四方神和四方風的名字。而《尚書·堯典》里說春天“厥民析”,夏天“厥民因”,秋天“厥民夷”,冬天“厥民隩” 就是宛。析、因、夷、隩和析、因、彝、宛其實是一回事。這就說明,商朝講的一些神和風的名字,實際上在我們今天還在讀的《尚書》里就有。這是什么意思?“厥民析”,就是春天的時候老百姓都分開下地了;“厥民因”,就是在夏季繼續(xù)干活;“厥民夷”就是去收糧食,把地弄平了,夷,是平的意思;隩,是藏,把谷物藏起來了。所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把它變成神的名字,在商朝的甲骨文就有,一直傳到了現(xiàn)在。


西周中期的青銅器遂公盨,銘文有“天命禹敷土,隨山濬川?!本褪钦f天讓大禹當王,讓他來安排九州,“隨山濬川”,把山開辟了,把河治理了(大禹治水)。我們讀的《尚書》里面的《禹貢》和序,說“禹敷土”“隨山濬川”,跟盨銘一樣,這說明在西周時候的神話故事,也保存到今天我們還在讀的古書之中,所以中國的古代文明是綿延性的。


第二點,中國古代文明是包容性的,它能夠綜合各種文化。我們舉一個例子。河北平山發(fā)掘的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王的墓葬里面,有一個器座,它是一個老虎,老虎嘴里叼著一只鹿,渾身都錯金銀。還有一個器物,也是這個墓里出的,形狀是有翅膀的獸,這些造型的來源都不是中國的。這種有翅膀的獸,跟剛才那個一個動物咬一個動物的藝術(shù)主題是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元素,從中亞、西亞、一直到歐洲都有類似的母題。中山國是白狄,是從草原民族來的,他們帶來的文化和中國的錯金銀技術(shù)結(jié)合在一起,造出來這些文物,足見中國的文明,從來是一種包容性的。


第三個特點,就是我們重視禮樂。禮樂本身體現(xiàn)和諧的觀念。我們自古以來以禮樂施教,不管是禮儀還是音樂,強調(diào)的都是和諧。陜西寶雞眉縣楊家村出土的列鼎就是代表禮,有9件,從大到小。還有湖北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曾侯乙墓編鐘,一整套的編鐘,可以用來演奏現(xiàn)代的樂曲。這些都是禮樂和諧的體現(xiàn)。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強調(diào)以民為本,強調(diào)中道。2008年的7月,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zhàn)國竹簡,是由校友捐贈,從香港搶救回來的,將近2500枚的竹簡,里面有一篇記載周文王的遺囑。周文王在位50年,他病重的時候把太子(周武王)叫來,給他講了遺囑。這個遺囑里面不是講怎么去打仗,而是講了兩個故事。其中一個是舜的故事,說舜原來是小人,不是貴族,是種地的,而他要求自己力求中道,要“不違于庶萬姓之多欲”(“庶萬姓”,就是老百姓),就是說舜的修養(yǎng)和民的要求是一致的。當然這是一個傳說,但周文王在臨死的時候?qū)λ膬鹤咏淮诉@樣的故事,所強調(diào)的思想正是一種以民為本的思想傳統(tǒng)。


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并不很長,很多人說中國考古學目前處在一個黃金時代,我認為這只說對了一半,最好的一個說法是,我們處在黃金時代的開始。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更重大的發(fā)現(xiàn)、更深入的研究應該在未來。中國的現(xiàn)代考古學從1926年、1928年開始,只有80多年的歷史,這相對于我們中國的古老文明、廣闊疆域,是很短促的。文明史上的諸多問題,應該在今后解決,特別是在二十一世紀。我自己可能是看不見,可是在座的很多朋友一定會親自看到它的輝煌的成績。




圖文來源:《紫光閣》 2012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