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密碼》是青年作家冶文彪創(chuàng)作的懸疑推理小說,出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此書通過五本大部頭作品,分別講述了北宋末年宣和年間東京汴梁的“訟絕”趙不尤、“牙絕”馮賽,“斗絕”梁興、“作絕”張用和“相絕”陸青身上發(fā)生的一個個波詭云譎、復雜難解、引人入勝的驚險故事。 “訟絕”趙不尤是《清明上河圖密碼》第一部的男一號,他在書中的身份是出身趙宋宗室的大訟師,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是首都最著名的律師,可能很多讀者認為趙不尤是《清明上河圖密碼》作者冶文彪虛構(gòu)的一個文學形象,但事實頗為出人意料------趙不尤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先請看《宋史》中《宗室列傳》第四部分的這段文字:
《宋史》中關(guān)于趙不尤的小傳并非作者原創(chuàng),而是來自南宋中期大學者葉適《水心集》第二十一卷的《中大夫直敷文閣兩浙運副趙公墓志銘》------
將以上兩則史料結(jié)合起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真實的趙不尤和《清明上河圖密碼》中的趙不尤有頗多相似之處,而且在南北宋之交的歷史舞臺上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 和冶文彪筆下的趙不尤一樣,歷史上的趙不尤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六世孫, 他忠正剛直,嫉惡如仇,能文能武,憂國憂民,是一個經(jīng)歷豐富,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 因為史料的缺失,我們不知道趙不尤當年在汴京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但他在汴京失守,靖康難發(fā)后的表現(xiàn)足以證明他的卓越才能和高貴品質(zhì)。 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發(fā)生,徽欽二帝被俘北上,趙不尤從汴京逃出,歷盡艱險到達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后來投入勤王抗金的張愨部下。張愨非常欣賞、信任趙不尤,趙不尤則不負所期,立下了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蓋世奇功。 張愨當時駐扎在河北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西北二百里的洺州(今河北省永年縣)一帶活躍著一支獨立的抗金武裝,大頭領(lǐng)名叫王明,江湖人稱王鐵槍,二把手、三把手分別是李洪和李民。王明打出了反抗金兵壓迫,迎徽欽二帝回朝的口號,贏得了廣大百姓的擁護,很快就發(fā)展到了數(shù)萬人,引起了張愨的關(guān)注。 張愨想與王明聯(lián)手抗擊金人的侵擾,就任命趙不尤帶領(lǐng)進士王協(xié)、王慈前去招撫。趙不尤憑借著過人的勇氣、謀略和個人魅力,圓滿完成了招撫任務(wù),壯大了大名府的抗金力量,后來還成了黃河南北的一位抗金名將。 關(guān)于此事,《三朝北盟會編》第117卷《張愨行狀》中有著這樣的記載: “愨在大名時,有洺州王明者,號王鐵槍,與李洪、李民聚眾以復奪二帝為辭,有眾數(shù)萬。愨差無官宗子不尤及進士王協(xié)、王慈招安撫之,授明州觀察使,洪、民皆閤門祗候,不尤武翼郎,協(xié)、慈皆承務(wù)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黃河兩岸抗金報國的光輝歲月里,趙不尤結(jié)識了大英雄岳飛,二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開始了他們之間延續(xù)了一生一世的深厚友誼。雖然那時岳飛還只是一個小軍官,但他的遠見卓識和軍事謀略都給趙不尤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不久,因為軍事布防的原因,趙不尤和岳飛分開了,雖然他們一直有聯(lián)系,但再次見面已經(jīng)是七年之后的紹興四年,即公元1134年,彼時,岳飛已是獨擋一面的軍事統(tǒng)帥。趙不尤投入岳飛麾下后,跟隨岳飛參加了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平定楊幺之亂。楊幺和鐘相于1130年在洞庭湖起兵反抗南宋統(tǒng)治,鐘相戰(zhàn)死后,楊幺成為起義軍一把手,占據(jù)洞庭湖一帶數(shù)年之久,最后被岳飛打敗。 隨后,趙不尤在岳飛帶領(lǐng)下再次揮師北伐,向占據(jù)中原的金人發(fā)起了猛烈進攻,“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幾年內(nèi)收復了大片土地,一直打到了黃河岸邊。 正當岳飛要率軍“直搗黃龍府”,與趙不尤等諸君痛飲耳時,宋高宗趙構(gòu)的接連發(fā)出的十二道金牌將他召回了京城臨安,十幾載抗金大業(yè)就此毀于一旦! 更令人痛恨的是,以戰(zhàn)促和的宋高宗和堅決主和的賣國賊秦檜聯(lián)手殺害了力主抗金,毫不妥協(xié)的大英雄岳飛。 岳飛被害意味著投降派在南宋朝廷完全得勢,主張抗金的文臣武將則遭遇了一輪又一輪的迫害,其中就包括趙不尤。趙不尤被貶謫到地處偏遠,多有瘴疬的橫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橫縣)為官,而且再也沒有得到離開那兒的機會,最終在離京城臨安和故都汴梁都有三千多里的異地他鄉(xiāng)郁郁而終…… 最后,說一下趙不尤的堂弟趙不棄。在《清明上河圖密碼》中,盡管趙不棄性格風趣幽默,經(jīng)常插科打諢,可他和趙不尤一樣滿腔正氣,忠義可嘉,令人大為遺憾的是,歷史上的趙不棄卻并非正能量人物,而是一個投機鉆營,抱奸相秦檜粗腿的勢力小人。各位如若不信,請看下面這段歷史記載: 檜乃罷(鄭)剛中,升(趙)不棄敷文閣待制,知臨安府。逾年改工部侍郎,尋除敷文閣直學士、知紹興府。時浙東旱,饑民多流亡。提舉秦昌時,檜兄子也,不棄言其悉心振恤,全活甚眾,昌時得遷秩,其媚檜如此。未幾卒。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
|